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青年思想形成的三维审视

2019-01-14 04:32陆卫明
关键词:理想信念价值观思想

张 彧,陆卫明

(1.福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6;2.西安交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西安 710049)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有希望,则国家未来的发展就有希望。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以青年、青年成才及青年教育等为主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系统而科学的青年思想。理论界对习近平青年思想形成的研究尚不具体,因此,本文深入分析其形成的依据和背景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对马克思主义青年思想的继承、发展

任何成熟的理论都是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继承、发展而形成的,习近平青年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亦是如此。

马克思、恩格斯一生中曾接触、了解大量不同年龄段与不同行业的青年,在对他们给予政治、思想、生活关怀和帮助的同时,对青年的地位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一代代人的持续奋斗,而青年在这一过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因此,他们把青年看作革命事业的未来,视其为历史变革中的关键力量,明确指出“最先进的工人完全了解,他们阶级的未来,从而也是人类的未来,完全取决于正在成长的工人一代的教育”[1]。列宁也十分重视对青年的培养,就青年的地位及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指出:“我相信青年们一定会健康成长起来,到未来的世界革命成熟的时候就能够完全胜任自己的任务……”[2],“我们是未来的党,而未来是属于青年的”[3];同时,列宁认为青年的理想教育既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即“必须使共产主义青年团把自己的训练、学习和教育同工农的劳动结合起来……只有在劳动中同工农打成一片,才能成为真正的共产主义者”[4];并指出对青年教育应以理服人,说服引导。

中国共产党在继承和吸收马克思主义青年思想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各阶段实际情况,对其进行了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第一代领导集体核心的毛泽东同志从早年参加和组织青年运动到他走上党和国家领导人岗位,对青年工作一直倾注着特殊的感情,在不同时期的各类著述中就青年的地位和作用、青年的成长和教育,以及青年的政治方向等进行了详细阐述。例如,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指出抗大、陕北公学等学校要引导青年树立革命理想,否则革命就不能发展,革命就不能胜利,并将青年比作“革命的先锋队”[5]。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在莫斯科与中国留学生、实习生的会见中指出:“世界是你们的,中国的前途是属于你们的”[6]。他多次提出应给予青年人更多的机会大胆磨炼,更广阔的平台施展才华,为祖国发展贡献力量。此外,他还号召青年发奋学习,在完善自我的同时给国家创造更美好的未来,还强调对青年进行科学文化教育是不够的,应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育他们时刻牢记“政治和业务是对立统一的,政治是主要的,是第一位的”[7]。

面对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化,邓小平格外重视青年的教育和培养工作,认为要赢得未来首先要赢得青年。他曾意味深长地指出:“帝国主义搞和平演变,把希望寄托在我们以后的几代人身上。……所以,要把我们的军队教育好,……把人民和青年教育好”[8],并赞扬青年不仅年富力强、精力充沛,还敢说敢干,具有一股“闯”劲。在谈到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教育问题时,他多次使用“特别”“尤其”“首先”等词语加以强调。不仅如此,他还在总结我国十年改革开放的经验教训中痛心地指出“我们最大的失误在教育,对年轻娃娃、青年学生教育不够”[8]。这里的教育主要是指理想信念教育。为此,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四有”新人的目标,并将“有理想”放在首要、核心地位,提出“要特别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下两代,一定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8]。

根据新时期我国青年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江泽民和胡锦涛建设性地提出了一系列符合青年发展规律的精辟论述。江泽民指出当代青年生逢其时,理当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自觉地将个人理想融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去,学会“‘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奉献多于索取,甘当无名英雄”[9],把胸怀大志同脚踏实地结合起来,敢于和善于推陈出新,不断地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建功立业。胡锦涛则在2007年五四青年节上对年轻人提出“四个新一代”的期许,时隔一年,他又提出“四点希望”,对青年人的具体要求进行了概括性总结。除此之外,他还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青年人教育的全过程,运用多种方法,切实解决青年的实际问题,帮助青年成才。

习近平更多次强调,马列主义是我们的“看家本领”,对这个“看家本领”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好。十八大以来,作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习近平在新的历史征程中把青年工作摆在了更为突出、更为重要的地位。他创新吸收了前辈们在青年工作方面的理论精髓与历史经验,并通过讲话、与青年交谈,以及给青年回信等方式就“为什么要培养青年”“培养怎样的青年”“如何培养青年”三个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回答。他多次强调青年的地位与作用,并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10]。此外,他还在今年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就我国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强调指出:“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1]。因此,“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12]。除此之外,他还针对“如何培养青年”创新性地提出了许多方法和思路,如读书学习法、道德修养法、实践锻炼法、文化熏陶法和榜样示范法等。这些论述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科学系统,形成了习近平青年思想。它既为当代青年教育与培养奠定了新的理论基础和依据,又为其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和道路,同时还展现出中国共产党青年思想与时俱进的创新思维与意识。

二、对青年现实问题思考的必然产物

“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13]习近平青年思想不是主观虚构的产物,而是有其坚实的现实依据。

(一)坚定理想信念

往日的中国革命与建设始终有理想信念相伴,今日中华之崛起仍需理想信念的坚守,明日中国的发展更需坚定的理想信念作为保证。当前,我国青年的思想政治面貌总体健康向上,尤其在优秀青年代表身上“充分体现了当代青年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自强不息的意志品格、甘于奉献的思想境界,也充分体现了广大青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胜信心”[14]。然而,面对世界社会主义曲折前进与发展,国内深化改革中各种矛盾的凸显,也有一些青年在理想信念上产生困惑、迷茫,甚至发生动摇。例如,有些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进步性产生怀疑;有些人认为共产主义是“空中楼阁”可望而不可求,对“社会主义经过长期发展必将代替资本主义”的论断产生动摇。为保证青年站稳政治立场,自觉抵制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和各种精神污染,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反复强调“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广大青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14]。他多次提出“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一代应该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14],并在2018年5月2日北大师生座谈会上指出:“当代青年是同新时代共同前进的一代”[11]。当代青年应树立与这个时代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主动把个人的青春梦、成才梦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

(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提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该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提出了我们整个民族应该追求、信奉、恪守的价值取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应该看到,近几年我国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与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其中,青年的主流价值观积极向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实践度较高;但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非核心价值观不但存在且有蔓延的趋势,有部分青年片面理解和崇拜西方的民主、平等、自由,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民主、平等和自由产生怀疑,如对“80后”“90后”青年的调查显示,青年对民主的选择比例为 29.8%,在12项核心价值观中排序第七,是在国家层面价值观中认同度最低的一项[15]。另外,受社会中恶性竞争、利益驱动、贪污腐败、徇私舞弊等现象影响,仅有6.8%和16.1%的“90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敬业与友爱选择认同[15]。正因如此,习近平十分重视和关注青年的价值观塑造,多次指出“青年是引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14]。“因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16]并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最先进的价值观,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信仰,社会主义中国的精神追求,代表着先进文化的价值方向。青年作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必须契合时代脉搏,走在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列。

(三)激发责任意识

每一个时代的青年都有属于自己的历史责任和时代机缘,能否勇担时代重任是检验青年成才与否的关键。回顾历史,在革命战争年代大批有志青年为实现民族独立舍身忘我,前赴后继;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大批热血青年为建设新中国艰苦奋斗,勇往直前;而今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需要一大批有责任感、有担当的年轻人作为后备军接续奋斗。诚然,当今社会不乏大批有理想、有担当的青年顽强拼搏、甘于奉献,在大灾大难面前,奋不顾身、临危不惧,但也有部分青年极端崇尚个人主义,生活中先己后人,忽视服务社会、服务他人。为此,习近平指出,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是当代中国青年必须和必将承担的重任[17],并在与北大师生座谈时进一步指出:“广大青年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广大青年要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肩负起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我们的明天需要青年人接着奋斗下去。”“希望每一个青年都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辱时代使命,不负人民期望。”[11]因此,广大青年应勇做时代的开拓者和奉献者,以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梦为目标时刻鞭策自己、警醒自己,要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总而言之,“既要专攻博览,又要关心国家、关心人民、关心世界,学会担当社会责任”[18]。

三、自身人生经验的总结与升华

习近平青年思想的形成并非偶然,与他的成长经历、学习体悟和思维智慧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一)艰苦历练

不同的人生经历会形成不同的人生态度和人生目标。1969年初,习近平来到梁家河村插队,一待就是7年。这期间他以顽强的意志战胜了“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和“思想关”。此时,他还被扣帽子、被歧视,忍受着各种各样的不公,身心所受的打击可想而知。然而,他不仅与乡亲们打成一片,一起拦河打坝,一起吃玉米“团子”,一起修建沼气池,更在困境中完成了一次蜕变,实现了精神上的升华。正如习近平在《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中所说,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上山下乡的经历对我的影响相当深,形成了一种情结叫“黄土情结”。在遇到困难时想到这些,就会感到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人生的道路要靠自己来选择,如何选择一条正确的道路,关键是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否则,环境再好照样会走错路。毫无疑问,这样的切身感受直接影响了他的青年思想。因此,他号召青年人到群众中去,到实践中去,到艰苦的地方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体察民情、认识国情、修炼品格、磨炼意志、增长才干。他还语重心长地叮嘱青年人一定“要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提醒他们“人类的美好理想,都不可能唾手可得,都离不开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16]。

(二)酷爱读书

读书是习近平最大的爱好,也是他长期身体力行、大力倡导和反复强调的一个问题。据习近平中学时代的老师回忆:习近平读书很认真!不满足课堂上讲的内容,自己还会读很多书。他很喜欢杜甫的诗,对国学情有独钟[19]。即便在困难时期,他也从未放弃读书与思考。在与青年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时,他曾说:“我到农村插队后,给自己定了一个座右铭,先从修身开始。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上山放羊,我揣着书,把羊圈在山坡上,就开始看书。锄地到田头,开始休息一会儿时,我就拿出《新华字典》记一个字的多种含义,一点一滴积累。我并不觉得农村7年时光被荒废了,很多知识的基础是那时候打下来的。现在条件这么好,大家更要把学习、把自身的本领搞好”[20]。不难看出,习近平求知的渴望与读书的热爱非同一般。这一习惯早已成为他生活的一种方式,伴随他成长、生活、工作的各个阶段。此外,博览群书也奠定了他渊博的学识和非凡的见解,赋予了他独具魅力的治国智慧。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习近平认为当代人的生活与读书更密不可分,尤其是青年人,阅读对其具有求知、立德、开智等价值。据此,他叮嘱广大青年,“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21],要抓住青春的大好时光,刻苦学习,发奋成才;要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反复强调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要让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22]。要求各相关单位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并赋予它新的时代价值,通过多种形式引导青年人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克服他们在文化学习、文化交流中的“软骨病”。

(三)科学思维

重视并善于运用科学思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大突出特点。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治国理政的理论与实践中处处彰显这一特点。他强调要学习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他考虑问题、谋划工作总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善于用战略思维把握全局;他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思维对于我们党有效治国理政不可或缺;他要求党员和干部破除迷信、打破陈规,用创新思维促经济发展,用创新思路破解党的建设中的重大课题;他反对人治思维、特权思维,反复强调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他坚持运用系统思维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他多次指出我们的事业越前进、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会越多,必须运用底线思维,凡事从坏处准备,积极主动应对。这些重要论述不仅对党员、干部提高分析形势、把握趋势、谋划大势的能力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也为青年提供了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习近平指出,青年时期是培养和训练科学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青年养成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制思维的习惯,终生受用。习近平在2017年5月3日到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强调,“青年无论在学校还是在社会,都要把学习同思考、观察同思考、实践同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保持对新事物的敏锐,学会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善于把握历史和时代的发展方向,善于把握社会生活的主流和支流、现象和本质”[23]。在2018年5月2日到北京大学考察时他进一步强调,“要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深化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认识,教育他们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世界、分析世界,真正搞懂面临的时代课题,深刻把握世界发展走向,认清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让学生深刻感悟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为学生成长成才打下科学思想基础”[11]。唯有如此,青年才能心明眼亮,不被一些天花乱坠、脱离实际甚至荒唐可笑、极其错误的东西所迷惑、所俘虏[24],才能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才能在青年心中生根发芽,并开出魅力之花!

综上所述,习近平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对青年成长成才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和新要求,形成了系统而科学的青年思想。这一青年思想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芒,体现了习近平对世情国情的准确判断,给青年提供了健康发展的时代坐标和行动指南,具有很强的战略性、思想性和针对性。广大青年应牢记总书记嘱托,“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10]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价值观思想
习近平2021年9月1日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我的价值观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思想与“剑”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