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寓德于动”的德育载体

2019-01-14 03:41苏惠平
江苏教育 2019年90期
关键词:德育资源活动

苏惠平

陶行知先生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和“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名言时隔多年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现代教育强调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德育是教育的永恒话题,也是教育的永恒追求。

一、充分发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德育功能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涵与特点决定其具有德育功能。

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是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进而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方案研制、活动开展、过程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的实践性课程。作为实践性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相比,具有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整合性、连续性等特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具有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新实践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为课程目标。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着力发展核心素养,特别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迎接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挑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经验性课程,具有开放性的课程特点。面向学生的全部生活,生活中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科技资源、国防资源红色资源等都可以作为综合实践的课程资源也都可以转化为德育资源。因此,相对学科课程,综合实践领域更为宽广,内容更为丰富,学习形式也更为多样,这是综合实践课程的优势也是综合实践的育人优势。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追求直接指向立德树人。

教育部《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出,“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德育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价值追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含着德育的功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德育的重要载体。

二、充分拓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德育时空

1.因时制宜,综合实践让德育内容动态化。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可以根据不同时间确定活动主题和教育内容。如笔者所在学校的区域,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碧螺春的原产地,春季是出茶的好时节,学校就根据这个得天独厚的条件开设了碧螺春茶文化研究课程。学校聘请资深茶农现场指导和讲解,学生走进茶园,自己采摘、自己择叶、自己动手炒制。学生在走进茶园前教师就要考虑活动的教育指向是什么,要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如何在活动中渗透德育等,只有这些问题考虑清楚了,活动才更有教育意义。

2.因地制宜,综合实践让德育载体多元化。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国家规定、地方指导、学校开发的课程,要挖掘当地自然和人文资源,把地方资源转变为课程资源和德育资源,纳入综合实践的教育领域内,以此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地方特色和资源特点。如笔者所在学校地区是国家4A 级旅游景区,旅游资源丰富,有山有水、有洞有穴,学校就将这些资源转化为综合实践教育资源和德育资源,依托这些资源开设了喀斯特地貌考察、古村落考察、水乡文化考察、农耕文化考察等体现地方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生在大自然中、在山水间学习,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还可以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热爱家乡的情感。

3.因生制宜,综合实践让德育目标差异化。

学生作为德育活动的主体,在课程内容和实施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级段、性别、地域等差异,努力做到差异化设计、差异化教学。笔者所在的学校有专门为学生提供农业实践体验学习的农场,在农业实践课程的设计中,学校根据不同年级段的学生认知特点,确立了小学生学农、初中生识农、高中生研农的梯度化课程内容。小学生从事简单的农业劳作如育苗、移栽等活动,初中生则进行果树、蔬菜的嫁接、水培等活动,高中生则进行农作物对比实验等探究活动。

三、充分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德育体验

1.目标指引,让学生自主体验。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从而实现知行合一,实践、参与和体验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实现的重要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探究、设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说,综合实践活动是让学生有目的地玩、有组织地玩、有收获地玩。

2.过程引导,让经验自主生成。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作为活动组织者的教师要充分考虑活动内容与学生的关系,确定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活动内容,巧妙设计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活动形式和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自然状态下开展活动。比如,全社会都在关注环境,都在提倡环保和低碳,如何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如果只让学生坐在课堂里听讲,那效果并不好。因此,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环境状况的调查,比如组织学生开展一次“垃圾去哪里了”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走进社区,通过自己的探究,了解垃圾的处理方式以及生活中乱丢垃圾对环境的影响,从而让学生在自我体验中树立爱护环境的意识,养成爱护环境的习惯。

3.评价督促,让内容自主内化。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不仅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而言,要树立“实践没有失败”的观念。许多教师认为结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或没有完成预期的计划,活动就失败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活动中的预设固然重要,但活动的过程更重要。最后结果按计划来说或许是失败的,但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宝贵经验,这是学生重要的认识成果。所以,对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评价要善于发现学生活动中的亮点,从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表现来评价和判断,树立整体的评价观引导和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价值。

猜你喜欢
德育资源活动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资源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