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木蝴蝶研究概况

2019-01-14 21:21魏晓楠郝铁成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9年4期
关键词:白杨黄芩羟基

魏晓楠,郝铁成

(衡水市第六人民医院,河北 衡水 053200)

木蝴蝶自1963年版《中国药典》就开始收载,以后历版药典均有收载。其性味苦、甘、凉,归肺、肝、胃经,功能主治《滇南本草》中记载:“定喘、消痰、破盅积、通行十二经气血,除血盅、气盅之毒,又能补虚、宽中、进食”[1];《本草纲目拾遗》著:“治心气痛、肝气痛、下部湿热,又项秋子云:凡痈毒不收口,以此贴之,即敛”[2];《中国药典》记载:“清肺利咽、疏肝和胃,用于肺热咳嗽,喉痹,音哑,肝胃气痛”[3]。

1 本草研究

木蝴蝶最早记载于《滇南本草》,原名千张纸,自《本草纲目拾遗》始名木蝴蝶[4],今多用此名。《滇南本草》中记述:“千张纸,此木实似扁豆而大,中实如积纸,薄似蝉翼,片片满中,故有兜铃千张纸之名”。《本草纲目拾遗》指出:木蝴蝶“出广中,乃树实也,片片轻如芦中衣膜,色白似蝴蝶形,故名。”此外还有玉蝴蝶(《张聿青医案》),白故子、破布子、海船果心(《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海船皮(《四川中药志》),云故纸(《兽医常用中药》),千纸肉(《岭南草药志》),白玉纸(《中药志》),纸肉、白千层、鸭船层纸、故纸、洋故纸(《广西中药志》)等别名。

木蝴蝶入肺经,定喘,消痰;入脾胃经,破蛊积,通行十二经气血,除血蛊、气蛊久毒。又能补虚、宽中、进食,民族地区呼为三百两银药者,盖其治蛊得效也。对于木蝴蝶的性味、归经,功能与主治历代以来亦有不同记载。如《滇南本草》:“入肺、脾、肾经”;《岭南采药录》:“味酸苦,入肝经,治痰火,除眼热”;《广西中药志》:“味甘淡,性凉,无毒”;《云南通志》:“焚为灰,可治气痛”,这进一步对木蝴蝶的性味、功能作了阐明与总结,亦说明本品用途广泛,值得深入研究利用。

2 炮制学研究

木蝴蝶的炮制方法药典未有明确规定,仅1963年版一部收载木蝴蝶炮制方法为“拣去杂质,筛去灰尘”。《全国中药炮制规范》中规定,此药“净制”[5],即生品入药,无需盐水炒炙,而云南、贵州等省一直采用“盐水炒炙”的炮制方法,云南尚有“羊脂油炒炙”的炮制方法,炙后,可以补肝肾,治小便频,遗尿,腰膝酸痛,阳痿”[6]。但是也有人对“盐水炒炙”和“羊脂油炒炙”的炮制方法提出质疑,陈友平[7]指出“根据中药传统炮制理论,盐制入肾, 引药下行,与本药的性味、归经主治均不相适宜。因经盐制后有引药下行之意, 从而影响药效, 使药不达病所。就炮制工艺而言, 也有不足之处,在对本品加工炮制时发现: 本品为蝶形薄片, 如先投入加热的铁锅内翻炒, 不但受热面不均匀, 且易焦黄变质, 如用盐水润后, 再投入锅内翻炒又极易粘连”。郭润康[8]认为“从治疗疗效来看, 浙江省用蜜炙起到增加木蝴蝶润肺止咳的目的外, 盐水炙虽然对清咽喉有益, 但是从引药归经来看, 性质趋下, 因此用盐水炙殊无必要, 而羊油炙壮阳与木蝴蝶功用是风马牛不相及”。顾正义[9]采用不同的炮制方法进行研讨,结果“净制”法用于咽喉肿痛患者,确有清肺止咳之功效,而“盐水炒炙”法用于腰膝酸痛患者,却未见症状缓解,因此得出结论,“盐水炒炙”和“羊脂油炒炙”两种炮制方法均是错误的,既与其功能主治及临床用药不符,也有悖于中药炮制理论。

从目前的用法趋势来看,处方以用木蝴蝶生品为宜,既适应木蝴蝶的性味功能,又符合药典规定。

3 生药学研究

木蝴蝶与补骨脂在我国历代本草文献中均有明确收载,且均收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均为药典名。历代本草对二者的植物来源、植物形态、药材性状、性味功效等均有详细记载。虽然二者植物形态和药材性状特征差异较大,很容易区别,但由于两者某些名称极为近似,如破故子—破布子、川故纸—云故纸、洋故脂—洋故纸、黑故子—白故子,而“破故纸”同时是木蝴蝶与补骨脂的别名,构成同名异物,引起混淆。另外,透过木蝴蝶薄膜状的外种皮,可清楚地看到如肾形的种子,有人以形比附,误认为亦能补肾,故与补骨脂相混淆。邱良琴[10]等人发现民间,特别是福建莆田、泉州一带,长期把这两种不同的药品混淆使用。郭润康[11]提出“补骨脂叫“破故纸”始于《开宝本草》,由来已久,木蝴蝶称“破故纸”是清代以后的事,“破故纸”应当定为补骨脂的别名,为了从根本上克服矛盾,开方时应避免写用“破故纸”这一有争论的别名”。王丕清[12]、谭思瑞[13]、梅娇[14]、徐建忠[15]、袁林[16]等人将木蝴蝶和补骨脂在来源、异名、性状、性味功效、临床配伍等方面的区别予以归纳、介绍,供临床用药参考。此外,陈志强[17]等人还对木蝴蝶和补骨脂的显微特征进行了比较。从上述文献分析可见,木蝴蝶为紫葳科乔木木蝴蝶的种子,补骨脂是豆科植物补骨脂的果实,两药的外观形状不同,性味功用迥异,并不难鉴别。由于两药药性相差很大,混用后将导致不良后果,应引起重视。用药开方时应尽量采用其正名木蝴蝶与补骨脂,或采用含意明确的千张纸和黑故子,达到正确用药的目的。

4 化学成分研究

木蝴蝶化学成分复杂,主要有黄酮及其苷、对羟基苯乙醇和环己醇、紫檀碱、挥发油及脂肪酸等物质,其中以黄酮及其苷类化合物为主。

4.1 黄酮及其苷类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是木蝴蝶的主要有效成分,目前从木蝴蝶植物中分离得到黄酮类化合物有白杨素、黄芩苷元、黄芩苷、黄芩苷元-7-O-双葡萄糖苷[18],木蝴蝶苷A、木蝴蝶苷B[19],黄芩苷元-7-O-β-龙胆二糖苷、槲皮素-3-O-α-L-阿拉伯吡喃糖苷、白杨素-7-O-β-葡萄糖醛酸苷、芹菜素[20],千层纸素A、白杨素-7-O-β-D-葡萄糖苷、白杨素-8-C-β-D-葡萄糖苷、异槲皮苷、刺槐素、去甲汉黄芩素、山奈酚-7-O-β-D-葡萄糖苷、白杨素-7-O-β-D-葡萄糖醛酸乙酯苷、异鼠李素、高车前素[21],8,8′′-双黄芩苷元、黄芩苷元-7-咖啡酸酯、6-羟基木犀草素、6-甲氧基藤黄菌素、野黄芩素[22],木蝴蝶定[23],黄芩苷元-7-葡萄糖醛酸酐、野黄芩素-7-O-芸香糖苷[24]。

此外,黄酮类化合物还有黄芩苷元-6-葡萄糖醛酸酐、野黄芩苷[25],千层纸苷[26],5-羟基-6,7-二甲氧基黄酮、5,6-二羟基-7-甲氧基黄酮、白杨素-7-O-β-龙胆二糖苷[27],槲皮素[28],白杨黄素-7-O-二葡萄糖苷[29],白杨黄素-6-C-β-D-吡喃葡萄糖基-8-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黄芩苷元、野黄芩-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基-(1→3)[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葡萄糖苷、野黄芩素-7-O-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葡萄糖苷素-7-O-葡萄糖苷、白杨黄素-6-C-β-D-吡喃葡萄糖基-8-C-α-L-阿拉伯吡喃糖苷、乔松素、短叶松素[30],二氢木蝴蝶素A-7-O-甲基葡萄糖醛酸苷、5-羟基-7-甲氧基-2-{2-甲氧基-6-[3,4,5-三羟基-6-(羟甲基)四氢化-2H-吡喃-2-氧基]苯基}-4H-苯并吡喃-4-酮、7-氧甲基白杨黄素、5-羟基-4′,7-二甲氧基黄酮、二氢木蝴蝶素A[31],白杨黄素-7-O-β-吡喃半乳糖醛酸苷[32],2,5-二羟基-6,7-二甲氧基黄烷、3,7,3′,5′-四甲氧基-4-羟基黄烷[33],樱黄素[34],千层纸素A-7-O-β-D-葡萄糖醛酸苷[35],槲皮素-7-O-β-D-葡萄糖苷、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36]。

4.2 对羟基苯乙醇和环己醇类

Teshima等[37]从木蝴蝶种子中分离得到3种羟基苯乙醇和8种环己醇类化合物,分别为洋丁香苷、红景天苷、2-(3,4-二羟基苯基)-乙基葡萄糖苷、4-羰基连翘环己醇、连翘环己醇、5,6-二氢化-7-羟基-棘木苷、连翘环己醇酮、棘木苷、5,6-二氢化-6-甲氧基-连翘环己醇酮、5,6-二氢化-棘木苷、5,6-二氢化-连翘环己醇酮。陈亮亮等[20]从木蝴蝶种子提取物中分离得到反-1-(2′-羟乙基)环己烷-1,4-二醇。魏晓楠等[38]从木蝴蝶种子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异连翘环己醇。

4.3 紫檀碱类化合物

Mohd等[28]人从木蝴蝶植物的茎皮中分离得到6个紫檀碱类化合物,分别为2′,3′-二氢-2′-甲基-2′-十二烷基-2,3-呋喃妥因紫檀碱、2′,3′-二氢-2′,2′-二甲基-2,3-呋、2′,3′-二氢-2′-己基-2,3-呋喃-8-羟基紫檀碱、2′,3′-二氢-2′-庚基-2,3-呋喃-8-羟基紫檀碱以及后两个化合物的乙酸酯。

4.4 挥发油和脂肪酸类化合物

赵丽娟等人[39-40]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对木蝴蝶中的挥发油成分进行了提取,测得其挥发油成分含量为0.3%,并用GC/MS法对挥发油成分进行了分离和鉴定,确认出18种化合物,分别为2,3-丁二醇、苯甲醛、2,3,6-三甲基吡啶、苯乙醛、苯乙酮、苯乙醇、4′-甲氧基苯乙酮、1-苯基-1,3-丁二酮、1,4-二甲基-7-(1-甲基乙烯基)-1,2,3,4,5,6,7,8-八氢化奥、1,4,9,9-四甲基-2,3,6,7,8,8a-六氢化-1-氢-3a,7-亚甲基、邻苯二甲酸二乙酯、绿叶醇、蒽、6,10,14-三甲基-2-十五酮、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1,2-苯二甲酸-丁基,异丁基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其中苯乙酮、绿叶醇、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含量较高。又采用普通水蒸气蒸馏萃取法,对木蝴蝶中的挥发油进行提取,测得木蝴蝶挥发油含量为1.99%,并用GC/MS进行分析鉴定,鉴定出13种化学组分,分别为对二甲苯、1-乙基-3-甲基苯、1,3,5-三甲基苯、苯乙酮、苯乙醇、1,7,7-三甲基-(1R)-双环[2.2.1]庚-2-酮、冰片、4-甲基-1-(1-异丙基)-(R)-3-环己烯-1-醇、4-甲氧基苯乙酮、1-苯基-1,3-丁二酮、丁化羟基甲苯、十六烷、二苯酮,其中主要成分为苯乙酮(72.29%)、二苯酮(7.81%)、丁化羟基甲苯(4.85%)。

胡殿丽[41]等人从相关文献中研究得到木蝴蝶种子中的脂肪酸主要为油酸(89.42%)、亚油酸(4.92%)、棕榈酸(2.48%)、辛酸(2.23%)、棕榈油酸(0.34%)、硬脂酸(0.28%)、月桂酸(0.18%)、肉豆蔻酸(0.15%)。又建立了木蝴蝶中脂肪油成分的GC-MS联用分析法,采用三氟化硼-甲醇对皂化的木蝴蝶脂肪油进行甲酯化处理,然后利用GC-MS联用技术对其分离,共鉴定得到21种脂肪酸,其中十五酸、7-十六碳烯酸、9-十六碳烯酸、十七酸、11-十八碳烯酸、7,10-十八碳二烯酸、α-亚麻酸、花生酸、11-二十碳烯酸、11,13-二十碳二烯酸、二十一酸、山嵛酸、芥酸、二十三酸、二十四酸、神经酸等15种脂肪酸是首次在木蝴蝶种子油中发现,主要脂肪酸为油酸(57.5%)、棕榈酸(9.4%)、山嵛酸(6.9%)、11-二十碳烯酸(8.5%)、亚油酸(4.1%)、二十四酸(4.0%)、芥酸(2.9%)、硬脂酸(1.7%)、α-亚麻酸(1.5%)和花生酸(1.4%),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总量的76.3%。以上表明,木蝴蝶脂肪油中含有多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脂肪酸,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

4.5 其他类成分

木蝴蝶植物还含有2-甲基-6-苯基-4H-吡喃-4-酮、海胆灵、二甲基砜[30],二氢异拉帕醌[31],羽扇豆醇、2α,3β-二羟基羽扇豆醇、豆甾醇[32],β-谷甾醇[34],榕醛、苯并二氢呋喃新木脂素、2-(1-羟甲基乙基)-4H,9H-萘并-[2,3-b]-呋喃-4,9-二酮、水杨酸、对羟基苯甲酸、原儿茶酸、异香兰素、β-羟基普罗皮欧香草精[35],生育酚,鞣花酸[42],对羟基肉桂酸、拉帕醇、β-拉帕醌[43],芦荟大黄素[44],Kisu H等人[45]从木蝴蝶根皮提取物中分离出9种新化合物,连同已知的4种化合物,共确定了13种萘及其相关化合物的结构。Xie等人[46]从木蝴蝶种子中分离得到两个新化合物,(E)-dihydropinosylvin-3-O-β-D-glucopyranoside (E)-dihydropinosylvin-2-carboxyl-5-O-β-D-glucopyranoside。

5 质量控制研究

关于木蝴蝶药材的质量标准,2010版《中国药典》收载了以黄芩苷和木蝴蝶苷B为对照品的薄层鉴别[47],一部增补(第二批)中收载了木蝴蝶苷B的含量测定。

张爱玲等人[48]建立了木蝴蝶中黄芩苷的RP-HPLC测定方法,大连依利特ODS2C18Hypersil色谱柱(4.6 mm×250 mm, 5 μm),流动相乙腈-0.4%磷酸(23:27),检测波长280 nm,流速1 mL·min﹣1,柱温25℃,回归方程为y=3987.6x-0.8891,r=0.9999,黄芩苷在0.0422~0.3165 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30%,RSD为1.34% (n=9),该方法可用于木蝴蝶中黄芩苷的含量测定。

卢金清等人[49]建立了木蝴蝶提取物的指纹图谱,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色谱条件为DIONEX ACCLAIM 120C18(250 mm×4.6 mm,5 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02%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8 mL·min﹣1,检测波长280 nm,柱温35℃,该方法特征性强,为木蝴蝶提取物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冯倩等人[50]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木蝴蝶药材指纹图谱,色谱柱为ShimadzuC18(150 mm×4.6 mm, 5 μm),流动相为甲醇-0.2%磷酸溶液(54: 46),检测波长280 nm,流速1mL·min﹣1,柱温25℃,该指纹图谱方法重现性好,可作为木蝴蝶的一项质控指标。

缪建荣等人[51]建立木蝴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HPLC-ESI-MS分析方法,色谱柱HypersilC18(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0.5%甲酸水溶液(A)和乙腈(B),梯度洗脱,紫外检测波长为195~400 nm,采用正离子检测模式,共检测和分离了6个黄酮类化合物,该方法准确快速,适合木蝴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鉴定,可用于木蝴蝶原药材的质量控制。

陈亮亮等人[52]采用HPLC法,以自制的白杨黄素-7-O-β-葡萄糖醛酸苷为对照品,测定木蝴蝶药材中其含量。选用DIMOND C18色谱柱,甲醇和2%冰醋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76 nm。白杨黄素-7-O-β-葡萄糖醛酸苷在浓度为0.005~0.12 m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99%。

李曼玲等人[53]采用TLC法和HPLC法等对木蝴蝶进行质量分析。分离鉴定得到木蝴蝶苷B,其中木蝴蝶苷B、白杨素、黄芩苷TLC斑点清晰,重复性较好。HPLC法测定结果表明,木蝴蝶苷B在0.222~2.22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6,平均回收率为98.73%。

曹阳阳等人[54]建立了木蝴蝶中木蝴蝶苷B和黄芩苷两种化合物同时定量的HPLC法,采用Agilent Zorbax Extend-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甲醇-0.3%磷酸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80 nm,结果木蝴蝶苷B和黄芩苷分别在0.061~1.525 μg (r=0.9999)和0.276~6.900 μg (r=1.0000)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06%、100.35% (n=6),该方法可用于木蝴蝶苷B和黄芩苷同时定量测定。

Akhilesh等人[55]建立了同时测定木蝴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RP-HPLC分析方法。色谱柱为chromolith C18(100 mm × 4.6 mm,10 μm),流动相为乙腈和0.1%三氟乙酸酸水溶液,对木蝴蝶根中的木蝴蝶苷A、白杨黄素、黄芩苷元、高车前素四个化合物进行了分析测定,校准曲线的线性范围浓度为200~500 ng·mL﹣1。该方法可用于木蝴蝶的质量控制。

Srinivas等人[56]采用高效薄层色谱法测定来自印度不同地理区域的木蝴蝶中的白杨黄素,可用于量化黄酮,评价区域差异。

李云贵等人[57]建立了HPLC-DAD 法同时测定木蝴蝶中4种化学成分的含量。采用 Agilent Eclipse XDB- C18色谱柱 (4.6 mm×250 mm,5 μm),以乙腈-0.1%冰醋酸水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流速: 1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320 nm,进样量10 μL。结果表明: 芦丁、木犀草苷、槲皮素、黄芩苷4个化合物在测定的范围内均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r≥0. 9995),回收率为94.0% ~ 98.0%。该方法操作简便,分离效果较好,灵敏度高,重现性良好,为较全面控制木蝴蝶药材的质量提供了一种可靠的参考方法。

6 药理活性研究

6.1 抗菌活性

胡庭俊等人[58]对木蝴蝶6种提取物采用体外抑菌试验的方法来研究木蝴蝶的抗菌活性,设计进行了木蝴蝶的急性毒性试验和最大耐受量试验,结果表明,木蝴蝶6种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鸡大肠杆菌均有抑菌效果,其中95%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鸡大肠杆菌呈高度敏感。木蝴蝶水提取物对小鼠安全无毒,其毒性小,最大耐受量为150 g/kg体重。

DasSudipta等人[59]从木蝴蝶树皮中得到一个化合物 SDP_F38,研究其对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化合物 SDP_F38作为一种有效的抗菌药物可以抑制对多种药有耐药性的致病菌。

Ali等人[33]研究发现木蝴蝶根及树皮的二氯甲烷提取物具有抗菌活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白色念珠菌和绿脓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起主要抑菌作用的成分是拉帕醇。

6.2 抗炎抗诱变活性

胡庭俊等[58]研究发现木蝴蝶水提取物使小鼠耳肿胀度降低,表现出较好的抗炎作用,同时木蝴蝶水提取物使小鼠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降低,表明其对小鼠免疫功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杨得波等人[60]发现在琼脂药物培养基上,黄芩苷元对酵母型真菌具有选择性作用,艾滋病最重要的一种并发症隐球菌,也是黄芩苷元最敏感的菌种之一。

Le等[61]发现木蝴蝶中的黄酮类成分对小鼠葡萄糖引起的水肿有抗炎作用,其作用机制是促进了酪蛋白上α-糜蛋白酶的水解反应,当木蝴蝶中的黄酮类成分与α-糜蛋白酶结合后,其抗炎作用加强。

木蝴蝶中某些化学成分与黄芩相似,如黄芩苷、黄芩素、白杨黄素等,这些黄酮类成分是木蝴蝶发挥抗炎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通过细胞因子与受体途径、花生四烯酸途径、细胞信号转导等途径发挥抗炎作用[62]。Nakahara等人[63]报道了木蝴蝶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抗诱变活性。

6.3 抗氧化活性

毛绍春[64]采用光敏化合物微生物法对木蝴蝶提取物的抗氧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用ESR检测了木蝴蝶提取物对香烟烟气自由基的清除效果。结果表明:木蝴蝶提取物对香烟烟气气相、粒相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29.2%和12.4%。木蝴蝶提取物有较强的抗氧化性能,对香烟烟气自由基有一定的清除作用。

杨艳等[65]在低温条件下制备大鼠肝微粒体,通过Fe2+-ADP-NADPH 体外氧化体系诱发肝微粒体脂质过氧化反应,发现木蝴蝶70%的乙醇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Gupta等[66]对木蝴蝶叶片提取物进行了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木蝴蝶叶片乙酸乙酯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最高,抗氧化活性最强,这可能与该部位含有较多的多酚成分有关。

6.4 镇咳祛痰

潘勇等人[67]研究木蝴蝶(剂量16.70~33.40 g/kg)对氨水引起的小鼠咳嗽能使咳嗽次数减少并延长潜伏期(P<0.05或0.01);木蝴蝶(剂量8.35~33.40 g/kg)能增加小鼠气管酚红的排泌作用(P均<0.01)。

陶颖[68]以木蝴蝶汤加减治疗42例,对由急慢性咽喉炎引发的咽源性咳嗽,取得较满意的疗效,总有效率达95.2%。

木蝴蝶单味药用可以治疗以咳嗽为主症的多个病种,如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喉炎、慢性喉炎、慢性咽炎、急性支气管炎、百日咳、肺炎等[69]。

6.5 保肝作用

DasSudipta等人[70]研究了木蝴蝶树皮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醇和乙醇提取物的保肝作用。试验结果表明上述提取物在体内对四氯化碳诱导的肝毒性瑞士白化小鼠有保肝的潜能,其中乙酸乙酯提取物的保肝作用优于其他提取物。进一步对乙酸乙酯提取物部位研究,从中分离纯化鉴定了一个化合物SDP_F38,在给药浓度为500 mg/kg体重下,对小鼠的肝毒性表现出最好的保肝作用,优于所有的提取物效果,甚至优于药物西利马林。

6.6 降血糖作用

董悦生等人[71]发明涉及一种预防糖尿病药物组合物,含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和木蝴蝶种子提取物;其中,所述的木蝴蝶种子提取物,通过木蝴蝶种子与有机溶剂的水溶经提取,过滤,再提取,分离,干燥的工艺制备得到。本发明提出的含有木蝴蝶种子提取物和低于正常用量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组成的药物组合物具有良好的改善IGT的效果,其主要表现在:能快速、更有效的降低餐后血糖,减少血浆葡萄糖毒性;能更好的降低HbA1c和TG水平;减少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使用量,提高了药效,有效地克服了现有预防糖尿病药物副作用大、干预效果弱的缺陷。

Tamboli等人[72]研究发现木蝴蝶根提取物对动物模型有降糖作用,与对照组四氧嘧啶诱导的糖尿病和地塞米松诱导的胰岛素抵抗大鼠相比,500和300 mg/kg产生了显著的降血糖水平。

6.7 抗癌作用

Rajkumar等人[73]报道木蝴蝶甲醇和水提取物可以诱导乳腺癌细胞(MDA-MB-435S)、肝癌细胞(Hep3B)和前列腺癌细胞(PC-3 )的凋亡。

Roy等人[74]研究发现木蝴蝶中的黄芩苷元有诱导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HL-60)凋亡的毒性作用,可以抑制增殖的肿瘤细胞。

Leticia等人[75]对产自孟加拉国的11种具有抗癌潜能的药用植物进行了细胞毒性试验,发现木蝴蝶提取物对白血病细胞、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黑色素瘤细胞和结肠癌细胞的IC50分别为19.6、14.2、17.2、32.5 μg/mL,表明木蝴蝶提取物对癌细胞的毒性作用最强。

6.8 其他作用

宋旭艳等人[76]从天然植物木蝴蝶中提取制备有效成分,添加到卷烟中,降低了烟气的喉部刺激性及对人体的生物毒性,提取的有效成分在动物镇咳、祛痰方面均表现出较好的效果,且无明显急性毒性。对照空白样,烟气危害性指数降低。添加了该种提取物的卷烟样品烟气协调性较好,烟气中没有明显的原生植物的药材气息,烟气柔和,余味较干净舒适。

郝素娥[77]公开了一种防治咽喉炎、鼻窦炎的木蝴蝶代茶饮品,其特征在于,采用的原料及重量组份分别是:木蝴蝶120-150份、薄荷20-30份、金银花15-25份、蒲公英20-60份、乌梅12-20份、槐角8-16份。其制备方法是,将所述原料制成饮片,混合后包装即可。饮用方法:每次2~4克,放入杯中,用开水浸泡,3 分钟后即可饮用。本发明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利咽润肺功效;用于预防和辅助治疗咽喉炎、鼻窦炎有明显效果。

杨涛等[78]选用半乳糖性大鼠白内障模型进行试验,发现木蝴蝶可以使模型大鼠晶状体内糖代谢中的多种酶和总脂类的脂质过氧化物恢复至正常水平,对大鼠半乳糖白内障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Singh等人[79]发现了木蝴蝶根皮甲醇提取物具有使伤口愈合的活性;Rao等人[80]研究木蝴蝶黄酮类化合物对乙醇诱导的大鼠胃溃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剂量25 mg/kg和50 mg/kg的溃疡抑制率分别为82.5% and 85%;Nguyen等人[81]报道了木蝴蝶心材甲醇提取物展示了强大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IC50值小于50 μg/mg;Majumdar[82]等人发现木蝴蝶黄酮类化合物有蛋白转化酶抑制活性;Joshi等人[83]研究指出木蝴蝶水提取物对大鼠结肠炎有保护作用;苏莲莲[84]在化学刺激、搭桥的基础上,应用中药木蝴蝶贴膜治疗鼓膜穿孔,取得满意疗效;Tepsuwan等[85]通过体外实验表明,木蝴蝶对离体胃壁黏膜有基因毒性和细胞增殖活性。

猜你喜欢
白杨黄芩羟基
黄芩主要化学成分对口腔疾病作用的研究综述
不同炮制方法对黄芩活性成份含量及抗氧化作用的影响
黄芩苷抗肿瘤机制研究进展
白杨
珊瑚羟基磷灰石表面改性的工艺
张永新:种植黄芩迷上了“茶”
废园
对羟基苯甘氨酸合成条件的研究
我是一棵深秋的白杨
快乐劳动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