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提升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

2019-01-15 06:51阎海燕
山西青年 2019年9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政治思想

阎海燕

(山西师范大学,山西 临汾 041000)

一、深入学习,认真领会,深刻认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1]我国高校思政工作也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迈向了新征程。2016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2]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3]

(一)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新时期国家建设与发展的需要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4]现阶段,“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全体师生,武装全体师生,激励广大师生,担当作为、奋发有为,努力加快一流学科和一流大学建设,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5]

(二)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新时期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现实需要

在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对学生专业知识能力的培养是高校教育教学的主体,建设一支德才兼备,专业过硬的师资力量,教授广大青年学生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从而为学生升学深造,就业创业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这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但是,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来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总体来看,在学生综合素质的构成中,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首当其冲,甚至在学生入党升学就业中,用人单位也首先会考察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正因为思想道德素质在学生个人发展中重要性,从而决定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重要性。新时期,我国高校应坚持党的领导,以立德树人为指引,明确办学方向,办学思路,充分把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扎根当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

(三)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维护高校安全稳定的现实需要

安全与稳定的校园环境是提升教学水平,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前提,学校的安全与稳定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在网络相当发达的当今,手机等自媒体覆盖了校园的任何一个角落,稂莠不齐的网络信息让许多自控力较差的学生迷失了自我,许多违禁信息以及消极思想势必会对学校的安全稳定带来隐患。学生中不合理的消费行为,不负责任的态度,缺乏纪律观念,缺少合作观念等不良情况时有发生,如果不能及时对其进行引导,必然会影响学校的安全与稳定。思政教育应当首先从学生的思想深处着手,解决其认识问题,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创新学习形式与学习内容,从学生日常表现入手,分析其思想动机,再从思想动机产生的原因创设和改变外界环境,从而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动机,养成良好的习惯,帮助学生采取科学的方法,争取学生思想向好的方向发展。高校应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支点和突破口,维护学校的安全与稳定。

二、以人为本,转变方式,提升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

(一)高校思政教师要全面领会十九大精神,确保十九大精神“进课堂”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党和国家历史发展中的一件大事,其意义之重大不言而喻。高校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传道授业,对学生思想道德予以培养的重任,因此让十九大精神进课堂,并让学生入脑入心就成为高校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捍卫高校意识形态攻坚战中,思政课教师更应下足功夫,鼓足干劲,秉持教育者先受教育的理念,先行认真阅读报告全文,把握其脉络结构,并进行分析对比,从不同的内容、角度、侧重点探究其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高校思政课的内在联系,推动十九大精神由“进课堂”到真正“进头脑”。同时,课程讲授过程中要注意教学方式与方法的创新,深度融合网络与课堂,讲授与互动,逐步总结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十九大精神由“进课堂”到真正“进头脑”。

(二)高校学工队伍要以生为本,全方位育人,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实效

高校学生工作队伍作为当代大学生的直接管理者和思想引导者,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干力量,应该立足新时代,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利用新媒体和互联网等方式认真学习十九大报告和党章,充分理解和把握十九大精神,深入领会十九大精神的内涵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历史意义、政治意义,不断提升个人理论素养,学懂弄通新时代高校教育发展和当代大学管理工作的特征,夯实学生思政工作的理论基础,结合工作实际需要,实现理论与实践探索的统一。工作中,广大高校学生工作者应坚持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相结合,以立德树人为指引,以素质提升为重点,以政治理论为先导,对广大青年学习予以正确化引导,人性化教育,规范化管理,人文化关怀,科学化育人,精细化服务,高度重视学生意识形态工作,做好舆情监控与引导,强化学生日常管理,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不断探究学生工作的方式方法,真正做到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切实提高学生工作水平与能力。

三、坚定信仰,强化教育,不断创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

(一)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建立完善的高校学生管理制度

党的十九大在治国理政等一系列重大理论上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其法治、协调、民主等思想对完善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具有启发与指导意义。首先,高校学生管理要坚持问题导向,吸收现代社会管理方式和技术,提高学生管理的法制化水平,坚持管理与教育相结合,使学生逐渐接受制度中体现出来的价值观,共同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其次,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制定要注重全面性、平衡性与可持续性。高校学生管理制度要以《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国家法律为依据,不可与其相悖,同时要注意制度之间的顺畅性,不能出现冲突。且学生管理规范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修订,不断完善,确保管理制度与时俱进。再次,学生管理工作要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多站在学生立场,理解其成长需求,让学生参与制度建设过程,体现学生的意愿,充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另外,制度的制定应考虑学生实际,涉及学生利益的工作要通过标志化、程序化的文件固定下来,避免因管理者的主观意愿导致工作偏差。

(二)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夯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随着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全球思想文化的交流提速,多种思想的碰撞使得人们的思想观念日趋复杂,大学生首当其冲。近年来“情人节”、“双11”、“平安夜”、“圣诞节”似乎成了大学生必过的节日,而清明节、中秋节许多学生只知道旅游观光,却忘却了节假日的真正内涵。文化是一个民族记忆的载体与品德的传承。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中华文明经历了5000多年历史变迁,但始终一脉相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6]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仅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食粮,而且是中华民族的传承与发展的内在动力。中华文明是祖辈流下的宝贵遗产,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长久地塑造了人们的思想和习惯。当今,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必须吸收其中精华,通过开展诵读经典、集体学习、国学讲座、道德讲堂,筑牢学生的人文修养根基。以第二课堂为依托,开展以习近平系列讲话、十九大精神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为导向的演讲比赛、辩论赛、实践教育活动等,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让中华民族的礼仪文化、孝道文化、国学经典被发掘、被传承、被弘扬,永放光芒,以润物细无声的姿态发挥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有的作用。

(三)以学生社团为依托,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除了思政课堂教学、学工队伍的课余管理教育之外,还有许多青年大学生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群团组织,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在党团系统的领导下开展一系列有益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学生社团活动涉及理论学习研究、兴趣爱好主题活动、文化娱乐活动、素质拓展活动等,通过开展活动,提升思想道德水平,强化心理素质,激发科研潜力,提升实践能力,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渠道,凝练校园主题文化。我校“236爱心社”就是全国优秀社团的代表之一,他们形成了“社团+”的模式,在政治理论宣讲、公益奉献、学风建设、榜样引领、基地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长足优势,对于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构建与传承校园文化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十九大的召开是国家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为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进行了科学、合理、全面的规划。高校应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重视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的提升,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培养一批政治素质过硬,品德修养高尚,能力素质突出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注入新鲜的血液,为伟大中国梦的实现储备人才资源。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