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南地区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均衡发展探究

2019-01-14 02:32蒋小敏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52期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

蒋小敏

摘要:城乡教育一体化是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作为城乡一体化教育体系基础阶段的义务教育,是实现城乡均衡发展的重点战略性任务。伴随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湘西南地区展开了对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的有益探索,并基于不同的经济基础、现实条件,创新生成了不同的办学模式。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集团模式;双向流动

中图分类号:G52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52-0069-02

城乡教育一体化是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作为城乡一体化教育体系基础阶段的义务教育,是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的重点战略性任务。现阶段,湘西南地区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如何缩小城乡义务教育水平区域化差异,减少城乡师资力量对比悬殊化,防止乡村教育进一步弱化,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方法进行破解的难题。

一、湘西南地区城乡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城乡义务教育水平区域化

办教育必须以一定的人力、财力、物力作为支撑。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教育的经费保障力度。各区域发展水平不同,其义务教育发展的现实基础就会不一样,从而导致义务教育的发展水平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化、差异化的特征。城镇化程度高的地区,经济基础好,居民的文化素质比较高,比较重视子女的教育,当地教育资源较为丰富,教学质量自然就高一些。城镇化程度比较低的地区,经济基础、教育资源、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等方面就明显差一些,教学质量自然就低一些。城镇化快速推进的地区,由于处于城乡教育二元结构的矛盾期,教育发展和布局跟不上或者远远落后于经济的发展速度,特别是一些开发区,原来属于郊区或农村地区,学校数量少,规模小,教育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师资明显不足,教学自然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好”教育的需求,再加上农民进城务工带来随迁学龄儿童的增加,于是出现了座位前排紧靠讲台、后排倚着后墙、两侧挨着窗户、学生进出靠爬、转个身困难的超大班情况,且学校因场地问题、教室问题而无法正常开设体育、音乐、美术、科学、计算机等课程,进一步扩大了教育区域化的差异。

(二)城乡师资力量悬殊化

解决目前农村教育问题,“关键是要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乡统筹”。随着国家推进义务教育的一系列政策的实施,义务教育教师总量已经基本达到了既定标准,但在教师数量、教学质量方面差异依然比较大,主要体现为:一是代课教师比例依然不小,这些代课教师有的既没有教师资格证,也没有达到基本的学历要求;二是教师结构失衡,乡村学校英语、科学、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等课程教师缺编严重,无法正常开设相关课程;三是乡村教师老龄化趋势严重,教学骨干、年轻教师向往都市文化,纷纷“逃离”乡村,留下的基本都是一些年纪偏大或者想走走不了的教师。造成城乡师资力量悬殊的原因主要一是新教师补充不及时,部分地区未按照国家新颁布的义务教育教师配备标准配足教师,教育主管部门因一些学校办学规模小,采取按师生比非常简单方式核定教师编制。一些地区如果生源急促增加,来不及补充教师,学校只有通过聘用代课教师来解决燃眉之急;二是乡村学校难以留住优秀教师。新招聘的教师,大多安排在交通便利的乡镇学校任教,还有部分青年教师工作了一段时间,因教学环境、职业期待、职业幸福等多方面原因而选择了离职,再加上城乡教师在职称评定、岗位设置标准等方面的差异,乡村教师职称、岗位晋升非常困难,进一步恶化了教师的职业期待,造成了一种“人才引进难、引进留不住”的尴尬局面。

(三)乡村教育弱化

在城镇化推进进程中,乡村学校在义务教育中的作用在不断弱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乡村学校生源流失严重。对乡村学龄儿童教育人数造成影响的主要是教育性选择问题和非教育性选择问题。教育性选择是指家长望子成龙的期盼、对城镇优质教育的渴望、对乡村教育的失望,因此主动选择到市、县、镇等教学质量高的学校就读。非教育性选择是指农民进城务工、做生意而携带子女到当地城镇学校就读。而那些选择坚守乡村学校就读学生,是因为家庭条件限制无力承担过高的教育费用,只能选择留守乡村学校,接受当地低成本的教育。随着生源的不断减少,在湘西南地区一些偏远山区乡村学校师生比竟高达1∶6,乡村教师超编严重,乡村学校正在走向弱化、衰落化。

二、湘西南地区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策略

回应民生诉求,着力解决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应从以下幾个方面进行破解。

(一)加大教育投入,学校建设标准化

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就是把城市教育、农村教育作为一个整体,突破城乡二元分割分治的制度束缚,在辖域范围内统筹规划教育发展,统筹配置教育资源,改变教育资源、要素单一向城流动的格局,对农村教育实施倾斜的政策,不断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城乡教育高质量、高效率均衡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当地政府应加大教育投入,结合各地区城乡人口分布、人口流动变化和各区域教育资源情况,及时调整学校布局,科学规划,优化资源配置,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校之间的差距,实现中小学学校建设规范化、标准化,促进各地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创新办学模式,城乡教育集团化

以优质学校为龙头,组建教育集团,探索一条集团内学校之间实行领导流动、管理互通、师资共享、集团教学教研资源共享、质量共进的“1+X”的办学新模式,实现“强校带弱校”、“城校带乡校”,有效满足人民对高质、优质的教育资源的需要,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均衡发展。

(三)尊师重教,城乡教师队伍流动双向化

一流课堂需要一流的师资,高质量的教学,离不开高水平的教师。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应积极营造尊师重教良好氛围,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湖南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办法》,把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保证教师工资足额发放,在教师津贴、补助、培训等方面的投入加大,特别是在保障农村教师待遇上,按时足额发放偏僻、落后地区教师人才津贴和乡镇教师工作津贴,让教师生活稳心、工作安心。关心乡村教师的成长,积极开展“优秀教师送课下乡”活动,把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学方法送到乡村去,帮助乡村教师提高业务能力,迅速成长。在职称评定、岗位晋升等方面实行特殊的倾斜政策,创造城镇优质教师逆回流机制,实现城乡教师队伍“双向化”合理流动,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师资保障。

(四)搭建教学新平台,实施教育信息化

2018年9月,教育部已经明确湖南省为“教育信息化2.0试点省”,我们要抓住这次历史性机会,努力探索符合湘西南地区发展实际的教育信息化2.0可持续发展道路,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受惠面。积极推进校园网共建工程,努力做到每一所学校有多媒体教室,创造条件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建设名校、名师网络课程,开发精品课程、校本课程及英语、音乐、美术等短缺课程,实现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有效解决了农村学校优质师资短缺、部分学校课程开设困难等问题。

当然,实现湘西南地区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优质均衡发展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只要我们抱定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按照统筹城乡教育协调发展的战略要求,狠抓学校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科学布局学校,按教育规律办事,人民满意的教育一定会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

[1]国务院网站.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R].2016-07-02.

[2]教育部网站.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R].2010-07-29

[3]湖南省人民政府网站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N].http://www.hunan.gov.cn/2015xxgk/fz/zfwj/szfwj/201706/t20170616_4282666.html

[4]邬志辉.当前我国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核心问题探讨[J].教育发展研究,2012,(17):8-13.

[5]朱依帆.湖北省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优质均衡发展研究——以湖北黄石市为例[J].新课程研究,2018,(6):60-63.

猜你喜欢
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
统筹城乡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教师资源配置研究的三重解读
信息技术走进山区教育,揭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篇章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