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大数据 创新发展社保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

2019-01-14 02:32张惠东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52期
关键词:大数据统计学

张惠东

摘要:统计学课程是我国高校不少专业的核心基础课。随着大数据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方式等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教学的需求。文章以社保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为例,指出目前存在的诸多不足,并进行总结分析,提出解决的建议。

关键词:大数据;社保专业;统计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52-0096-02

一、引言

大数据是相对传统数据而言的。传统数据一般指的是文本类型的结构型数据,而大数据打破传统数据的特征,通常以网络日志、图片、音频、视频、地图、动画等数据类型存在,大多属于非结构型、半结构型或异构型数据。大数据收集途径、整理方法、分析手段等都发生了较大改变,而统计学就是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解释并得出结论的应用型学科,所以社保专业的统计学教学必然要加强创新改革。

二、大数据简介

随着互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数据的获取、传输等方式悄然发生变化。关于大数据,叶嵩灵(2019)认为,大数据是大容量、大规模的数据集合,具有获取、存储、管理、分析等功能,能形成海量数据规模,并能快速流转。朱建平(2016)指出,要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等网络渠道收集大数据,并且借助先进的存储设备,对数据进行分析,提取有价值的信息,最终才能把这些信息公布于众。

三、社保专业统计学教学的困境

1.教学内容陈旧,学生兴趣不高。一般统计学的教学,都是从统计学的发展历史开始讲解,介绍统计学的发展历程以及常见的基本概念,再介绍统计学中的经典理论,如描述统计、推断统计等。有的教材还涉及非参数统计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教学过程中所用数据通常比较陈旧,例题也仅仅限于教材,这就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认为上课不听、下课通过教材自学,照样可以学得好。课堂上,有的学生会玩手机、打游戏,还有的学生会为了应付考证、考公务员等,上课看其他书籍,造成恶性循环,结果是教师教得认真,学生学得一般。

2.教学手段老套,教学效果较低。统计学的教学手段通常很老套,许多教师仅仅满足于一本教材打天下、一个课件年年用的状态。一般是老师在讲台上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在底下点头瞌睡。一学期下来,教师的教学任务表面看来是圆满完成了,但学生的学习效果很差,几乎没有学到什么知识。在这种上课模式下,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能表现出来,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是只停留在被动灌输、老师要我学的境地。

3.考核方式单一,评价体系欠缺。关于统计学的考核,许多教师的做法是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的综合。平时成绩通常包括上课的出勤率、平时作业的完成情况、课堂具体表现等;期末考试是对整个全年教学的综合测评,反映整个学期这门课程的学习情况,比重一般比较高,通常占总评的60%—70%。这就给部分平时没有认真学习的学生提供了机会,他们会利用最后几个星期突击复习,及格往往不成问题。当然,考试结束之后,所学知识基本会全部忘记,根本没学到什么知识技能,大多数只是当时的快速记忆。所以,这样的考试只是考记忆而已,不是考核学习成效和技能,只注重结果检测,而没有考虑过程评价的重要性。

4.教师知识滞后,难以提高创新。作为授予学生知识的教师,由于多年来形成的教学方法难以更改,教学内容更新不快,教学质量不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难以激发。现代网络、多媒体、自媒体、云计算、云存储的迅猛发展,使得一些教师知识储备难以满足教学需求,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能熟练掌握和应用,更谈不上教学创新。

四、大数据时代社保专业统计学教学的完善途径

1.更新教学内容,提高学习兴趣。大数据时代下,统计学的教学内容必须做相应调整。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在每节课的开始十分钟增加视频的播放次数。内容可以和统计学有关,或者是某个较新的案例,但需要教师通过网络搜寻、提前准备。

比如,数据收集方面,不能仅仅停留在制作调查问卷、组织发问卷、回收问卷、分析问卷等常见步骤,还要考虑到大数据的海量性、多样性、高速性、易变性,传统手段已经无法满足大数据的处理需求。这就要求教师要教授学生Python、Hadoop、Hive等大数据处理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跟上网络时代的发展步伐。

此外,社保专业的统计学教学在选举案例时,要选择最新的、有代表性的,且和社保专业相关的案例,比如通过网络筛选出医疗保险、社会保险、养老保障等的案例和相关数据,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2.优化教学方法,保证教学效果。教学方法上,不能还是一言堂、满堂灌的模式,要让学生参与进来,成为学习主体,成为主导力量;充分利用现代大数据,利用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充分提高教学效果。

比如对某个知识点的讲解,教师可以提前一周布置下去,或者开学初就布置,让学生来讲。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这样学生就会充分利用网络,认真准备。当然,如果觉得时间有限或者个人完成有困难,也可以把班级同学分组,以组为单位进行团队汇报,这样执行效率会高一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只需作为点评嘉宾,对学生的讲解和课件制作等做出评价和总结,指出其优点和不足,既可以达到知识点讲解的目的,也可以锻炼学生利用网络的能力。

3.完善考核方式,多维高效评价。课程考核方式不能一成不变、千篇一律,要根据具体情况加以调整,注重平时的过程评价,不能一张试卷定成绩,可以把平时每个学生的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等作为考核之一。如果进行了分组,则要对整个小组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在平时的实验课上,可以让学生现场完成一份作业。比如,可以让学生利用网络筛选老年化背景下农村老年养老保障的现状,这样学生就很明确学习目标,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寻找相关数据资料再整理分析,最后得出相应的结论。每个人的答案可能不唯一,但都是自己完成的,教师可以根据完成质量、完成时间等给予相应的分值,作为平时分的一部分。

4.培训教师技能,紧跟网络时代。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必须有驾驭整个教学方向的能力,要求教师有充分的热情和完备的知识储备。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的进步,很多教学手段和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教学需求,这时教师必须要学习,参加各种培训。

学习培训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利用平时的零散空余时间自我培训,阅读相关书籍和利用网络资源自我学习,提高自我。每天下班后,可利用网络课堂学习充电,紧跟时代节奏;也可利用周末或者寒暑假时间集中培训,让教师掌握最先进的教学技能,了解知识发展前沿,这样学生才能接受更好的教育。

比如一些网络数据的抓取方法,许多教师在当年学习时可能没有涉及,但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这成为统计学教师必备的知识,所以必须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让他们了解相关理论,掌握相关技能。

五、小结

本文通过对信息时代大数据的简单介绍,指出在网络飞速发展的今天社保专业统计学教育存在“教学内容陈旧,学生兴趣不高;教学手段老套,教学效果较低;考核方式单一,评价体系欠缺;教师知识滞后,难以提高创新等”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建议:更新教学内容,提高学习兴趣;优化教学方法,保证教学效果;完善考核方式,多维高效评价;培训教师技能,紧跟网络时代。希望这些建议能对社保专业统计学的教学和学习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叶嵩灵.大数据思维下的智慧消防探析[J].消防界,2018,4(24):18-19.

[2]朱建平,張悦涵.大数据时代对传统统计学变革的思考[J].统计研究,2016,(2):26-27.

[3]张扬.试论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统计学教学改革[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9,(06):22-25.

[4]高艳.应用型高校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探索——以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为例[J].信息系统工程,2019,(05):169+171.

猜你喜欢
大数据统计学
关于投稿的统计学要求
统计学符号使用的说明
统计学符号使用的说明
统计学符号使用的说明
本刊对来稿中统计学处理的有关要求
本刊对来稿中统计学处理的有关要求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