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的民族主义思想浅析

2019-01-15 14:39肖雪梅赵亚洲
山西青年 2019年15期
关键词:新民民族主义梁启超

肖雪梅 赵亚洲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云南 丽江 674199)

一、梁启超民族主义思想的内涵

梁启超作为近代中国最早介绍西方民族主义的思想家,对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的形成功不可没。早在1901年的《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一文中,他就率先向国人介绍了“民族主义”新名词。从欧美各国的民族革命出发,他认为民族主义是最光明正大的主义。梁启超民族主义思想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个方面。

(一)政治民族主义思想

梁启超立足于近代中国的政治现实,通过汲取西方政治思想的营养加以调和,形成了自己的政治民族主义思想。

1.大民族主义思想及立宪论

在中国历史上,梁启超最先提出并区分了“大民族主义”和“小民族主义”两个概念。“吾中国言民族者,当于小民族主义之外,更提倡大民族主义。”①相对于小民族主义的狭隘,梁启超更推崇大民族主义的建构。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立宪派与革命派两股政治势力对中国政体走向的论争,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对民族主义理解的不同。作为立宪派代表人物,梁启超虽对清朝的统治有颇多愤懑,但仍反对在中国进行种族革命。究其原因,是当他站在大民族主义的立场上看待当时中国的走向时,发现革命派的主张在实施过程中存在难以逆转的大问题。当时国内尚未形成稳定的中华民族,一旦满清政府被推翻,而新的民主政权又不能凝聚民族向心力外御强敌,则最终的结果必然是国破家亡。反之,若继续让满清政府的政权存在,并对其进行政治上的改良是大有可为的。因此,梁启超从其大民族主义思想出发,政治上倾向于立宪,反对狭隘的民族复仇主义。

2.民族竞争及中国政治现实

梁启超关于民族竞争的观点来源于达尔文的进化论,他认为民族之间的竞争和生物之间的竞争一样,都是你死我活的,只有竞争的胜利者才能存活并繁衍下去。因此,只有认识到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这种规律,才能破除国人心中的蒙昧状态,激起自身的民族主义情感,实现国家的独立、繁荣和富强。梁启超认为,西方的政治制度建立在西方政治思想家的著作基础上,社会民众的认可程度高,能够凝聚社会资源和力量。相比较而言,中国的封建社会政治制度主要是为封建政治体制——维护专制皇权而服务。它存在的合理性早已遭到社会民众的怀疑,因此必然是一败涂地。

(二)经济民族主义思想

梁启超对西方各个国家国力强盛的一些内在原因作了深入的调研。他认为西方近代虽有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启蒙思想,但是西方经济民族主义盛行,西方民众的思想由此产生重大变化,大家所熟知的人权民约被束之高阁,导致西方列强把对弱小国家的入侵当成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探究中国近代社会的种种境遇,梁启超认为,中国只要经济上快速发展,就能够摆脱当下困境,成为富强之国。在梁启超看来,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只是一种政治制度史,更多的是强调政治权术,从政治方面来治国理政,根本不注重工商业发展,甚至鸦片战争的失败也没有击碎大家对“天朝上国”迷梦的幻想。对于振兴中国经济的方式,梁启超确信,中国发展垄断资本能够促进社会进步,抵御外来经济入侵,从而走出一条发展强大中国经济的道路。

(三)文化民族主义思想

“所谓的文化民族主义是指民族的文化自我认同意识缺乏、不稳定,在受到威胁时,通过文化自我认同意识的创造、维持、强化,争取民族共同体再生的活动。”②近代以来,中国步入转型的危机时代,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思想由此产生。

1.“新民”思想

近代中国最早提出“新民”思想的是严复,但是对“新民”思想进行系统阐释的当属梁启超。他认为西方国家国民所具有的自立、自强精神才是其强盛之本。而中国国民普遍愚昧和怯懦,只有提高国民素质,改造国民性,才能使中国真正强大起来。梁启超的“新民”思想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重建道德观念。梁启超认为道德包括公德与私德两个不可或缺的部分,传统中国私德十分发达,公德相比私德比较缺乏,因此有必要进行道德革命,提高公民的公德意识。其二,树立国民思想。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发现中国人与其他一些欧美国家相比,爱国之心十分薄弱,由此提出国民应具备与西方公民一样的国家观念和权利意识。其三,铸造民族精神。“天下最可厌可憎可鄙之人,莫过于旁观者。……今吾观中国四万万人,皆旁观者也。”③梁启超十分痛心中国人的劣根性,提出要新民,必须去除国人的劣根性。为此,他勉励中国公民追求积极进取的冒险精神以及自尊自爱的自强能力。

2.梁启超的中西文化观

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将中国人的文化自大无情打破,特别是甲午中日战争之后,传统文化遭受质疑,国人认识到必须虚心向西方学习。梁启超对于中西文化的看法经历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梁启超和大多数士人一样,主张大力学习西方的先进文化,对于自己国家的文化则进行批判。梁启超当时认为,即使新学说有所不足也无伤大雅,为此,梁启超对西方文化进行了广泛的引入。但“一战”过后,梁启超看到了西方文明的种种弊端,发现以西方物质文明性质的文化作用于中国精神文明性质的文化是不行的,必须将二者的精华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中国文化的复兴。此时梁启超的中西文化观发生了转变,虽然他仍积极宣传西方文化,但也反对全盘西化,提倡立足于中国的文化,吸收引进西方先进文化,实现中国文化的继承和西方文化的创新相融合。

二、梁启超民族主义思想简评

梁启超作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理论的先驱,他的思想涉及面广而又发人深思。既有唤醒国民的国家意识,建立民族国家;也有增强民族主义意识,建立强大国家与西方列强进行外贸经济上的竞争;还有宣扬中华文化优越性,主张借鉴西方先进文化来更新传统文化,发扬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等。其民族主义思想涵盖了政治、经济与文化民族主义三个维度。最终,他将立足点置于“新民”,希望通过改造国人落后的思想观念,为今后在中国建立一个崭新的民族国家夯实基础,提供内生动力。作为特定历史阶段的人,梁启超的民族主义思想必然存在某些不足之处,诸如看不到历史前进的大势,在保皇与革命之间徘徊;其政治、经济与文化民族主义思想三者之间的逻辑性不严密等。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民族主义思想在中国近现代政治和思想发展史上的地位不容置疑。半个世纪后的新中国,我们在很多方面的作为都带有梁启超民族主义思想的烙印(建立民族独立国家、改革开放与参与国际竞争、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其思想中超越时空的价值对于今天中国的发展有重要借鉴意义,他学术成果的理论价值还有待进一步地挖掘,他的思想对后世将继续发挥相当影响力。

[注 释]

①梁启超.政治学大家伯伦知理之学说[A].饮冰室合集·文集之十三[C].北京:中华书局,1989.23.

②[日]吉野耕作.文化民族主义的社会学:现代日本自我认同意识的走向[M].刘克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11-12.

③张品兴.梁启超全集[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563.

猜你喜欢
新民民族主义梁启超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梁启超:成为一个不惑、不忧、不惧的人
梁启超的开场白
韩国历史编纂学中的民族主义
三民主义之民族主义浅析
煽动民族主义情绪 被疑与政府演双簧
初中英语单项选择练与析
有感梁启超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