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视角下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路径*

2019-01-15 12:21王晓娥
山西青年 2019年4期
关键词:培育价值观核心

李 倩 王晓娥

(陕西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汉中 723001)

纵观整个中国及世界历史,我们有着博大精深、渊远流长的优秀文化与价值观念,一直支撑和维系着中国的发展。儒家文化、道家文化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追求的“仁义礼智信”、“天人合一”等思想理念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实践价值,其内核思想对于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依然能够起着至为关键的作用。但是,在面对多元思潮的冲击、特别是西方文化的强势渗透与“植入”,我们不仅有必要正视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当中可能面临被遗忘甚至断裂的严重危机现实困境,更有必要探求并采取措施挖掘和整合中国传统文化优秀价值,将其融入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路径当中,使他们在借鉴吸收世界文明成果的同时,更不能忘掉自己传统的“根”与“魂”,在提升其价值观水平的同时树立文化自信心。

一、关于传统文化与价值观教育研究现状

(一)国内外研究述评

1.国外从哲学、宗教学、伦理学以及心理学等角度展开对价值观培育的研究。尤其是西方在哲学、宗教和伦理学领域的研究成果丰富。柏拉图、休谟、以及麦金太尔等都从哲学、宗教和伦理学方面论述了价值观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冯特从心理学角度探讨了人的信仰、目标和价值问题。国外价值观培育也经历了被忽视和重新重视的问题。当前,西方发达国家学校的以跨学科研究为主的人文价值观培育已形成了一股热潮,源自西方文化的人文诉求和珍视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他们认为,学校教育的宗旨就在于造就很好的学习环境与精神价值观培育沃土。

2.国内关于价值观的理论性研究。季羡林、冯友兰、张岱年等大师就价值观培育的必要性、实践性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研究成果颇为丰富,为深入研究人文素养与价值观培育奠定了较好的理论基础。孙步忠、冯天策、杨蕾等学者从文化的视角谈论价值观培育的形成开始起步。孙步忠认为从中国浩瀚的文化典籍中选择的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印迹”,使大学生对中华文化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明辨真善美与假丑恶,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冯天策从人的精神需求出发探讨了人文精神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杨蕾等人以故事的形式展现价值观形成的文化历史积淀。

综上,当前关于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学科角度很多,成果丰厚,为后续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础。目前,国内研究对大学生价值观培育路径站在传统文化向度展开的实证研究较少,深度欠缺、创新性不够,需进一步的拓展与深化。面对传统文化在大学生群体价值观培育路径选择当中面临“断代”危机,现实状况和研究趋势决定了:从中国传统文化向度出发构建大学生精神家园,是当前大学生价值观培育路径实现中最接地气的有效载体与实现方式。

二、基于传统文化向度的视角培育大学生价值观的价值和意义

精神文化与价值观缺失是当前中国社会最为突出的问题,华夏五千年文明历史经验表明,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与我国经济发展不匹配的信仰危机的现实与隐忧。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根”与“魂”,也是一个民族得以凝聚的文化认同基础。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认识与价值追求同样面临信仰危机与价值观震荡,盲目追求和崇拜西方文化,盲目指责和排斥本土传统文化是大学生最为突出的问题。因此,站在传统文化向度的视角研究培育大学生价值观的实现路径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植根传统文化土壤凝炼提升价值理念,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习总书记讲道,“培育和形成核心价值观必须植根和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抛弃传统文化作为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面对传统文化在大学生群体价值观形成与构建当中面临“断代”危机,在文化软实力驱动下,使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今大学生价值观培育过程中不断得以传承与发展。历史上我们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彻底的对其进行抛弃,即全盘西化;另一种观点主张全盘复古,认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唯有回到过去才有希望。显然这种非此即彼的简单做法让历史上的中国尝尽了苦头,也吸取了教训。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科学辩证的看待。探寻“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到哪里去”这样的问题必须从人文历史传统文化当中寻找,这是我们前行的基础,也是社会得以良性、有序、和谐发展的保障。注重人文素养、道德境界、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塑造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核。儒家文化、道家文化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文化所追求的“仁、义、礼、智、信”等核心理念,道家文化的精髓追求“天人合一”等崇尚自然的精神境界历久弥新,在中国乃至整个世界进入工业化、信息化、全球化的今天,经济、社会及人才的培育等问题的有效解决依然需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所以,植根传统文化土壤,挖掘和整合中国传统文化优秀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二)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提供了具体的价值维度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当中就蕴涵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思想理念,现在仍然是我们借以和世界其它文明相互对话的精神资源,更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来源和支柱。一个国家的发展必须有核心文化的引领和指导。所以我们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探求、塑造与建立过程当中孜孜以求,不仅放眼世界,更是立足传统,既体现了党向世界学习的博大胸怀与开放品质,也展现了党不忘传统、不忘历史的文化自信优秀品质。绵延几千年的中华文化,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成长发展的深厚基础,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更是核心文化的内核,是中国社会的思想灵魂和全社会普遍认可或主导性的共同信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思想不仅借鉴和吸收了世界其它国家的文明成果,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内核思想进行了继承和弘扬。正因如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很容易被中国人熟记于心,进而付诸于社会生活实践当中。由此可见,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提供了具体的价值维度。

三、传统文化向度下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路径思考

(一)以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引导,增强文化自信,匡正价值导向

凝练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分别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以及个人三个层面阐释了我们应该遵循和追求的价值取向与目标,展现了为国家铸“魂”、为社会安“心”、为个人树“德”的价值诉求。而这些都能够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追溯其思想渊源,也均能够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典籍当中一一找到其出处。这一点也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很容易深入人心,具有天然的亲和力。青年大学生群体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还未走向成熟,面对西方错误价值思潮辨别能力差,思想价值不稳定,面对西方各种思潮的冲击,极易导致价值混乱,甚至走向歧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创新性发展,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的现代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因此,对于青年大学生群体价值观的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占领主动权,占据主阵地,因此,高校必须发挥主阵地、主力军作用,主动担负起将青年大学生群体引领到正确的价值观教育道路上来的历史使命。不仅应牢牢抓住网络宣传渠道,而且应高屋建瓴从高校的行政层面、教师群体着手,对大学生群体展开以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引导,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只有这样,青年大学生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才能将其更好的融入到学习生活及工作实践当中。

(二)着力营造热爱传统、阅读经典的环境氛围,体验进而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夯实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认同心理其础

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当前,大学生忽视甚至遗弃传统文化的现状到了必须得到高度重视的程度,采取途径使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学习生活中得以弘扬和践行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尤为重要。高校以及整个社会都应该着力营造热爱传统、阅读经典的环境氛围,让大学生亲身参与、亲自体验,切实感受传统优秀文化魅力和思想价值,夯实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认同心理其础,为大学生价值观培育发挥指引作用。具体而言,高校以及整个社会应该在社会或学校举办传统经典阅读读书月、诗词大赛、历史名家思想研讨等形式的传统文化引领、传播活动,或者邀请该领域专家学者到社会或高校进行有关传统文化经典的学术报告,也可以整合当地市区与高校图书馆资源,为学生提供阅读传统文化经典的条件。甚至可以为学生提供经费支持为其参加全国有关传统文化经典的学术会议,使学生的文化认同在社会各层面对其营造的传统文化氛围中潜移默化的得以渗透与内化,从而达到使大学生从内心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状态。

文化自信与价值观自信是关乎社会良性和深层发展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信心,坚定文化与价值观自信,提高我国国际话语权与影响力的根本。大学生这一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担当的关键群体当然更应该具有理论与文化自信,从优秀传统文化当中汲取营养,形成、确立并最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青春梦与中国梦紧密联系在一起,实现自己崇高的人生价值。

猜你喜欢
培育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