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性评价在中西医结合临床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019-01-14 02:32聂慧芳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52期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案例教学实践教学

聂慧芳

摘要:形成性评价是教学过程中进行的一种过渡性评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目前,我国进行形成性评价的形式相对单一,国内医学教育形成性评价研究主要集中在少数几所医学高校和几门课程的开展上,在中西医结合临床课程领域应用较少。作者根据中西医结合临床课程教学特点,认为应加强形成性评价在中西医结合临床课程实践教学和案例教学中的应用,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课堂评价、阶段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融合,共同促进中西医结合临床课程教学。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中西医结合临床课程;实践教学;案例教学;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52-0207-02

教学评价即对教学过程及教学结果的评价,是判断教学目标是否达到的有力依据,并为教学决策提供服务。合理的教学评价方式能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的改善。在我国传统教育模式中,终结性评价方法是主要的教學评价方法,但不能及时有效地促进教学相长。形成性评价是由美国专家M.Scriven于1967年首次提出,后被美国著名心理学家B.S.Bloom第一次应用于教学领域。它是指通过多种评价手段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参与活动程度进行判断,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一种过渡性评价,目的是为了了解教学效果和需要采取的改进措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形成性评价方法包括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自评、教师评价等。学生自评是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教师提问、课后习题、临床见习和实习过程对自己所学知识掌握程度的判断。学生互评通过日常课堂表现、课后知识运用、临床实践运用开展相互评价。在学生自评和互评过程中,学生是评价的主体,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评价不断反省,及时发现自己的知识短板,便于不断调整学习方式和方法。教师自评是教师根据课堂讲授情况及学生兴趣等,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教师评价包含课堂提问及讨论、课后作业、小测验、实践技能考核、期末考试等,教师根据学生综合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形成性评价在国外医学教育中应用广泛,包括医学教育的各个学科和领域。我国开始引入形成性评价概念是在1987年,当时主要用于中学课程教学中,而真正将形成性评价引入医学教学是2007年。截至目前,形成性评价在国内医学教育中开展得越来越广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目前,形成性评价已经用于护理实践教学、外科实践教学、医学检验基础课教学、病理生理学教学、药剂学实验教学等教学过程。

我国形成性评价的主要形式有: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回答[5];课堂教学中设计一些小的测验和考试。我国的形成性评价应用局限于授课过程的某些章节或者某些学科,尚未大面积开展[6]。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到,目前国内医学教育形成性评价的现状为:各个医学院校开展形成性评价的研究不均匀,有的医学院校研究力度大,涉及课程范围广,有的医学院校有开展形成性评价,但在医学课程中尚未涉及;形成性评价中,针对评价方案和评价体系的研究较少;形成性评价重复性研究较多,研究水平不高;医学教育形成性评价的实践应用研究较少。目前,我国形成性评价教学已广泛开展,在中医药院校也得到一些应用,但在中西医临床课程教学领域尚未开展。

中西医结合临床课程是一门中西医一体化的临床课程,涉及知识面非常广,包括中医、西医两大医学体系,也是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生的主干课程,对提高中西医结合临床课程教学效果、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生临床实践能力至关重要。国内中医药院校对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的教学评价基本上采用终结性评价方法,由期末考试决定学生的考试成绩,各种评奖评优均以期末考试成绩为参考,临床实习也以考试成绩为依据,不能全面反映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笔者毕业于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现从事中西医教育教学多年,通过查阅文献及结合我校中西医结合教育教学实践,认为应在以下方面加强形成性评价方法在中西医结合临床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一是加强形成性评价在中西医结合临床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医学教育重在实践,特别是中西医结合教育重在中西医临床实践一体化,只有不断通过练习、见习、实习才能提高临床技能。其中,练习包括课堂操作练习、临床实践技能强化训练、病历书写练习、参加医药社会实践活动如义诊等;见习包括临床课程的日常见习、寒暑假参加的见习等。在练习、见习、实习过程中,采用形成性评价方法,通过学生自评、老师点评等,不断纠正错误的操作方法,改进实践技能水平。

二是加强形成性评价在中西医结合临床课程案例教学中的应用。目前,我国对中西医结合教育多采用“一体两翼”的教学模式。一体是指中西医结合临床,两翼是指中医基础和西医基础。学生通过对中医基础和西医基础的系统学习,进入中西医结合临床课程学习时,最重要的是掌握中西医结合临床思维,把两门不同学科体系的知识有机融合起来。中西医结合临床思维培养最有效的途径就是通过案例教学,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PBL教学方法进行病例设计,让学生从中西医角度对疾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临床治疗进行分析,由教师在对学生的分析过程中行点评,提高学生的中西医临床思维。

三是加强中西医临床医学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中西医结合临床课程教学中,加强引导探究性教学方法的运用,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或参与创新实践课题(如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撰写医学论文(如医学综述、临床病例报告)、参与科技文化作品竞赛(如大学生挑战杯竞赛)等,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提高创新实践能力。

四是建立中西医结合临床课程的多效评价方式。运用课堂观察、提问、讨论等方式对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进行评价;学期中根据教学情况设计阶段性测试评价,及时掌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适时做出教学方式的调整;期末进行传统试卷考试,合理设计试题的知识量和难度,对学生一学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将课堂评价、阶段性评价、终结性评价进行有效融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Gearhart,M.&Osmundson,E.Assessment Portfolios as Oppor-tunities for Teacher Learning [J].in Educational Assessment.2008.14(1):1-24.;Osmundson,E.,Dai,Y.,and Her-man,J.Year 3 ASK / FOSS Efficacy Study.CRESST Report782.2011.

[2]周毕军,探索形成性评价在高职医学教育中的运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6):19-20.

[3]黄华兴,沈历宗,凌立君,等.“形成性评价”外科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2):170-173.

[4]王小莉,杨小迪,焦玉萌,等.以形成性评价为导向改革人体寄生虫学课程教学评价方式探讨[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4,(12):1151-1152.

猜你喜欢
形成性评价案例教学实践教学
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案例教学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中药分析综合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思路与实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