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科大学对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分析*

2019-01-15 06:51代文杰陈海群
山西青年 2019年9期
关键词:理工科学术创新能力

代文杰 陈海群 陈 粲

(常州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导和现代化社会的高速发展的背景下,高科技人才的价值愈发凸显。鉴于此,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就成为高校新的教育教学重点。

一、当前理工科大学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现状

(一)大学生参与意愿不强

传统教学“重知识,轻实践”的方式导致学生的个性品质和创新能力被无形压制,在教师和书本的束缚下,学生的科技创新素养基本为零。久而久之,越来越多的高校大学生不愿意参与到科技创新中去,逐渐沦为“死读书”的学习机器。

(二)大学生缺乏兴趣和毅力

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前提是应掌握一定的知识和实践经验,同时要具备强大的精神动力、坚韧的毅力。然而,很多大学生只有“三分钟热情”,对于科技创新活动的参与只停留在表面,随着时间的推进,不论兴趣还是毅力都直线下降。

(三)大学生缺乏科技创新意识

是否具备科技创新意识决定了大学生对科学技术的掌握和积累程度,并且影响到对于课题的选择。当前很多大学生由于缺乏科技创新意识,导致在科研创新活动中只会听从教师的安排,不具备探索新知识和新领域的能力。

(四)大学生缺乏创新性思维能力

部分大学生尽管在主观上有创新意愿,但不知道如何去做,究其原因在于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联想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逆向思维能力等都较为稚嫩,难以挖掘自身的科技创新潜能。

(五)大学生缺乏教师的有效指导

现阶段我国理工科大学的科技创新发展势头良好,但不少院校的领导者和教师对科技创新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仍旧不足,导致很多有创新意识和意愿的大学生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只能自己“埋头苦干”,效果自然不理想。

(六)大学生缺乏学术氛围的熏陶

浓厚的学术氛围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使学生更好地发挥潜在的创造力。当前多数理工科大学不具备良好的学术氛围,对学生的影响有限,难以推动科技创新的发展。

二、理工科大学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措施

(一)提高对科技创新的认知度

科技创新的关键在人才,而高校正是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的最佳场所。因此,高校应将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科技创新精神和科技创新能力作为重要的教育教学目标,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作为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此为前提,不断探索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并将其内化为高校教学体系的一部分。同时,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逐步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实践应用能力,弥补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差距。从而加快培养具有科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高校应具备伟大的历史责任感,促使具备科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大学生勇于担当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重任。

(二)完善相关组织管理机构

为了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高校应具备完善的组织机构和管理运行机制。作为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实际运行体系,组织机构包括国家和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相对稳定的研究机构以及学校院、系、处、室等实体性教学单位,同时也涵盖各种形式的研究性课题组等。成立以教学部门、学工部门为主的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对大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教育、组织科技创新活动,另外需要做好协调和规划工作,包括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资金的使用、基地的建设、队伍的培养、项目的推广应用等一系列环节的落实。

(三)强化实践环节训练

实践是理论的巩固和延伸,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有助于将学生从科学知识型人才转化为实用技能型人才,更好地满足现代化社会的需求。为此,高校应与产业联合,建立专门的教学实践基地,为大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和场所,进一步培养、锻炼、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与此同时,高校应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用项目化的运作手段来保证科技创新活动的正常、有序开展。当然也可以成立“大学生科技协会”,将兴趣和爱好相同的学生聚集到一起,吸收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科技创新活动。

(四)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

高校应积极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术报告会、科技论文大赛等,培养大学生动手动脑的良好意识。通过构建一种适合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学术氛围,可以针对学生的差异化特点进行培养,引导学生发展个性,挖掘创新潜能,最终产出有效的科技创新成果。

三、结语

高校要主动改进,促进学生更好地接受并参与到科技创新活动中,并运用科学合理的培养手段为学生提供科技创新能力。

猜你喜欢
理工科学术创新能力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学术动态
不理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学术动态
澳大利亚国防部发布理工科人才发展战略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