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居民医疗保健消费问题研究

2019-01-15 05:30
中州大学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医疗保健城镇居民城乡居民

王 菲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 经济贸易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4)

我国自古就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中国共产党更是将保障和改善民生置于国家改革和发展的突出位置,“十三五”规划纲要也将保障民生视为发展之本。由此可见,不断改善民生是实现国强民富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义,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根基所在。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医疗保健消费作为人民群众生活的基本需求,已成为重要的民生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大健康产业必将成为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风口,也必将会加速引领中国产业的换代升级。医疗保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方面,不仅是提高居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方式,而且也对“健康中国2030”国家战略的顺利实施具有重大意义。[1,2]

河南省是地处我国中部内陆区域的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其医疗卫生事业在“十二五”期间取得了长足发展,为省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河南省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更是提出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建设健康中原”。然而,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剧,人民群众对优质医疗保健消费需求同有限医疗保健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成为了影响社会和谐的重大问题。数据显示,2015年河南省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和65岁及以上人口的占比分别为15.82%和9.63%,均显著高于国际通行的人口老龄化标准,而全省人均卫生总费用则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随着城乡居民医疗健康观念逐步从“治病型”向“保健型”转变,河南省医疗保健消费领域仍存在较大发展空间。

一、河南省居民医疗保健消费发展历史

2011至2015年,河南省卫生总费用从1066.57亿元增至2258.51亿元,其中:政府卫生支出份额与社会卫生支出份额分别升至32%与33%,居民个人现金卫生支出份额降至35%,三方支出占比大体一致;人均卫生总费用由1134.04元增至2382.38元;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由4.62%增至6.1%。随着政府在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领域政策的不断强化与完善,河南省居民个人现金卫生支出压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缓解,在上述年份期间降低了9个百分点。

(一)城镇居民医疗保健消费的变动情况

按当年价格计算,2001年,河南省城镇居民人均年消费支出为4110.2元,2013年升至14822元,2014年后实施城乡一体化调查数据,至2016年,该指标数值为18087.8元。当以2001年为基础期的定基CPI平减名义变量值后,河南省城镇居民实际人均年消费支出增速有所放缓,2016年为11998.6元。样本期间,二者均呈现平稳快速增长趋势。如图1所示。

图1 城镇居民人均年消费支出

从医疗保健支出情况来看,样本期间城镇居民名义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增长了4倍,由2001年的298.7元上升至2016年的1525元,而以2001年为基期的2016年城镇居民实际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为1011.6元,亦较期初增长了2.4倍。样本期间二者总体呈上涨态势,但个别年份出现回落波动特征,如:2011年和2013年,随着政府对医疗行业在价格、管理、人事、绩效等方面进行大力的系统性改革,人均医疗保健支出金额有所降低。如图2所示。

图2 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

从城镇居民医疗保健支出占消费性支出比重来看,样本期间由7.3%变动至8.4%,其中比重最低值为7.1%,最高值为9.2%,且波动性较为频繁和剧烈。整体来看,该比重基本围绕8%的水平波动,反映出医疗保健作为城镇居民生活必需品的刚性消费特征。如图3所示。

图3 城镇居民医疗保健支出占消费性支出比重

从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占比人均GDP情况来看,2001年为5%,2002年和2003年上升为6%,之后呈现下降趋势,直至2016年的3.6%。这种变动趋势说明了随着宏观经济的持续增长以及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城镇居民享有的医疗保障制度不断得到完善,城镇居民个人医疗保健支出负担在宏观经济层面实现了逐渐降低。如图4所示。

图4 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占比人均GDP

从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占比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来看,2001年为5.7%,2016年为5.6%,期间占比数值多在5%—6%区间稳定波动,其波动情况与图3和图4相似,但下降趋势明显弱化。这说明当考虑扣除城镇居民个人税负及交给政府的非商业性费用时,城镇居民的实际可支配收入增长缓慢,导致其个人可支配收入中的医疗保健支出占比相对稳定。如图5所示。

图5 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占比人均可支配收入

2016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为1499.87元,占其购买生活消费品及服务现金支出总额的9.6%,其中城镇居民用于医疗服务、医疗器具及药品两方面的支出占比分别是62.9%和37.1%。同年,分地市来看,城镇居民家庭医疗保健消费中支出最多的省辖市是南阳市,金额为2029元,支出最多的省直管县是兰考县,金额为1868元,支出最少的省辖市是信阳市,金额为704元,支出最少的省直管县是长垣县,金额为797元。各市城镇居民家庭医疗保健消费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2016年河南省各市城镇居民家庭医疗保健消费情况

(二)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消费的变动情况

按当年价格计算,2001年,河南省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为1375.6元,至2016年,该指标数值为8586.6元。当以2001年为基础期的定基CPI平减名义变量值后,河南省农村居民实际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增速有所放缓,2016年为5696元。样本期间,二者也同样呈现平稳快速增长趋势。如图6所示。

图6 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

从医疗保健支出情况来看,样本期间农村居民名义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增长了10.7倍,由2001年的68.1元上升至2016年的798元,而以2001年为基期的2016年农村居民实际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为529.4元,亦较期初增长了6.8倍,以上增幅远高于城镇居民的同类指标水平。样本期间,农村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总体保持持续上涨态势。如图7所示。

图7 农村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

从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支出占消费性支出比重来看,2001年占比5%,2016年占比9.3%,期间最高占比达10.7%,且从变动历程看,该比重在小幅波动中不断上升,反映出医疗保健消费在农村中正被逐渐接受,传统的“小病扛、大病拖”现象有所改变。如图8所示。

图8 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支出占消费性支出比重

从农村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占比人均GDP情况来看,2001年为1.1%, 2003年小幅增至1.2%,但在2004年骤跌至1%,此后直至2010年保持稳定,占比不高于1.2%,而2011年后又开始快速增长,至2016年,占比为近1.9%。这种变动的现象也基本与河南省农村地区的医疗改革情况及农民的观念认识转变相符合。如图9所示。

图9 农村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占比人均GDP

从农村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占比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来看,2001年为3.2%,2016年为6.8%,期间波动情况与图12和图13相似,总体呈现增长态势。这说明医疗保健正日益成为农村居民的重要消费项目。如图10所示。

2016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为798元,占其消费性支出总额的9.3%,该比例高于同期城镇居民的同类指标。同年,分地市来看,鹤壁市农村居民以人均997元的医疗保健消费支出位居全省18个省辖市的第一名,支出最少的省辖市则是周口,仅为434元,而省直管县中支出最多的是邓州,为954元,支出最少的是鹿邑,仅为313元。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医疗保健消费现金支出最多的省辖市还是鹤壁,为787元,支出最多的省直管县也是邓州,为688元,支出最少的省辖市是平顶山,为193元,支出最少的省直管县还是鹿邑,仍为313元。相关数据如表2所示。

图10 农村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占比人均可支配收入

省辖市总消费支出(元)现金消费支出(元)省辖市总消费支出(元)现金消费支出(元)省直管县总消费支出(元)现金消费支出(元)郑州878764许昌769655巩义732524开封481343漯河557540兰考514500洛阳807669三门峡989784汝州615448平顶山721193南阳678476滑县768641安阳686610商丘570416长垣482391鹤壁997787信阳468329邓州954688新乡716617周口434357永城654597焦作925767驻马店611541固始700521濮阳568447济源813644鹿邑313313——————————————————新蔡570523

二、河南省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消费差异性分析

二元经济结构是中国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独特现象,也是制约经济转型发展的重大问题。毋庸置疑,城镇和农村居民的医疗保健消费也必然呈现出二元化差异。这里,将分别使用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医疗保健支出占消费性支出比重和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占比人均GDP三项指标对比河南省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消费的差异特征。如图11、图12、图13和图14所示。

图11 城乡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

由图11可见,样本期间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与农村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的绝对值呈现同步快速增长趋势,且城镇居民支出始终高于农村居民支出,同时,其差额在2001年至2010年间不断扩大,但2011年至2016年间保持波动于560元的数值差水平。

图12 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支出占消费性支出比重

由图12可见,样本期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医疗保健支出占消费性支出比重以2011年为分水岭呈现出反转性差异,即2001年至2010年间城镇居民的比例高于农村居民的比例,而2011年之后农村居民的比例超越了城镇居民的比例。此外,城镇居民医疗保健支出占比稳定波动于8%的水平,而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支出占比则表现出上升态势,由5%变化至9.3%,期间峰值为10.7%。

图13 城乡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占比人均GDP

由图13可见,从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在人均GDP的占比情况来看,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比例数值差异在样本期呈现趋同收敛特征,其中前者由5%大幅降至3.6%,后者由1.1%缓慢升至1.9%,该现象反映出在医疗卫生领域深化改革过程中,城镇居民的获得感切实得到了有效提升,而农村居民的医疗保健意识也在逐渐增强。

图14 城乡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占比人均可支配收入

由图14可见,从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在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占比情况来看,自2011年开始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中的医疗保健支出占比出现反转,后者的占比反超前者并逐渐攀升稳定于7%的水平,前者则自2013年开始出现小幅上扬。与图12相似,样本期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占比数值差呈现一定的收敛特征。

三、河南省培育医疗保健消费新热点的政策建议

推进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培育医疗保健消费新热点,既是实现由人力资源大省向人力资源强省转变的战略基础,也是破解新常态下经济增长传统动力不足与产业升级瓶颈的重要抓手[3]。为此,河南省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人为本、多措并举,全方位、多层次地推动“健康中原2030”建设。

第一,着力加强健康教育,牢固树立大健康观念。国民健康既是人民群众获得美好生活的重要方面,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并优先推进国民健康战略,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提高国民的健康素养,增强国民的大卫生和大健康意识,使国民自觉形成有病不拖、无病预防的积极健康心态。各级政府部门应当在健康主题宣传方面常抓不懈,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渠道广泛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特别是要将社区和乡村作为现场教育的主阵地,充分利用传统与新兴媒体平台工具改变国民传统医疗服务观念。

第二,健全医疗保健制度,保障全民健康政策落地[4,5]。2016年1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要求整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实现城乡居民在医疗保险服务方面的公平权。2016年9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意见》,就城乡医保整合的目标任务、基本原则、整合内容、提升服务效能、组织实施提出了具体要求。2017年1月1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在河南省得以统一实施。可以说,此次整合对于破除城乡二元化医疗保障体制藩篱意义重大,在此基础上,政府应继续深入探索整合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与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有效模式,最终实现城乡医疗保险制度的完全统一。同时,应当努力拓展医疗保障制度体系的覆盖范围,确保医疗保障管理体系的精准高效,促进医疗保障支持体系的协同配套,从而为城乡居民的全生命周期医疗保健提供优质服务。

第三,精准开展医疗健康扶贫,彻底阻断因病致贫返贫回路。脱贫攻坚是当前各级政府的重点工作,更是一项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健康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核心内容与关键环节,可谓是坚中之坚,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先决条件和重要保障。据统计,截至2017年,我国因病致贫返贫户有388.2万户,较2015年下降了46.6%,河南省因病致贫返贫人口减少了44万个,占全部绝对脱贫人口的45.8%,但目前河南省因病致贫返贫人口仍占比高达53%,可见,健康扶贫任务艰巨。对此,首先要针对农村贫困人口构建实效更为显著的、政府与社会联动兜底的、统筹层次合理的、资金渠道广泛的医疗保障与医疗救助制度。其次要加快推进农村地区医疗便利化,完善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服务标准,加强乡村全科医生等紧缺人才队伍建设,改革乡村传统低效的医疗结算方式[6]。最后,应当重点关注农村贫困地区的公共卫生与疾病风险管理工作,使医疗服务工作重心由治病导向逐步转变为健康导向,做到防病于未然。

第四,实施科学健康管理,创新医疗服务模式。首先,应当加快建立健全农村因病致贫返贫人员管理数据库,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强库内数据的实时采集、互联共享、分析评估、动态管理,并及时对预警提示人员提供健康咨询服务与实施精准医疗干预。其次,医疗保健产业的数字化转型趋势日益明显,这既得益于技术进步的内在推动,亦得益于医疗消费主义的外在拉动,要依托这一发展契机努力营造创新氛围,促进医疗服务模式创新,打造健康医疗新业态,最大程度满足人们在健康消费过程中的安全、个性、集约、精准等需求。最后,要充分发挥政府在大健康产业创新发展中的引导作用,通过政府搭台、社会参与、市场先导的运作方式带动医疗保健等服务型消费的大发展。

第五,消除城乡二元差异,实现区域平衡发展。当前,我国总体正处于第三次消费升级阶段,据估计,除居住消费外,2010—2016年期间农村的各消费支出子项复合年均增长率均高于城镇,城乡二元消费结构状况有所缓解,其中医疗保健消费成为了城乡消费升级的共同动力源。然而,我国医疗保健领域的服务消费占比仍然显著低于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水平。由于影响居民医疗保健消费的主要因素包括收入、价格、教育水平、年龄结构和财政支出等,而医疗服务价格与财政支出从本质上又是以收入水平为中介来间接影响居民医疗保健消费水平的。因此,考虑到教育水平和年龄结构因素的时滞性,短期中最有效的释放城乡医疗保健消费潜力的举措是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即在保证城乡居民绝对真实收入同劳动生产率同步增长的前提下,切实通过缩小城乡居民相对收入差异促成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8,9]

猜你喜欢
医疗保健城镇居民城乡居民
快速行动并治愈一切:医疗保健是如何演变成消费品的
城镇居民住房分布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基于ELES模型的河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医疗保健和技术:数字医学的开端
谷歌探寻将人工智能用于医疗保健的方法
重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影响机制探究
天津城镇居民增收再上新台阶
江苏“聚焦富民”大打城乡居民增收主攻仗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
新疆城乡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