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改革方向研究

2019-01-15 06:22张雪飞
山西青年 2019年7期
关键词:专业人才外语应用型

张雪飞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4)

一直以来,人们在翻译领域均存在认识误区,绝大多数人认为只要学会外语,便能翻译,将翻译人才等同于外语人才。然而,学会外语只是具备了基础翻译能力,并不具备专业翻译能力。近年来,我国培养了较多的外语翻译人才,但是出色的翻译人才较少。大量实践活动表明,翻译教学应冲破外语教学的束缚,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准确定位改革方向。因此,本文对于翻译专业人才相关问题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翻译专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一)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

翻译本身属于一种技能,只有融入至其它载体,才能构成专业。同时,我们还应明确,近年来,与外语相关的教学研究工作较少,更多的是外语与经贸、新闻等相关学科的融合,需要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这是市场经济的新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在开设翻译专业前期,在翻译教学工作中,注重于文学的结合,强调对文学翻译能力的培养,然而,实际上,社会对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更高。分析中国翻译协会在翻译产业方面的调查结果可知,现阶段,人才培养是语言服务行业的薄弱环节,尤其是综合能力较强的中译外人才极其短缺,这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中国文化的发展,制约了对外传播发展。一方面,翻译人才需求量较大,另一方面专业翻译方向模糊、翻译专业学生就业形势严峻,这表明,翻译人才社会需求量与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一致,为此,我们应积极借鉴成功的改革案例,将复合型、应用型翻译专业人才作为主要人才培养方向,例如,影视翻译、金融翻译。

(二)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不再适用

近年来,翻译专业人才综合素质不高、业务水平与翻译质量低下、翻译人才短缺等问题时常出现。虽然,高校不断扩招,翻译专业学员数量日益增加,但是,翻译能力、业务水平、翻译质量、创新能力等均停滞不前。对于翻译专业而言,在过去主要在外语系增设翻译方向,对其进行培养,经此种模式所培养的大多为文学翻译,并不是实用文献翻译。在现实生活中,超过90%的场合都会用到实用文献翻译,文学翻译所用的机会较少,由此可知,传统翻译教学与真正意义上的翻译教学相差甚远。文学翻译与专业翻译存在相同之处,然而也存在较大的差别,这两者在翻译标准、翻译思路、翻译方法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别,因上述差别,经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所培养的翻译人才并不适用,特别是伴随着社会的高度发展,这种不适应性日益突显。

(三)教育改革的必然

社会的发展一定会带动教育方式的转变。从上世纪截止到目前为止,高校英语专业发生了较大的转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采用单向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对学术型人才的培养,主要为精英教育,学生从高校毕业后,基本上从事英语教育、翻译等相关工作;另一方面,从九十年代至目前为止,处于此阶段的学生数量急剧增加,企业就业成为主要就业方向,学生从高校毕业后,基本上从事涉外等相关工作,主要为大众教育。同时,传统培养模式不能有效满足当代翻译专业人才需求,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随之出现。

二、翻译专业人才培养的独特性

一直以来,在翻译专业认知中均存在误区,绝大多数均认为外语专业便是翻译专业,将外语人才等同于翻译人才,他们主观认为只要掌握外语能力,便能流利翻译,将外语教学和翻译教学画上等号,只有口语良好便能充当译员,进而将教学翻译等同为翻译教学,不重视翻译技能的训练,人才培养缺少专项性和独特性。翻译专业人才与外语专业人才存在显著差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其一,在精通两门语言的基础上,还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渊博的文化知识;其二,熟练掌握翻译技巧,注重翻译技能训练,将其转变成译者的自主行为;其三,正确认识译者角色,明确职业道德,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灵活的处世应变能力,务实的工作态度,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由此可知,这两者在教学理念方面也存在差别。经大量长期的实践探究,综合比较教学翻译、翻译教学,不断总结,得出翻译专业培养的独特性和主要内容,将专业化的翻译人才培养作为主要教学目标,注重语言基础积累,其中应着重培养语言应用、转换与实践能力,关注跨文化交际能力,重视职业道德素质与翻译能力的培养,切实强化理论认知能力与现代翻译工具运用能力,强调对职业道德观念的形成与强大的身心素质的培养。因此,翻译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势在必行。

三、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策略

现阶段,在英语专业中已经融入了其它专业,然而,翻译专业尚未将其它专业融入其中,翻译专业的设立时间较短可能是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我们普遍认为,在翻译专业的未来发展中,与其它专业的融合已成为主要发展趋势,并应合理借鉴相关专业,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培养此种人才以下五种模式:外语与专业知识的融合、外语与专业的融合、外语与专业方向的融合、专业与外语的融合、双学位。我国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正处在探索阶段,其工作内容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改革外语系以及外语学院分设的翻译方向人才培养模式,另一方面,构建翻译系、外语学院以及外语系新设置的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对于不同的内容可以选择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确定翻译专业的地位

近几年,翻译专业取得了一定的进步,翻译院系与研究机构的数量与规模日益扩大。这表明翻译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加,翻译学科建设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有助于翻译专业人才的培养,并为其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若想改革原有翻译教学模式,首先,应正确认识翻译专业,它与外语专业的独立学科具有显著区别,且人才培养目标也存在差别。在以往翻译教学中,外语专业高年级翻译课程是基本教学途径,大量实践活动表明,在此种教学模式下,几乎无法实现预期人才培养目标,这是因为它在专业教学中扮演着辅助者的角色,外语专业人才服务是主要培养目标。

(二)合理选择人才培养模式

依据人才培养的主要工作内容,合理选择人才培养模式。在翻译方向的人才培养中,可选择外语与翻译专业知识相融合的培养模式,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增加与翻译专业知识以及技能相关的课程,进而提高翻译的专业性;在翻译本科生人才培养中,可采用翻译与专业、专业与翻译向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翻译硕士生人才培养中,尤其在口译人才培养中,采用翻译与专业、专业与翻译相融合以及双学位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各个学科之间的交叉性与融合性。

(三)科学设置专业课程

为全面满足社会对翻译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有效实现复合型、应用型翻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科学设置专业课程,主要包含翻译专业技能、专业理论知识以及其它专业理论知识,其中翻译专业技能课程包含翻译技术写作课、技巧课以及工具课等;专业理论知识包含翻译发展史课、策略课、文化课等;其它课程是与翻译专业存在一定关联的专业课程。

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翻译专业人才培养区别于外语专业人才培养,为此,在翻译专业人才培养中,应积极借鉴成功案例,依据现有情况,改革翻译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设置,清晰定位翻译专业,将专业化翻译专业人才的培养作为主要改革方向。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在传统翻译教学中,主要表现为文学翻译,不重视翻译能力,课程分布如下:翻译技巧训练课程、翻译理论课程、技巧训练与理论课程相融合的课程。此种课程模式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也存在不足,在课程设计中将翻译技巧与理论知识作为主要内容,缺少对学生主体性的考虑。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以学生为主的且注重学生发展的课程模式,这给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在二十一世纪,翻译专业人才需求量迅速增加,更加注重对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翻译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应严格参照职业素质,促进职业素质的提高。在翻译专业的具体教学活动中,应尽可能选择与涉外相关的内容,强调社会互动,正确认识翻译技能与涉外事务之间的关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翻译技能的机会,旨在通过合作交流来增强社交能力,让学生明确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意义,认识翻译的职业特点。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现阶段,在翻译教学研究领域主要包含两方面,一方面,在翻译教学中更加注重对职业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真实情境模拟以及过程教学法得到了较多的教师的认可,并成为培养翻译能力的主要途径。这表明,在翻译教学研究活动中,愈发关注学生,从翻译结果逐渐过渡到翻译过程,从封闭式教学过渡到适应社会发展的教学模式。在翻译活动中,以学生译者为主,在翻译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中心。实际上,若想掌握翻译技巧,学会翻译方法,需要译者自身的理解和内化。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翻译教学活动严重制约了教学效果,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现代教育理念的呼声越来越高,学生译者变成主体,在教学活动中应有效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使其积极建构专业知识理论框架,以此来强化翻译能力。

(三)知识体系的改革

在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活动中,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将翻译教学转化成学习活动。在翻译专业教学中,教师应重新定位个体角色,他们在教学互动中扮演着参与者、指导者的角色,应认真观察、加强引导。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教师应正确引导,仔细检查,给出合理的建议。

坚持教师的指导,围绕学生,开展协作教学,从多种层面共同着手鼓励学生。教师应明确旨在通过翻译课堂,来培养学生的翻译技能,使其成为复合型、应用型翻译人才的目标。教师应尽量饰演专业人士,借助示范引导,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翻译行业,认识职业特点。首先,教师应指导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与大众认知相一致;其次,教师应深入社会岗位,切身体会翻译工作者的实际情况,丰富工作经验,进而带领学生有效完成翻译任务,将学生培养成专业化的翻译人才,强化社会能力,不断进步,进而全面满足社会翻译专业人才的需求。

五、结语

目前,翻译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呈现多元化,原有的掌握基础翻译知识与基本翻译技能的人才不再适用,与社会发展存在出入。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需要培养更多的复合型、应用型翻译专业人才。因此,我们应依据时代发展特点,明确社会需求,重新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的改革方向,进而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

猜你喜欢
专业人才外语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应用型本科层次大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策略及实践
中国视光学相关专业人才互通职业评价体系建立构想与实施方案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德国拟启动实施专业人才战略
基于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的高职机械行业英语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
纷享销客:应用型公司生态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