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校园沐浴书法美的光泽
——江苏省盐城市日月路小学“唯美”书法教育的思考

2019-01-14 19:10裴永江
江苏教育 2019年77期
关键词:书法美的育人

许 兵 裴永江

自2008 年建校以来,盐城市日月路小学在“自明明人、日新月盛”校训指引下,将书法教育作为学校特色建设的突破口,带领全校教师营造墨香环境、培育专业师资、开发特色课程、构建唯美课堂,在书法教育教学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从最初“写好汉字”的朴素认识,到现在“写美汉字”的自觉追求,学校对小学书法教育的认识不断深化,一步步接近书法教育的真谛。学校认识到,小学生学习书法,不仅是学习笔墨的使用技巧,更要在书法教育过程中充分挖掘美育因素,让学生在书法实践中感受墨香书韵,对话古代先贤,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形成高雅的审美情趣,继而形成创造美的习惯和能力。而所谓书法“唯美”教育,就是充分挖掘书法之美,引导学生唯美是感,唯美是求,以小学书法“唯美”来带领其他学科审美的创造与追逐。

一、“唯美”书法教育源于书法育人价值的深入思考

学校认为,小学书法教育的价值应该指向立德树人。书法课程作为小学一门必修课程,因其审美性、融洽性、延展性,决定了其在立德立品方面的重要作用和独特优势。

1.“唯美”书法教育是立德树人有效载体。

加强学生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是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基础工程。作为一种汉字书写艺术,书法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也是东方审美的渊源与集聚点。小学生把字写规范、写端正,是学习书法的出发点之一,但更为重要更为深沉的是实现立德树人总目标。学校将此目标锁定在书法美的赏析、感悟、体验与创造上,在书法教育教学过程中突出审美这一关键,逐步引导学生形成指向“真善美”的人生态度和核心价值观。

2.“唯美”书法教育是激活课堂最佳路径。

从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学校认识到,当下书法教学效率和学生书写状况不容乐观。如,缺少科学系统的书法课程体系,书法课堂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随意和盲目现象;书法课堂教学形式过于单一枯燥,往往“见字教字”“一写到底”,效率低下;学生练习书法的兴趣得不到有效激发,难以形成持久深远的影响。所以,书法课在技法训练的同时,更要注入审美这一灵魂,用“美”的因子去丰富它、滋养它、温润它,引领小学生在书法课堂上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徜徉于汉字和书法美的殿堂,可以大幅提高书法教学效率。

3.“唯美”书法教育与其他项目殊途同归。

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指向于育人,但在学校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不可能在特色项目建设上“全面开花”。如何发挥优势项目,发挥最大育人效益,取得最优育人效果,这成为摆在所有学校面前的一个难题。学校认为,特色建设要根据自身优势,集中所有力量,采用单点突破的方法,专注地做深做透,再由点带面、辐射其余,真正将育人落到实处、收到实效。“唯美”书法教育正是学校育人的一个切入口和着力点,用书法美来融通所有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用书法美来贯穿教育教学诸多环节,用书法美来引领学校各项活动的体验和实践。“唯美”书法教育与其他特色项目殊途同归,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共同目标。

二、“唯美”书法教育促进教育先进理念的落地生根

“唯美”书法教育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根植于我们对书法审美理论的深入学习与思考,并在平时书法教育中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修正,逐步形成。

1.从书法审美理论来看。

我国书法理论浩如烟海,东汉著名书法家蔡邕的《九势》《笔论》可以说是中国书法美学的源头和发端。此后,书法与审美一直是历代书家和书法理论家争相讨论的话题,留下的书法美学理论资料汗牛充栋,数不胜数。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学生审美意识逐渐萌发,审美能力逐渐形成。而这正是目前教育理念上体现出的引导学生心灵感悟、自主体验的本质所在。一定程度上,把握书法审美,也就把握了教学理念的核心与灵魂。

2.从书法教育理念来看。

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指出:“从书法作品的内涵、章法、结构、笔法等方面鉴赏历代重要书法家作品,培养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书法教育既要重视培养学生汉字书写的实用能力,还要渗透美感教育,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两份文件都对小学书法教育审美功能进行了清晰表述,是我们开展小学书法唯美教育的理论依据和根本遵循。学校进行书法教育实践证明,书法美的认知,与其他学科相交相融,含蕴着所有美的感知,落实好书法审美教育,各科教学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的学习效果。

3.从以生为本理念来看。

兴趣是学习恒久的动力。小学书法课堂教学,如果囿于机械的、重复的训练模式之中,将会极大地扼杀学生学习书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育一定要“目中有人”,将学生放在学习的正中央,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采用适合的教育。审美教育作为一种情感教育,能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产生不竭的精神动力。“唯美”书法教育体现以生为本理念,带领学生迈进书法艺术美的殿堂,化阻力为动力,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大幅提高书法教育教学效果。

三、“唯美”书法教育利于学生品性修养的养成锻造

书法教育中美的因子十分丰富,教师要充分发现、深度开掘其美育因素,形成赏析美、创造美的教学自觉,培养、锻造学生的品性修养。

1.培养美的习惯。

书法练习要求学生有美的坐姿和美的握姿。美的坐姿是要做到头正、身直、臂开、足安“八字要求”,美的握姿则要做到“一寸距、二指圆、三指齐”,讲究指实、掌虚、腕平。“双姿”端庄优美,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书写,还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协调发展。书法练习时需平心静气、心无旁骛、心神合一,以至进入心手双畅的佳境。书法练习不可一蹴而就,须下一番滴水穿石的硬功夫。

2.发展美的感知。

书法是以笔墨线条为形式而形成的艺术语言,体现着书家的匠心追求。用笔、墨色、章法等,无不充满矛盾,却又合情合理、妙趣天成。观察能力的培养是学习书法的前提和关键,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发现汉字美的密码,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调动自身的思维和想象,去补充、丰富、扩大和改造书法作品的形象,深入体会蕴藏在作品中的自然美、情意美、文化美。由此可见,书法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对美的感知产生和提高的过程。

3.陶冶美的性情。

书如其人,书为心画,书品即人品。凡是怀有抱负的书家学者无不在书法与为人做事方面同时修炼、精进,有的忠贞爱国、视死如归,有的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有的锲而不舍、池水尽黑……学生在“学其书”的同时,自然会“闻其言”“习其行”“慕其人”,从而完善自身品格修养,提升人生境界追求,逐步形成美的性情。

4.激发美的创造。

创造力是一种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能力。书法教学不仅仅是指导学生单纯的模仿,以临摹得“像”为最高标准,还应该激发学生美的创造力,把已有的书法知识融入思维实践中,创作出属于自己的美的书法作品。在当今社会,不管从事哪一行,如果不懂得审美,所做的工作就不可能有好品位、高质量。学生受“唯美”书法教育的启蒙,塑造了美的思维,激发了美的创造,自然会将书法教育延展到自身的日常生活之中。

四、“唯美”书法教育焕发校园润物无声的育人氛围

书法教育重在育、贵在养、成于化,需要悉心营造墨香浓郁的校园文化和活动氛围,让学生时时处处受到春风化雨般的熏陶和感染。

1.营造墨香校园,让美的浸润无处不在。

校园文化,本身就是一门隐性课程,是一种影响学生学习的无声讯息,对学生会产生浸润式的影响。在校园环境的建设与布置中,要发挥师生的聪明才智,共同参与校园墨香文化建设,通过景观小品、一廊一柱,着力构建唯美书法教育环境,让浓浓墨香氤氲校园,让中华书法成为校园最美的景致。

2.构建唯美课堂,让美的发现自然生成。

书法课堂是书法教学的主阵地。要在书法课堂中,充分挖掘美的因素,将其有机地融合和渗透到书法技能训练之中,培养学生美的姿势、美的习惯,课堂上引导学生徜徉在汉字书法美的形态、美的意象、美的文化、美的情感中,从而实现课堂、书法、人生之美的和谐共进。

3.渗透书法文化,让美的追寻成为自觉。

中华五千年璀璨文明为世人所敬仰,而中华文字、历代书体、书写工具、书法理论、书家轶事,如星辰般浩瀚,体现着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和勃勃生机。可以组织开展书法主题实践活动,如讲述书家故事、探究书体演变、组织书法访学、参观书法展览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切身感受中国书法的博大精深,增强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力。

书教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唯美”书法教育改变书法教育功利化倾向,在本质上是为了实现最高的人格养成。学校希望通过“唯美”书法教育的探索,让校园沐浴书法美的光泽,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为学生美丽人生奠基。

猜你喜欢
书法美的育人
书法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书法欣赏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书法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书法欣赏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