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背景下的管理移植理论发展

2019-01-14 09:14王原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融合创新

摘要:管理移植理论作为比较管理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管理实践中有着重要意义,也是如今的企业寻求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从管理移植的方式与类型、管理移植具体过程步骤出发,探讨了有关管理移植的现有理论,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当代背景下,对于我国企业管理移植问题的一些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管理移植;比较管理;融合创新

比较管理学作为在国外兴起的一门学科,它将不同的管理方式进行跨地区、跨文化的比较研究,目的为探索出更适合企业发展的管理模式与规律,并将其运用到企业的创新发展当中去。其中,管理移植理论在比较管理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管理方式的成功移植离不开完善的比较研究,而比较的结果也需要适当的移植来让其发挥价值。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管理移植理论的兴起适应了世界各地企业发展的需要,日益成为企业突出竞争重围的撒手锏。

“移植”作为生物学中的常用概念,原意本是机体整个或某个部分转移嫁接的过程,当把移植概念放在管理知识的创新改造中去时,我们可以将它的含义理解为“器官移植”。如果把原有企业作为被移植体,那么管理移植的对象则是其他企业的优秀管理知识,但这种移植并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没有成功融合的被移植企业最终的结果则是“四不像”。只有实现了移植对象与被移植体的原有管理思想、制度和方法的融合、共生,才能形成一个健康的,集双方优良性状于一体的新型管理模式。

如今经济增长的步伐一方面来源于技术进步,另一方面来源于管理创新。而在开放经济环境的背景下,大多数的管理创新都是以管理移植作为基础的。正是因为全球化的现状使得各地的企业在同一片大海中交流、合作、竞争,任何企业都不可能在封闭的状态中生存,所以管理模式的借鉴与移植将逐渐成为所有企业的未来走向。

1.管理移植的类型

第一种类型是最常见的跨地域、跨企业移植,是将某一国家或地区,有益于管理的成功知识和经验移植到本企业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了学习、消化、应用、整合、创新或者放弃。在实践中,这一类移植是较为多见的,历史上发生的四次管理移植高潮也大多是这一类移植,很多企业也是在相互的学习、移植的过程中逐步改善管理的。比如最初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进行的管理移植,主要指的是美国的先进管理技术和管理方法的转移。接着开始了一个国家同时向几个国家学习,移植它们先进的管理技术的时代。正是因为人们逐渐认识到由于各地的企业组织都拥有特色各异的管理优势,如果管理移植只是单向的进行,就会失去它应有的效用。

第二种类型是跨时间移植,也就是移植历史上的先进管理经验、知识和管理模式,在这一过程中表现出了传统的演化发展规律。从1911年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的出版,到福特汽车公司的“福特制”管理方式,再到马钢宪法、鞍钢宪法、丰田全面质量管理等模式,都体现了管理移植理论随着时间推移的魅力。不断证明了管理移植是管理发展的基础,在吸收借鉴已有的管理经验、知识、模式的基础上,产生更高水平的管理模式,进而推动企业经营管理的不断进步。

第三种类型是企业内部移植。企业内部发生的管理移植更应该引起重视,因为当一个企业想要通过并购快速发展自己时,就一定会涉及管理移植问题。被兼并企业一般都有着自己的管理文化、管理制度和管理团队,当兼并企业兼并对方企业后,需要将自身成功的管理模式移植到被兼并企业,使其适应兼并企业的管理,逐步融为一体,于是在企业内部就发生了管理移植的问题。

2.管理移植的具体过程

2.1组建管理移植的领导集团

成功的管理移植离不开一个成熟的领导群体。他们需要具备管理一场变革所必须的行政指挥能力以及领导权威,更重要的是在面对不同文化冲撞及融合过程中当机立断,随机应变的能力。他需要抓住进行管理移植的最恰当时机,利用自己的威信以及能力说服其他的管理者支持管理移植,从而形成整个企业的管理移植决策团体。

2.2选定移植对象

并非所有的管理知识与方式都合适本企业的发展,都能和本企业做较好的融合,这时移植对象的选定是重中之重的事情。即使移植对象在原有环境中发挥极好,但如果无法适应本企业的发展,那么该管理知识也是不可移植的。选定移植对象本质上是一种结合环境对管理知识的筛选,扬弃的过程,把与本企业不相容的知识排除在外,而保留最有可能适用于本企业,并发挥正向作用的作为管理移植的对象。

2.3“父本”的产生

已选定的移植对象只是抽象的概念性知识,只有在与企业自身管理环境的修正调整之后的管理移植对象才是最后真正的父本。在修正调节的过程中,管理方法、技术的可变动性较小,在大环境允许的条件下可以直接进行模仿复制,但管理制度与管理哲学涉及管理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必须要结合环境做出具体化的修改及完善,才能不发生“排斥反应”。

2.4“母本”的确认

选定管理移植的对象是一个扬弃的结果,同时母本的确认也同样是一个“取长补短”的过程。本企业的所有管理知识与方式并不是都需要被移植,还有一些是适合企业发展的,对企业发展会产生正向作用的需要保留。由于与生产力相关的管理技术层面的东西更新换代较快,而管理制度与管理哲学作为一个企业内在的灵魂内核,在变革上体现为迟钝的一面,因此也将成为进行管理移植的重点。管理的演进开始往往源于对技术的创新,其次管理技术的应用又不得不受到管理制度的制约,所以管理技术的变化又往往会导致管理制度的重建。这样移植“母本”的变化常常呈现层次递进式的特征。

2.5实现融合创新

在确定父本,选定母本的基础上,在不同环境中生成的父本与母本之间的融合创新将成为管理移植成功的关键。首先父本中的管理技术与方式等表层部分将最先同化到母本中去,接着随着企业对父本管理技术与方法的应用,大家对于父本内核的管理制度与管理哲学逐渐燃起了兴趣,此时母本对父本的吸收和引进逐渐进入了核心的文化制度層面,这也是决定管理移植成败的关键。因为如果只是表层的管理技术同化,缺乏内在管理制度与哲学的融合,那么最终的管理创新只能是“变形不变质”,难以产生应有的效果。

3.对我国企业管理移植的建议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与全球化进程的加剧,近年来我国企业进行了大量的管理移植实践,从重新唤起古代传统管理思想,到不断引进外来先进管理理念,我国企业的管理模式在不断相互学习与借鉴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出现了很多不可回避的问题,这些问题极大地影响了管理移植实效的发挥。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3.1辩证地看待本企业的管理方式

管理移植本身是一种“扬弃”的过程,它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我们全盘否定自身的管理知识本身就是一种不经思考,想要不劳而获的过程。从事管理移植的企业一方面要择优略汰,选择出适合本企业发展的“父本”,一方面要辩证地看待本企业原有的管理方式,保留合理的成分,剔除掉无效的地方,这样才能为父本与母本的有效融合提供保证。

3.2 管理移植需要分层推进

父本中的管理技术与方式等表层部分,最先同化兼容到母本中去,接着管理技术与方法受到内层管理制度与哲学的制约与影响,母本对父本的吸收和引进才逐渐进入了核心的文化制度层面,这是一个层层递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而且不同管理技术与方式受到管理制度与哲学的影响程度也有区别,怎样在融合表层技术的基础上,更好地融合深层次的管理制度才是管理移植分层推进的中心。

3.3 管理哲学的有效融合是管理移植的关键

国内很多企业对管理移植的看法往往只是形似,最终成了“画虎不成反类犬”。管理哲学作为一种管理知识最深层次的灵魂内核,不仅制约了附着在其表层的管理技术的应用效果,而且管理哲学的有效移植才是影响管理移植真正成功的关键要素。只有实现了管理文化价值上的成功融合,管理移植才能获得企业内部组织文化上的普遍认同,在普遍认同之下的企业变革成果才能得到真正的发扬与维持。

3.4 全面深入的比較研究是管理移植成功的基础

管理移植作为在比较管理学上发展起来的理论,它的成功应用必然离不开比较的研究。管理移植作为跨环境的理论,父本和母本本身拥有着完全不同的管理背景与环境,所以无论是父本的选定,还是母本的扬弃,都必然离不开对于相应背景的全面对比分析。只有在相关背景信息比较结合的基础之上,我们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以及切实可行的计划。任何未经比较的管理移植都是缺乏依据,盲目地学习引进,不但没有好处,还可能会把企业拉向另一个深渊。

参考文献:

[1]高良谋,胡国栋.管理移植与创新的演化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1(11):129-138.

[2]申东辉.移植整合[J].探求,2001(06):52-53.

[3]孙世重.论管理的移植与创新[J].学习与探索,1998(04):36-42.

[4]谭力文.管理移植理论和方法[J].经济评论,1992(01):45-50.

作者简介:

王原(1995.5-  ),女,汉族,北京市,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融合创新
校企协同的物联网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探索
小学“优课”教学模式的多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