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教育与高校思政教育的关系研究

2019-01-15 14:39
山西青年 2019年15期
关键词:思政融合政治

靳 岩

(新乡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0)

一、思政教育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正确的价值指引

创新创业教育的首要问题在于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平衡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关系。大学生要有鲜明的社会责任感,能够担负起建设祖国、奉献社会的责任,在这样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创新创业教育首先是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构建,是培养学生基本职业生涯素养的基础,对其有客观理性的认识。当这一认知提升至理论高度后,就会形成强大的精神激励作用,激发大学生创业创新的执着精神,构建起大学生全新的价值观,实现道德品质的内化和升华作用。从这一层面来看,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对价值观的塑造作用,引导学生有更正确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

从当前高校创业创新教育的实践来看,还有不少需要完善之处。一是有些高校将创业创新教育和专业人才培养画上等号,认为只要组织几场设计大赛就是全部,以大赛成绩作为全部评价依据,却忽视了创业创新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护航作用。二是一些学校将创业创新教育和职业生涯教育等同起来,这就造成学生在功利心较重,片面认为创业创新教育的目的是教大家怎样做生意,却忽视这样活动中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逐步提高。这些问题的根源都在于高校在创业创新教育中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引,忽视了对人才正确思想意识的培养。从当前高校双创课程的设置来看,重要内容集中在为学生讲解创业知识,指导学生进行经营管理,让学生知晓各种创业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等,还有一些金融财务类知识。这些内容对于学生创业创新有一点的帮助和启发作用,但是,由于思想政治教育不足,造成一些学生在创业创新目标中缺乏清晰定位,一旦创业实践中出现问题、遇到挫折,就会很快气馁迷茫,消极倦怠,甚至放弃创业创新目标,缺乏坚韧不拔的决心和毅力。

上述问题之所以出现,与高校创业创新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脱节有密切关系。这就需要高校切实提起重视,在创业创新人才的教育培养中,要充分体现思政教育对创业创新教育的指导性和激励性作用。思政教育对创业创新教育的指导作用必须内化才能起到实际作用,采取争取的教育方法和科学的指导途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其中,这样才能为创业创新教育提高科学的价值导向。

二、创业创新教育是思政教育的时代载体

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情况来看,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为辅,这一教学模式造成学生对思政学习缺乏兴趣,参与积极性较低。由于教育内容单一陈旧,与实践情况脱节,指导性和前瞻性不足,进而造成思政理论教学很难获得预期效果。在教育目标的设定上以政治功能的实现为主,但是对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创业意识的激发则有所忽视,在教育过程中忽视的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个性化教学不足。在内容设计上则严谨性有余实践性不足,忽略了学生关心的创业创新热点问题,教学内容较为单一。在教学方法上侧重于理论灌输,缺乏时代特色,因此学生的接受度普遍偏低。在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选择上较为单一,难以发挥多元载体特色。

面对上述问题,高校在进一步改进思政教育的不足,积极转变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模式,突出与时俱进的教育特色。而创业创新教育则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突破口,是实践育人的重要体现,能够在具体目标导向下推动思政教育持续发展。在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基础上增加思想政治实践教育,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创业创新教育的实际效果。由于创业创新充分关注学生的教育主体性,在教育方法、教学模式上不断创新,具有高度的实践价值和应用价值,因此,双创教育已经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由于创业创新本身就是侧重实践类的教育类型,学生在具备基本的理论知识底子后,还要将这些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融合自己的实践体验和生活经验增强服务意识。由此可见,创业创新教育不但能够使高校思政教育内容更加丰富,同时还能创新思政教育载体,突出其时代性和实效性特色。

三、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路径

(一)实践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双向建构

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有着共同的目标和联动机制,两者要相互助力,协同发展。在教育目标上要突出立德树人的特点,为国家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在教育内容上都要体现出科学性和前瞻性,用高尚的理想信念聚焦精神动力。在方法内容上要体现实效性和针对性,要结合通识教育、养成教育和实践探索强化教育成果。在两者教育功能方面,既要有正确的教育方向,又要突出时代特色,实现两者的互促互进作用。这些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和创业创新教育双向构建的基础所在,两者的深度融合需要从内外两个方向发力,才能加速其融合构建。从内部动力来看,要注重高校、教师和学生三项直观因素,深度激发其构建活力。教师要切实关照学生的内在成长需求,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大胆尝试,有承担责任的勇气和魄力。教师在注重常规教育的基础上还要有寓教于乐意识,从而构建教学现状的良好格局。从内部课程因素来看,高校要做好课程建设,建立功能完备的实习基地,实现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建立科学的制度保障机制,以此营造更浓厚的教育氛围。从外部环境因素来说,社会需要更多专业素质过硬、职业道德良好的新型人才,这为思想政治教育和创业创新教育的融合创造了良好条件。在知识经济的大环境下,高校要积极转变教育理念,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依托人才优势促进社会经济转型。在良好的社会资源及相关政策的支持下,高校思政教育和创业创新教育获得了良好的融合保证,从而实现了两者的双向建构。

(二)创业创新教育应融入人才培养过程

创业创新教育并不是单一或孤立的教育形式,而是始终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是高校人才培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创业创新教育中要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和未来发展需要,突出创业创新教育的针对性,实现与学生专业的深度融合。在这一过程中,要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同步进行,创业创新教育同样需要注重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的培养,将能力教育和德行教育密切结合。创业创新教育不能等同于就业教育,因此高校在强化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职业道德、思想品德的培养,这样才能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正是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一些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可能会遭遇非法集资、传销骗局,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创业的安全性和规范性。由此可见,在高校创业创新教育中,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三)思想政治教育应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习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程育人强调了思政教育要渗透于高等教育的每个阶段,全方位育人则强调了思政教育的学科融合性以及和其他学科的协调性。在思政教育和高校专业学科教学的融合中,尤其是在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高校要有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了解当前的经济形势和社会形势,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突出与创业创新教育的融合,以此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切适性,让学生在树立正确创业目标的同时有更强大的精神支持,让学生敢于创新、敢于进步,拥有正确的思想引导和明确的职业发展方向,不偏离创业创新教育的预定目标,以此提高创业创新人才培养的实效性。

四、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到,高校创业创新教育中必须有思想政治教育为其指导方向,从而使学生有正确的价值观和发展观。而创业创新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则能够使思政教育更具实效性和实践性,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提高素质教育活力。在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资源环境下,创业创新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互促进发展,从而构建更完善的高校素质教育格局。

猜你喜欢
思政融合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融合》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