以《出师表》为例谈古文教学实效性

2019-01-14 02:54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开发区国际学校邹永霞
作文成功之路·小学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出师表刘禅蜀国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开发区国际学校 邹永霞

三国时期的军事家、政治家诸葛亮所创作的《出师表》,被称为千古名篇。全文共有八节,在文字上感情真挚,充分体现了一个忠臣对君主的鞠躬尽瘁,对国家奉献自己的一生,死而后已。初中语文课堂要求高效阅读,更应该注重阅读的实效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朗读贯通全文、以问题促进释义、以思考感悟情感几方面来学习课文。

一、以朗读贯通全文

相对于现代文来说,古文在朗读上较为困难一些。成篇幅的文言文不像古诗词那样押韵动听,读两遍就可以读得流畅自如。中学课本里出现的古文篇幅已经不短了,初读起来,一般的学生会感到有些吃力,但是俗语说“熟能生巧”。一遍生,两遍熟,三遍就可以基本读通顺了。看来,只有多读,才能够把古文读得流利。在初学一篇古文的时候,教师可以把这篇古文的写作背景介绍给学生知晓,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搜集相关资料。了解了写作背景之后,学生不仅对文章的周边熟悉了许多,也会给古文的朗读带来丝丝曙光。之后,可以让学生试着自己读一读课文,借助拼音把生字新词读准确。这样,一遍读下来,文章的词句在学生们的头脑中有一个大概的印象。接下来,教师需要整合规范课文的朗读。可以放课文朗读录音,也可以自己范读。学生还有读不准的字词趁此机会就把它记住了,之前不知道如何断句的地方学生也明确了。紧接着,让学生自己再读两遍。最后,指名分节读课文,检查一下学生的朗读情况。至此,学生对于课文连读带听共五遍了。一般程度的学生都能较流利地读出课文了。读得多了,学生对于整篇课文的内容也大致清楚了。因此,朗读仍是中学生古文学习的必用方法之一。

读通全文,理解词句的时候,对照句意,还要反复朗读较难理解的句段。古今对照,再次读文的时候,学生就豁然开朗了。

朗读不仅是课内的事,学生在课外还需要花点时间在读的上面,以求熟能成诵,背下来是理解课文最有效的方法。大家常常会发现,对于要求背诵的课文,在做理解题的时候也更容易做对,那些不会背诵的内容,在阅读理解的时候也更容易失分,就是这个道理。

二、以问题促进释义

古语说:有疑问方得进益。意思就是说,疑问能产生学习的动力,自己通过努力去解决问题,就是收获新知的过程,学习古文亦是如此。课堂上的问题分为两种,一种是老师提出的问题,二是学生自己产生的疑问。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巧妙地设计一些问题,以促进学生对古文的理解。在教学《出师表》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帮助学生释义。

问题一:诸葛亮是在什么情况下给刘禅写这篇文章的?学生就会找到第一节中的内容,得知是刘备在创业的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是三足鼎立的局势,大家都想统一中国,蜀国在这种情况下更是到了危急存亡的关头。而现在诸葛亮即将出征远方,在出征之前,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后主刘禅,因此就写了这篇文章上表。学生大都能找到这个答案,其中要疏通本节文字,首先要理解“崩殂”这一词语的意思,这个词的意思理解之后,整节课文意思就明朗了。

问题二:诸葛亮在上表文中主要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建议?学生稍微梳理一下,就可以概括出是:1.多倾听臣子的建议。2.赏罚要分明。3.重用贤臣,疏远小人。原文当中,每一条建议,都会出现几个古文生词,在学生通过多种渠道理解之后,再朗读这三条建议的具体内容,学生大意理解了,主要内容也理清了。

问题的创设并不是老师的专利,学生也可以大胆质疑,例如,学本文时,有个孩子就提到:诸葛亮明明知道刘禅不懂治理蜀国,明显地对刘禅是不放心,为什么还要去出征呢?不能在朝中稳定大局,派英勇善战的将领去征战吗?这样的问题一经提出,就给全班学生带来了思考的空间,这时启发学生:从文章中可以找到答案吗?明眼的孩子们都能找到至少两点的原因。一是:当时天下三分,蜀国是内忧外患,相对于“内忧”来说,“外患”更加紧急,如果不能阻挡外来入侵,何来内部的治理,权衡利弊之下,诸葛亮当然得选择先去出征,攘除外患。二是:先帝刘备曾经“三顾茅庐”,十分尊重人才,对于诸葛亮的建议也更加重视,能够广开言路。而刘禅没有先帝的雄才大略,只图眼前的安逸。对诸葛亮的建言献策很少理会。与其在朝中压抑,还不如远征的好。这样,刘禅也少一些猜忌。

上面列出的问题,中学生的思维水平也可以较为轻松地思考出来,学生要想理解课文内容势必要扫除生词的障碍。对于中学生来说,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基本就能将全文理通了。

三、以思考感悟情感

古文教学除了理解文意,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也值得感悟。在追寻文本所渗透的情感时,需要引导学生多思多想。就拿《出师表》来说,这篇文章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可以用“百感交集”四个字来形容,既是表达对蜀国的忠心耿耿,鞠躬尽瘁,也隐含着对当时君主的无奈,更希望刘禅能够励精图治,将蜀国治理得井井有条。

学生感悟情感的时候,让学生从整体上去把握,多角度地去探寻作者所呈现出来的内容。

【结 语】

综上所述,学生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应该是读通的基础上,理解文意,然后感悟文章所表达的主旨。学文有法,也应该依据学情具体而定,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掌握所学内容,才是古文学习的根本所在。

猜你喜欢
出师表刘禅蜀国
从远古走来的神秘古蜀国
乐不思蜀
出师表
掌握类文阅读方法 提升文言文教学质量——以《三顾茅庐》《隆中对》《出师表》类比阅读为例
王洛勇朗读英文版《出师表》,网友:诸葛亮英语八级
论《出师表》的时代意义与历史影响
刘禅北伐
刘禅北伐
字是书的花
阿斗的用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