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玉民风口上的平衡

2019-01-15 01:02张敏
中国汽车界 2018年12期
关键词:华晨宝马

文 / 张敏

深化开放已经是大势所趋,那么顺势而为、出让股比则是华晨在国家利益驱动下开放与改革的践行。华晨没有丧失自己利益基本盘,并赢得了未来发展的机遇。

祁玉民深陷舆论漩涡。作为华晨集团掌舵人,他没有想到,自己会冲到开放股比的改革第一线。当然,第一个调整合资股比,也就第一个被置于舆论的风口浪尖。

为何股比放开后,第一家付诸实施的是华晨汽车?这是否意味着未来华晨话语权更小?华晨如何继续打造自主品牌?最近一个多月来,关于华晨出让华晨宝马75%股比的质疑甚嚣尘上,甚至直指祁玉民本人。尽管开始也有些不舒服,但他很快释然,“认知不一致是很正常的,华为董事长都说,有30%到40%的反对声音是正常的,没有反对声音就不叫媒体了。”

11月5日,习总书记发表主旨演讲中,宣布了中国进一步深化开放的诸多举措。政府将进一步拓展开放范围和层次,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放开股比限制,这是国家层面释放的持续开放信号,同时,这也是对美国指责中国贸易问题的一次有力回应。在这个契机看待开放宝马增持股比,一切或许都能得到合理的解读。

深化开放已经是大势所趋,那么顺势而为、出让股比则是华晨在国家利益驱动下开放与改革的践行。这是辽宁省和华晨集团响应国家改革开放战略的有力证明,也是其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内在活力的良好契机。

面对诸多指责,祁玉民很委屈,但他说,男人胸怀是被情怀和委屈撑大的。能忍受委屈,不等于说祁玉民不追求公平公正。将千疮百孔的华晨带到今天,祁玉民管理着国内股权、管理结构最为复杂的汽车集团,他付出的甚至比其他车企管理者的两倍还要多。在企业发展进程中,不同企业有不同的历史背景、体制机制、区域等诸多不同因素,更不用说,十余年前的华晨曾是命悬一线。

2005年年底,祁玉民刚刚接手的时候,华晨还是一个险象环生、危机四伏、濒临绝境的问题企业,背负了累计80亿元的亏损,不能说是底子薄,而是有着大窟窿。

从数字看,华晨近年的表现并不出彩,但销量不能作为一个企业惟一的评判标准。祁玉民将核心技术的获取、创新模式的打造、管理模式的深化视为比销量更为重要的事情。从一系列的动作可以看出祁玉民是一个具有超前意识的出色的布局者。正因为自主布局的厚积薄发,祁玉民对华晨未来充满信心。“坚定不移地打造中华品牌,这一生不能光为自己,得为国家做点事。”他说。

股比调整的“峰值”

合资股比政策放开,人尽皆知。博鳌论坛上,习总书记提出更开放的投资贸易政策,包含四方面举措,其中有三条与合资企业的市场地位有关。而且,与四条改革措施对应的10件大事中,有6件直接或间接与汽车行业有关。

祁玉民坦言,听到政策后,他立即感觉到,汽车行业保护了40年,继续“纯”保护已不可能,企业未来的布局要随着国家的开放大局和政策进行调整,但事实来得比预期更快。华晨宝马的股比调整,祁玉民承担了巨大的舆论压力。

习总书记在今年的东北之行中召开了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提出要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国家深度开放是未来时代发展大势,需国家部委、地方政府、企业和市场融合落实,不以某个企业的意志为转移。而华晨作为一个地方国有企业,上有国家意志和利益,又有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战略要求,必定要顾到大局,承担社会责任。换做任何一个国有企业,都是如此。

分析宝马的动机已无意义。事实上,政策一出,几乎所有合资车企的外方股东都动了“活心思”。华晨乃至祁玉民挨骂,多少与股比调整幅度大有关。祁玉民表示75%也许是个“峰值”。但我们冷静下来思考,其实股比多与少已无大碍,难道65%、70%就一定比75%更好吗?之前50∶50的时候究竟有几家企业真正拥有了话语权,想必大家也心知肚明。

不过,祁玉民强调自己的商人身份。所谓经商,掌管一家企业,特别是两千亿级别的大型企业,责无旁贷要为股东谋求利益。大家有目共睹,祁玉民在这样一个特殊的企业,将华晨集团快速发展成为辽宁省汽车产业的龙头、装备制造业的重要支撑,他干的不比任何人差,为地方经济发展和民族汽车工业振兴做出了积极贡献。上不上谈判桌,或许祁玉民说了不算,但上了谈判桌,祁玉民就会尽力为企业争取最大权益。

双方谈判胶着了80天,最后达成的协议是秘密的。作为商人的祁玉民,他首先维护的就是企业的利益。有些交换条件被披露出来,简单说,华晨从宝马取得了一些补偿作为平衡,也得到一些承诺。同时,股份交割完毕后的利益划分、公司法人治理问题,也做了详细安排。应该说,这些安排决定了这家公司未来20年的命运。

华晨得到了什么

华晨从宝马获取了核心的发动机技术。不是陈旧的技术,而是正在使用的、甚至是处于研发的技术,也是当代最先进的技术。N20发动机和王子发动机授权生产和技术转移,是看得见摸得着的,那是欧洲排名第一、全球排名前十的发动机,华晨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将欧Ⅵ标准的发动机技术转化为国Ⅵ标准,未来还有能容纳混动、电动车型的“新平台”。更重要的是,华晨学到了宝马品牌价值的核心——质量保障体系。

这套体系不是检验为核心,而是以保障为核心。按照宝马高管的话说,宝马的品质是保证出来的。从市场前瞻入手,直到1∶1模型出来,设计流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相应的经验数据、仿真、实物试验和工厂品质团队支撑的。这样设计出来的车辆平台,就能体现出宝马的品质。

华晨学习宝马管理的精髓,而不追求做拙劣的模仿。华晨在业内首创了产品经理制度和首席质量官制度,聘请宝马专家开展PPQ(产品和过程质量)1-10项目,构建预防型管理体系,实现质量管控关口前移,提升了整个体系的主动改进和自我完善能力,全方位提升了自主品牌的产品品质,加速实现了从“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的转变。在宝马集团的支持下,华晨集团斥巨资打造了国内自主品牌最高水平的智能工厂,在该平台开发的首款智能化整车产品——华晨中华V7已正式上市,这款车将助力华晨走上质量发展型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道路。

向大师学习,与巨人同行,华晨的设计、生产管理纳入到这套体系,完完全全地脱胎换骨,而不是拿过来一点、修修补补。假以时日,华晨的产品力将得到极大提升。这比纠结于眼前的股比,要有意义得多。

股份涉及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利润分成,而舆论此前关注的“话语权”问题,合资企业中方,从未因等股比而获得对等“话语权”。和在谈判桌上一样,与谈判、管理技巧无关,归根结底是由实力决定的。所以,苦练内功,提升产品力、品牌力,是华晨目前最需要的,而非眼前的财务报表更好看。

内功不是一天练成的

谈判结果已经尘埃落定。得失可以讨论,但当务之急是,拿到输入技术之后,如何形成自己的研发力量。汽车工业40多年,合资20多年,华晨宝马15年,有哪家用市场换到核心技术了?核心技术可以转移,但技术需要不断迭代更新,再往前走,仍然要靠自己。股权交割在2022年前,祁玉民为自主的发展赢得3年半的时间。华晨已经形成中华、华颂、华晨金杯三大品牌。其中“中华”品牌打造成自主乘用车中高端品牌;将“金杯”品牌打造成具有影响力的商用车知名品牌;将“华颂”打造成国际知名的高端汽车品牌。

目前,中华M8X智能化、模块化平台已经研发完成,并打造出先进的智能工厂,在该平台基础上将衍生出先进燃油车、混动和电动车。而所有这些车型都带有智能化标签。通过模块化的应用,实现65%通用化率,降低开发制造成本;平台衍生车型将达到100万辆以上,堪称全能平台。这是跨国车企通行的做法,华晨通过合资伙伴的帮助和自身努力,跟上了主流。

不仅如此,M8X智能化、模块化平台本身带来了全球化视野。通过通用平台开发,锻炼了研发团队,提升了产品企划、研发、品质管控等核心部门的水平,即所谓“苦练内功”。华晨几近功成,破关在即。

同时,金杯也从日系转向欧系。2017年华晨集团与法国雷诺集团签署合资合作协议,双方就商用车开发达成共识。新技术、新产品引进的同时,在沈阳建立商用车研发中心,形成自我造血能力;布局辽宁省的零部件产业集群,强化配套体系。商用车产品线将延伸到MPV、中型厢式客车及货车、大型厢式客车及货车,到2022年将实现年销量15万辆。金杯旗下产品将经历大换血,旧貌换新颜。雷诺加持的商用车品牌,将增加金杯的品牌溢价。

今年,华晨与雷诺再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核心内容可以归纳为“1347”。其中的“1”就是一个承诺,雷诺表示“不谈股比,共谋发展”。

和外界认为的相反,祁玉民将商用车板块看得很重,乘用商用两条腿走路。乘用车目前进入结构调整,而商用车市场空间还很大,特别是专用车领域还是蓝海。华晨准备在改装车和专用车上大展身手。祁认为自主突破口在于以我为主的战略,即所谓“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实现差异化竞争,在跨国企业相对薄弱的市场闯出一片新天地。

需要指出,雷诺的技术不是直接拿来用,而是令雷诺技术与华晨自己的技术储备“合体”,形成基于本地化需求的“新品种”。如果华晨这么多年缺乏技术积累,就没有勇气敢于提出双方技术融合。单方面技术输入,固然不需要大量研发投入和机会成本,但也会形成“模式依赖”。祁玉民称自己非常警惕这一点。

用眼前利益换长远利益

华晨为国家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改革开放做出了重要贡献,不仅仅是凸显改革形象的问题。华晨如果股比改革之后失败了,是谁都不能接受的局面。华晨发展自主品牌,得到了国家大力支持。祁玉民透露,国家特批110亿国债给华晨研发制造体系,在汽车行业里目前是独一份。华晨第一个吃螃蟹,只有大舍,才有大得。

共享出行服务是制造业转型公认方向之一。华晨为此发起双核战略,制造业和出行服务业并举。华晨的华颂品牌在上海试水出行服务,已经有1万辆车投入运营,未来扩大经营可期。在自主品牌爬坡阶段,透过租赁和共享,增加市场渗透率,展示品牌形象和乘用体验,反过来也能提高品牌溢价。所以,制造业和出行服务业互相促进,而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尽管转让股权可以获得众多补偿和支持,但股权转让本身会不会导致华晨财务上的损失?祁玉民认为不会。一方面,宝马增加投入30亿欧元,合资公司的资产盘子扩张;另一方面,产值/销量到2025年翻番,蛋糕做大,两者都将抵消股比变化的影响。

在股比变更的同时,宝马和华晨将合资期限延长到2040年,奠定双方长期合作的基调。华晨不再持有对等股权后,重要议题仍然要一致通过。在重大经营决策上,华晨仍然拥有事实上的否决权。

从技术到利益,从研发、制造、质量、营销全方位改造华晨,实现华晨未来20年的长远发展战略。华晨利用此次股比调整的契机,以空间换时间,获取自主大发展的资源和支持,而华晨的未来系于自主。因此祁玉民自信地称,5年后再来审视今天我们讨论的内容,会有不一样的看法。

这一轮汽车行业股权结构改革中,华晨先行一步,为国家整体利益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宝马和华晨的新协议仍然是平衡的,双方的利益都得到照顾。不存在股东之间倾轧的问题,双方仍然协力划一条船。华晨没有丧失自己利益基本盘,并赢得未来发展的机遇。祁玉民这笔账算得明白。当初放开50%股比给跨国汽车企业,同样有反对的声音,但执改革牛耳者,到头来获得了“开拓者红利”。华晨此举,红利几何,还需要站在中期时间尺度上衡量。

猜你喜欢
华晨宝马
2015款宝马525Li行驶中发动机熄火
华晨破产?悬而未决
各取所需 宝马4系VS奥迪A5
祁玉民:华晨再出发
华晨尚未跌够 短线只宜博反弹
寻衅滋事 奔驰C级 VS 全新一代宝马3系
宝马Vision iNEXT概念车
华晨(中国)向雷诺出售华晨金杯49%股权
宝马劫
宝马战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