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精神内核传承涪陵优秀传统文化

2019-01-15 14:01
山西青年 2019年6期
关键词:题刻巴人涪陵

樊 鑫

(中共重庆市涪陵区委党校,重庆 408099)

文化,是社会发展的精神性因素。文化一词含义丰富,在与文明相关的意义上,文化指人们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创造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涪陵文化,即指历时千年涪陵人民所创造的精神和物质文明的总和,其中,涪陵四大传统文化,即指这其中独具魅力的巴枳文化、白鹤梁题刻文化、易理文化和榨菜文化。

一、四大传统文化的基本面向

(一)巴枳文化

巴枳文化是巴文化和枳地文化的交汇融合。

巴人是巴文化的创造主体,巴文化是一种原生态的文化形态,它早在新石器时期就已经产生发展,和大多数原生态文化一样,在后期的发展中又融合了其它文化的因素。涪陵古称为“枳”。枳地文化,从地域的角度,即是枳地区域内生成的文化,狭义而言,即是指涪陵文化。枳地文化的创造主体是濮人。

巴人文化与濮人文化交汇融合的一个重要关节点是巴人参加了武王伐纣的战争,“武王克殷,以其宗姓姬封于巴,爵之以子。”大概到了春秋战国之交,巴人势力已经相当壮大,“东至鱼腹,西至道,北抵汉中,南极黜涪。”而这些地区曾经是早期濮人的分布地域。公元前316年,巴子国被秦所灭后,大批巴人纷纷进入长江以南的广大武陵山区。之后,巴人文化与枳地土著濮人文化又进行了二次融合。涪陵巴枳文化即是巴人文化与枳地文化不断融合的结果。

(二)白鹤梁题刻文化

白鹤梁文化,即是以水下石梁为载体,集水文、碑文和人文为一体的特色文化。

水文:白鹤梁题刻首先是以古代水文站的形式存在的。在白鹤梁石刻5000多平方米岩面上面,现存题刻有163幅,计1万多字。这些题刻、图像是有唐以来涪陵人民记录下来的1200余年间72个年份的历史枯水位情况,对研究长江中上游枯水规律、航运以及生产等,均有重大的史料价值。

碑文:白鹤梁石刻作为古代人民记录水文变化,预测年成丰歉的题记,以其“石鱼出水兆丰年”的神奇魅力吸引着历代文人雅士慕名而来。自唐广德元年(公元763年)以来,千年间留下题刻万余字,这些题刻或楷或行,或草或隶,兼及诸体,是为中国罕见的“水下碑林”。

人文:白鹤梁题刻的内容主要为三个部分:一是对水文变化的记录;二是对石鱼出水与丰年歉收关系的记述及评说、议论;三是观者题名。这三项内容中,尤以第二项最具人文味道,常常包含者作者深深的家国情怀。

(三)易理文化

北宋哲宗绍圣四年(公元1097)十一月,理学家程颐因政治斗争被贬谪至涪陵。程颐在这里点注《周易》,著成《伊川易传》。在程颐注易期间,远来从学求教的人络绎不绝,其中以谯定最为后世所知。谯定将先前象学所习与程颐易理有机地结合起来,遂成“程门大宗”,后被称为“涪陵学派”。易学涪陵学派因其以理学大家程颐为宗,又因从学者甚众,遂成一文化现象,经久不衰。

除别开宗派的易学研究之外,涪陵易理文化还有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学风深厚。除谯定两次求教于程颐外,又有罗从彥“鬻田走涪州”、尹焞“自商州奔蜀……至于涪”、黄庭坚题写钩深堂的典故。这其中谯定曾师从张载(洛学),黄庭坚为苏轼(蜀学)门人,且都颇有声望,能不拘于门派之见,广泛搜求,虚心向学,可谓学者典范。

(四)榨菜文化

榨菜文化,即是以涪陵榨菜为载体多种文化的总称。涪陵榨菜文化因其历史久远,遂在多个方面有所发展,并随着榨菜产业的发展许多新的、时代的因素也逐渐融入其中,使这一文化更加丰富。涪陵榨菜文化因其载体榨菜是一种食品,所以它有食俗文化的内容;因为它是商品,所以它有商业文化的内容;因其产业渐趋壮大,所以它有企业文化、品牌文化的内容;因其是在巴枳文化的范围之内发展壮大起来的,所以它有巴枳文化的因子蕴含其中。这些都成为涪陵榨菜文化的重要内容,并在不断丰富发展。

二、涪陵四大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

文化传承的核心内容是文化的精神内核,文化的精神内核在本质上即是文化中内含的价值追求。涪陵四大传统文化也自然有其精神内核,有其内含的价值追求。

(一)巴枳文化的精神内核是刚健有为

如前所讲,巴枳文化是巴人文化与濮人文化交汇融合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巴人文化始终是强势主体,这种主体地位是由巴人文化刚健的特质所决定的。巴人参加武王伐纣的战争并立下战功,其首领被封为子爵的史实,一方面表明其社会组织已经发展到相当程度,另一方面也表明巴人具有骁勇善战的刚健特质。正是在这一特质的主导下,濮人文化渐趋与巴人文化融合。

(二)白鹤梁题刻文化的精神内核是求真利生

白鹤梁题刻文化是以石梁题刻为载体的文化形态,题刻的主要内容是水文记录。我们认为,这些记录最为主要的内容以及贡献是寻求石鱼出水与年成丰歉之间关系,从而用来指导当时农业生活生产。而依附于题刻内容的碑文艺术、神仙传说则可以看作是其衍生物,它们虽然在后来的社会发展中也形成相当的影响,但始终难掩白鹤梁石刻求真利生的光辉,抹不去石刻求真的科学精神和利生的民本情怀。

(三)易理文化的精神内核是崇学尚理

宋是中国思想史上重要的时期,理学是继隋唐佛学之后中华思想发展的又一高峰,其特质即在尚理,程朱理学是其标志。涪陵学派的开宗人物谯定虚心求教,学于程颐,继承了理学尚理的追求。而这种追求代代相传遂成一种崇尚学问、尊师重道的风尚,影响着一辈又一辈涪陵人。

(四)榨菜文化的精神内核是创新诚信

1898年邱寿安将青菜头用做腌菜的材料,以加工大头菜的方法加工青菜头,无疑是腌菜史上的一大创举,正是这一创新开创了一个百年产业。这一产业历经百年发展壮大所依靠的是一如继往的品质。涪陵榨菜的品质投射为文化因素即为创新诚信。榨菜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氛围内生长,自然脱不开诚信作为道德的追求,同时,这种道德追求也成为一种资源,滋养了这一百年产业。

三、继承和发扬涪陵四大传统文化的优秀部分

涪陵正处在新一轮发展机遇期,如何从涪陵传统文化中找到新发展的精神滋养,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大课题。我们深信富有特色的传统文化中有适合当前乃至今后涪陵发展的精神因素,这些因素,植根于涪陵这方水土,植根于涪陵几千年的历史,是涪陵文化的根与魂;这些因素,也必将助推涪陵经济社会的新一轮发展。

(一)继承和发扬涪陵巴枳文化中刚健、进取品质

刚健进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性因素。巴人承继了这种特质,后又继续创造丰富多彩的巴枳文化。涪陵人承继这种品质,将榨菜文化发展成为国际文化要素;缔造“涪陵现象”,创下了一个又一个辉煌。刚健进取的品质成就了涪陵昨日的辉煌,成就了涪陵今天的成绩,它也必将成就涪陵明天的希望。可以说,涪陵人的血脉里流淌着刚健进取的因子,继承和发扬巴枳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就是要使这些因子不断光大,继续流淌下去。

继承和发扬巴枳文化中刚健进取的品质,一方面要加强文化资源开发,积极宣传,让刚健进取的涪陵精神深入人心,营造奋发有为的社会氛围,让不甘人后的涪陵精神成为涪陵标识;另一方面需要区委、区府做好长远规划、做好设计,积极引领,带领全区干部群众干事创业,有所作为;还要运用各种手段,同消极怠工、坐享其成、守旧退缩思想做斗争。唯其如此,才能适应涪陵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二)继承和发扬白鹤梁题刻文化的求真、利生品质

白鹤梁题刻文化根本上是水文文化。水文文化最大的特质,就是科学的求真品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乏这种求真的品质:《周髀算经》、勾股定理、圆周率、浑天仪,等等等等,无不包含着这种求真的品质。中国传统文化又是求善的文化,求善的文化的一个表现就是利生。

经济社会发展的归宿即是人民福祉;为民务实,即是求真利生的现代表达。继承和发扬涪陵传统文化中的求真利生品质,是涪陵经济社会发展的本质要求。应当说,涪陵经济社会发展的任何举措都应当以此为旨归,都不能违背这一要求。我们倡导以利生为归宿,大力发扬求真精神,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通过科技创新提升涪陵生产力水平。

(三)继承和发扬易理文化的崇学、尚理品质

易理文化中的崇学尚理的品质,是积极推崇学问,探索道理的品质。中国人所探索追寻的“道”,是人与自己、人与他人,以及人与天地宇宙之间关系的统一性。在宋明理学中,理就是大道。因此,这种尚理的品质,就是对探索“大道”的推崇,而崇尚学问其实是尚理的实践性表达。

继承涪陵易理文化中的崇学尚理品质,需要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继承和发扬易理文化中尊师重教的因素,注重培养人才;二是要继承和发扬易理文化中有助于解决当下社会问题的学理成果,注重为当前服务;三是要在继承和发扬的过程中注意采用具有时代感的形式;四是要在继承和发扬的过程中注意剔除易理文化当中封建性、迷信性的成分。

(四)继承和发扬榨菜文化的创新、诚信品质

榨菜文化中的创新诚信品质,实际上就是传统文化中“求变”思想和“与国人交止于信”德性要求的日常运用。继承和发扬榨菜文化中的创新诚信品质,就是要注重开发榨菜发展历史上求变创新、诚信经营的因素;就是要注重让求变思维和诚信思维成为涪陵人民的惯常思维;就是要注重激活涪陵人血脉中的创新因子和诚信因子。

继承和发扬榨菜文化中的创新品质,要注意处理好几大关系。一是创新和人才的关系;二是创新和继承的关系;三是创新和市场的关系;四是创新与发展的关系;五是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关系;六是科技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关系,七是组织创新和个人创新的关系。继承和发扬榨菜文化中的诚信品质,则要注意发掘传统榨菜文化中诚信作为德性要求的因素和客观上作为市场资源的因素,同时还要结合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将诚信转化成一种交易原则。

猜你喜欢
题刻巴人涪陵
涪陵榨菜
漆涂层对题刻类石质文物的影响研究
涪陵:工业大区打开绿色新场景
英勇善战的巴人
浅谈红石峡题刻所反映的近代榆林地区的部分史料
造化钟神秀
英勇善战的巴人
涪陵:水做的城市 水润的容颜
平果县阳明洞摩崖题刻迁移保护
巴人:一个不能忘却的文化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