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运动参与评价误区分析

2019-01-15 07:16姜年军
少年体育训练 2018年12期
关键词:排球指标体系水平

姜年军

(宁波市正始中学,浙江 宁波 315131)

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导下展开,在规定的四个学习方面中,运动参与学习方面的目标位列目标体系的第一部分。《标准》强调促进学习目标达成的关键是体育学习评价,但由于一线教师偏重经验主义,专家学者又偏重理论研究,很难实现理想与现实的转换,尤其是运动参与学习评价,往往流于形式,难以实现“以评促学”的理念。本文试图从剖析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入手,破除误区,以《标准》为指导,初步构建排球水平五运动参与学习评价指标体系,尝试用理论去解决实际的操作问题。

1 相关核心概念的界定

1.1 运动参与

《课程标准》提出“运动参与是指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与行为表现”,课标中的相关解释描述的是运动参与目标,而非概念性解释。所谓运动参与(sport participation),是指学生在体育课堂或课外体育活动中身体、心理等方面的投入。这个概念解释了三重内涵:(1)运动参与有身体行为和心理投入;(2)学生的运动参与有主动参与和被动参与;(3)可以通过内在和外在指标来评价运动参与。

1.2 运动参与水平

运动参与水平的高低是学生身体行为和心理能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体育学习过程中是动态发展的。运动参与水平可以通过学生在运动参与中的身体行为和运动状态表现出来,通过测量这些指标(学习效果、频率、时间、强度),可以判断出学生所达到的运动参与层次,即运动参与层次可以用作判断和检测学生运动参与水平的标准。运动参与层次分为:被动参与层次、尝试参与层次和主动参与层次,为教师提高教学效果和课堂效率提供了充分保障。

2 运动参与的评价误区

2.1 聚焦学生,走出轻视“学生”的评价误区

我国传统的体育课堂评价中,衡量一堂课的好坏往往是从教师的角度去评价,比如:教材技术动作重难点处理是否正确、教学方法是否新颖多样、辅助的教学手段是否别出心裁、教学效果是否能达到预设、教学组织调动是否合理等方面。但体育课堂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这种轻视学生的评价思维,势必导致体育教学不能够真正从学生的兴趣以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入手,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大大打击了学生的热情,使得学生运动参与始终处于低水平,学生很难喜爱体育课,不利于学生体育情感的培养和运动习惯的养成。

2.2 发展学力,改变限于“技术”的评价误区

以往的体育课堂局限于运动技术评价,忽视了学生的运动能力发展,造成了如学生排球垫球测试都是优秀的成绩,可仍然不会打比赛的一系列窘境,这是因为我们仅仅把评价局限在了某一技术这一单一知识点上了。我们需要思考的是体育教学的本质不是为了选拔优秀运动员,而是要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这就需要由选拔性评价思维向教育性思维转变。以排球垫球为例,选拔性评价思维是把垫球的个数作为评价结果,把学生按照成绩排队;而教育性思维并不把垫球个数作为评价结果,而是将学生学习垫球的状态反馈给教师,以便教师调整学生学习垫球的方法,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为学生尝试主动学习提供自信心,从而提升学生的运动参与层次。

2.3 关注集体,减少“个人”层面评价误区

班级授课制的特点是一名教师要同时教授许多学生,多采用分组学习的方法,在分组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相互学练,相互纠错,学生体育学习效果往往更好,这是因为学生的运动参与动机受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很大,而自我效能感的高低主要来源于同伴的激励,比如:学生看到身体条件和运动能力比自己差的同伴都可以掌握这个技术动作,那么该生也有信心掌握技术,甚至要超越同伴,这样学生的运动参与水平就会提升。而以往体育课堂中学生为什么“孤军奋战”的多,喜欢单打独斗,正是因为我们的课堂评价都是在“个人”层面进行的,很少有集体评价,使得学生不善于合作,不利于学生体育品格的塑造。

2.4 回归自我,打破依仗“观测者”的评价误区

常态的体育课堂评价往往只依赖教师,这名外在的评价观测者,忽视了学生是自我评价的内在的体验者。课堂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把原本处于核心地位的自我评价忽视了,学生在运动参与中没有被尊重,被倚重,反而是用外在的观测者来评价内在的体验者,这是不恰当的,因为只有学生才知道这个技术动作自己到底学会了没有,在实战中能不能灵活运用只有学生在目标与身体一致的时候,才能自觉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才能真正地做课堂的主人,才能达到运动参与的最高层次——主动参与层次,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行为的养成。

表1 水平五运动参与学习目标及内容建议

2.5 描述取向,转变“量化取向”的评价误区

量化取向评价,一直是体育课堂评价的常态,篮球投篮个数、铅球投远的距离、仰卧起坐的个数等等。但随着“自我评价”的回归,学生很难自己对自己进行量化评价,所以应该适当增加描述取向评价。如:我接受了同伴的意见,改进了技术动作,完成了学练任务,还帮助伙伴完成了任务等。这样不仅弥补了量化取向评价的不足,还能使得学生深刻地体会到运动参与中的乐趣,有助于学生提升运动参与层次。

3 构建评价的指标体系

运动参与学习评价指标体系是运动参与学习评价的最关键部分,指标体系可以解决评价中的内容问题,基于《标准》的水平五运动参与学习目标和内容建议,见表1,进行细化构建,以水平五排球运动参与学习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和操作性评价方法体系为例,以便一线教师可以易学易操作。

3.1 依据《标准》确定评价主体

《标准》倡导的评价主体是由教师、同伴、自我共同构成的,其目的是增加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从而达到提升自我认知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但是通过本课题调查研究发现,在调查的197位教师中,仅有31位会在课堂上偶尔地让学生参与评价,教师本身依然占据评价的绝对主体位置,学生互评和自评仍然是一句空话。特别是教师主导下的运动参与学习评价,出勤率成为唯一的衡量标准,大大降低了学生的运动参与积极性,使得课堂上“出工不出力”的现象比比皆是。

表2 水平五排球模块运动参与学习的评价指标体系

在运动参与的实际评价过程中,教师无意地给予了学生选择偷懒的机会,并且剥夺了学生的评价主体地位,其实,运动参与指标是学生身体和心理方面的投入情况,客观指标(学习效果、频率、时间、强度)可以反映学生身心参与情况。体育学习质量的提升,最关键的是提升学生的运动参与层次,如何引导学生由被动参与层次上升为尝试参与层次,最后达到主动参与层次,这是教师需要特别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领导和家长加入体育学习评价难度较大,但是在运动参与指标中,学校领导和家长的评价客观上对学生起着激励作用,通过调查研究,本课题组建议,学校领导和家长对学生的运动参与评价最好使用定性评价,评价次数不宜过多,每个模块终了时给出一次定性评价较为适宜。

3.2 依据《标准》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依据《标准》的运动参与学习目标及内容建议,根据层次分析法(AHP)和专家评判,确定排球模块的可操作性的层次目标,通过对预设诸多的评价指标逐步筛选后,确定了水平五排球模块运动参与学习的评价指标体系,见表2。

在权重比重方面,依据研究结果和专家评判,得出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权重最重,最能够从身心两个方面体现学生的运动参与层次,因此,各层级指标遴选时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在评价标准设置中更是强调了学生的愉悦感,也就是积极的身体体验,这是学生由低级运动层次向高级运动层次转变的原动力,也是体育教师课堂上需要着重引导的关键点。

表3 水平五排球模块运动参与学习的评价方法示例

3.3 依据《标准》确定评价工具

依据《标准》的运动参与学习目标及内容建议,以及本研究构建的水平五排球模块运动参与学习的评价指标体系,为了方便一线教师操作,下面给出具体的水平五排球模块的操作性方法示例。

在运动参与评价中,教师通过学生的外显指标、学生自身评价和同伴评价,综合学校领导和家长的定性评价,采用问卷、曲线图表、技能学习记录卡、小组讨论记录、小组循环比赛等方法来进行综合评定。教师可以依据所在学校实际情况,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不同水平的学生实际、教师本身的教学风格来进行评价方法的选择,配以相应的评价工具来进行切实可行的学生运动参与评价,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体育学习中,提升运动参与层次水平。

猜你喜欢
排球指标体系水平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健康管理中心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交通强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张水平作品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案
气排球与硬式排球技术教学实验对比研究
作家葛水平
加强上下联动 提升人大履职水平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