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职业学院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建设的若干思考

2019-01-14 09:13刘祁
今日财富 2019年35期
关键词:校企主体学院

刘祁

职业学院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建设的重要意义在于化解与契合教育问题。当前我国职业学院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基本集中在校企合作、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等环节。因此,本文针对职业学院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构建治理体系与提升治理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引言

职业学院治理能力通过内部转型主要是为构建利益主体多元化的职业学院内部治理制度,而外部管理体制方面基本呈现为行政化权力自上而下的运行特征。这种多样化的治理模式可有效促进教育产业与职业产业相互沟通,但企业与学校如何有效成立合作关系,实现合作分工达成育人目标,还需进一步实践与探索。

二、职业学院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体系建设问题

当前,我国职业学院在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方面已经深刻感受到产业经济结构发展对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课程体系与质量评价的重要影响。同时,教学资源、师资力量建设、实训基地、课程体系与评价体系等内容已经逐渐改革,并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过程中渗透,但职业院校如何在建设内涵中提升教育服务发展能力,还需要不断深入与拓展。此外,在校企合作与产教结合关系方面,目前我国出现的董事会、理事会与职教集团等平台与载体,纷纷致力于整合与探索职业学院与企业在组织文化、教学质量、组织形态等方面内容,以此转变以往办学封闭现象。

(二)质量保障问题

中国职业院校教育体系应具备三个层次内容。一为职业院校需根据社会经济变化与产业结构变化转变教育方式,二是职业教育需秉承终身教育、全民发展原则,三需职业教育需根据不同种类协调发展。以上三个特征与一一对应日系建设内容。首先,职业教育应具备外部适应能力吗,即合作性、统筹性、对接性、开放性。其次,职业教育需具备内部适应能力,即促进学生全面、终身发展,强调院校育人功效。最后,职业教育还需具备协调能力,并确保教育体系结构合理。目前来看,我国已经初步形成职业教育治理体系,但在达成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目标过程中还需面临诸多困境。例如,职业学院如何保证产业结构升级与调整和人才培养目标保持一致,劳动市场人才需求与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是否高度匹配?怎样在职业教育中融通终身教育和普通教育,在职业资格与学位制度中相互融通?

三、职业学院治理体系建设策略

在职业学院治理体系所面临的困境中我们可以认为其中具备内部治理及外部治理,在外部治理方面主要涉及到院校与社会、市场经济、政府政策等关系,而内部治理主要是在分配及调整职业院校中的相关利益,并以此统筹规划,促进职业院校进一步改革。

(一)治理主体关系

职业学院在治理体系中应重点关注其他治理关系与治理主体,以往职业学院都将政府看作为主体管理领域,而学校、组织机构、市场等皆为实现学院治理体系中的客体,二者在对立与分离的二元论理念中成为基本管理格局。一般来说,我国公共治理制度皆受到哈贝马斯、胡塞尔、伽达默尔与海德格尔的哲学性主体间影响。教育领域中的公共治理制度在发展过程中通过打破主体与客体的格局,重新构建学院、政府、社会、市场之间的主体,形成相互理解、对话与交往的平等格局,是职业学院在现代化背景下治理体系的发展方向。因此,职业学院治理体系应在主体关系方向变革以下三方面教育方式。首先,重塑學校、市场、经济与社会之间的合作关系,企业组织、政府机构、社会组织与院校之间转变以往统治、管理、批判的外在关系,实现合作与沟通中共同治理。在主张职业学院实现平等互动治理模式下,我国政府需将原本独立性的责任承担机制分散到社会组织、企业机构、院校等不同主体上,让各主体之间实现协商合作、竞争平等的有利局面,在彼此协调利益分配后达成有效治理体系。其次,学院治理体系还需摒弃以往中心化治理方式,以多元中心化治理模式来构建治理体系。在进行建设过程中,职业学院需多元化治理主体内容,院校、企业组织、政府机构等打破固定式治理中心模式,形成网状结构共同治理职业学院教育体系,由此发挥各主体的不同作用,实现平等治理地位。最后,职业学院还需强调各治理主体相互依赖、和谐共存,其中学院、社会组织、政府机构、经济市场之间需相互共享、交换资源来达成各自治理目的,并以和谐共生模式推动各主体发展。职业学院在确立治理主体关系后,应积极构建治理外部框架内容,有效解决职业学院宏观教育层面现代化治理理念与价值的误差导向,并形成合理、科学的职业教育体系,为职业学院实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协同育人模式提供基础条件。

(二)治理内容职责

社会组织、企业机构与政府等外部主体在治理过程中需与职业学院通过互动协调共同制定治理职业学院教育措施、方案、理念,并将运行机制、组织体制作为职业学院治理内部教育的核心体系,形成职业学院内部治理措施,由此促进职业学院在实践育人、创新模式、产业对接、质量评价与系统培训等方面的现代化转型。在对接产业方面,需以职业学院治理内部教育治理内容,围绕地方与国家战略规划、战略部署及发展重点,顺应制造业、农业发展等发展趋势,对接生活性与生产性等服务业,通过优化专业设置、建设专业内涵,由此形成职业学院教育体系中的后备产业支撑力量。共同构建校合作、产教融合与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体系,促进职业学院从以往由政府为主导的治理驱动转变为市场需求治理驱动。在系统培养方面,职业学院需明确技术型应用人才是实现内部治理的基础依据,职业学院可分为两方面对系统培养进行治理。一方面,不同种类教育与职业教育需有机结合,形成系统性教育体系,并积极构建职业教育、终身学习、普通教育的桥梁。另一方面,职业教育在培养层次性人才时应具备系统性,并积极构建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中职教育、专科教育、本科教育等不同层次性教育内容,并有效衔接、延续职业教育教学条件、专业设置与培养目的。职业学院在系统培养模式下,可由以往短暂培训方式转型为终身学习方式,由此发挥培训体系与教育体系的相互衔接功效,促进职业教育和不同种类教育相互衔接、交流。

四、职业学院治理提升路径

(一)治理能力外部路径

在当前职业学院转型治理能力过程中,市场、社会、学校、政府等不同利益主体具备多向性与相互性的信息方向与权力,彼此之间平等沟通、协商互助,形成网络环境中的现代化治理方式。这种网络现代化治理方式需政府积极放权、分权,转变自身只能,强化社会组织、职业学院、企业机构参与权与决策权,形成多方合作格局。首先,职业学院在组织措施与规章制度方面应积极促进学校与企业共同参与决策规划,形成互动、持续的合作规模,让各主体依赖合作、依赖权利,并在政府部门的引导下,以校企合作模式、产教融合模式等正式组织结构或松散型的非正式合作项目促进职业学院提升治理能力。其次,充分发挥企业组织在职业学院中的治理能力,利用互动、平等、共享原则深化校企合作关系,并从中嵌入职业教育理事会、集团、董事会等不同利益主体,让职业学院可持续与企业机构等利益主体进行互动与交流,让不同主体在发挥自身作用下协调治理职业学院。

(二)治理能力内部路径

当前,我国职业学院在内部治理制度中的主要模式应以党委会为引导,并由理事会决策校企合作体制,专业委员会以校长为枢纽形成执行体制,而职业学院与政府、企业组织在结合后形成反馈与监督体制。这些体制应与机构形成规范化的统一模式。因此,需从主体职能、实施方式、人员结构等方面对不同层次结构体制进行分析。由党委会进行引导所开展的校企合作模式应在政府部门中的相关职能教育专家、管理专家、企业人事等工作人员共同参与,并由学院党委会对其提出可行性的建议与实质性意见,促使职业学院在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方面可与社会经济发展有效衔接与吻合。在构成工作人员与组织形式方面,需有效体现与落实校企合作模式中理事会的重要作用,并明确其中相关责任,其中包括以下几点。一,根据当的政策方针严格执行治理环节,保證职业学院办学方向与社会主义吻合。二,规划职业学院发展,把握学院具体发展趋势。三,共同协调职业学院对外发展关系,以此维护院校主体利益。四,共同参与职业学院重要干部遴选及相关职能部门干部遴选。五,积极筹措学院办学资金、审核经费、决算预算等工作。在此过程中,职业学院校长作为专业委员会在执行校企合作制度过程中,需在各委员会主体的协调基础上有效组织、协调、控制具体落实工作。同时,职业学院中校长作为法人代表,更是执行学院体制的执行官,应由校长进行领导,根据校内部门工作职能及责任性质,共同组成专业委员会,并设立专业部门来处理日常治理事项。如设立外交委员会处理外事工作,设立教学委员会处理教学工作,设立认识委员会处理建设师资工作,设立后勤委员会处理服务工作。职业学院校长作为专业委员会枢纽,应积极负责校企合作事宜,并在理事会决策下拟定院校发展计划、内部组织结构、工作年度计划、德育教育发展、教学组织、管理制度、员工聘任、预算方案、年度预算等工作,切实提升职业学院治理能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职业学院校长可通过任用方法来实施管理制度,或是通过教师、学生意见实施民主决策制度,充分引导相关利益主体共同参与到监督、治理、管理学院过程中,并从中发挥职业学院与利益主体的重要作用,由此促进学院提升治理能力。(作者单位:江西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校企主体学院
论碳审计主体
磨课活动中多元主体需求的深度挖掘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何谓“主体间性”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海盗学院(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