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少数民族大学生法治思维现状分析*
——以西北民族大学为例

2019-01-15 15:22何佳隆
山西青年 2019年1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法治民族

何佳隆

(西北民族大学,甘肃 兰州 730030)

一、少数民族大学生法治思维现状的三个问题

根据对西北民族大学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相关走访和调查以及对其他民族院校资料对比,发现了如下具有代表性的三个问题:

(一)法律知识缺乏。虽然整体上大学生在法律知识方面有了明显提升,这可能得益于现代媒体的发展与高校相关普法工作的开展。但效果粗糙,是一种粗放式的提升,对法律知识的深入了解还存在不足,法治思维的养成必然成了问题。具体来说,主要是大学生对于贴近生活的法律知识了解较多,知识的掌握呈现出片面性特征。并且多数学生对于法治和法律的认知仅仅停留在初级表象阶段,这不利于少数民族大学生遇到相关问题时作出合理的分析判断。

(二)法律观念出现偏差。少数民族的法律权利是民族区域自治的重要方面。部分学生的权利和义务思维还有待加强。对自身的权利维护欲望比较弱。另外,部分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于法律中规定的少数民族应有的权利和义务缺乏认知,不利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正当利益诉求的表达和实现,相反的也导致了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蔑视规则,轻视法律的现象发生。

(三)法治思维与实践相脱节。尤其表现在处理具体问题的能力上。在一些明确的规则或法律面前,会出现侥幸逃脱的不良行为反应,或者不会去选择遵守。尤其是部分少数民族习惯法的思维惯性与当代法治思维建设的冲突,使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日常法律实践上出现不同程度的矛盾,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形成一定困扰。

法治思维是人们在处理问题时所采用的一种思维方式。要求人们要从内心深处认同,崇尚法治理念的精神和原则,并能够运用这些去思考和处理实际中遇到的问题。

二、法治思维在国家顶层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一)法治思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思维。法治的推进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是这一前景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包含少数民族人民法治思维建设的国家法治进程是不完整的。党的十九大后,将法治作为国家发展的着力点,民族地区发展的支撑点,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有力保障。推进法治思维建设,也为实现伟大复兴而奋斗。

(二)法治思维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法治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标准之一。灵活运用法治方式贯彻落实法治思维,推动我国各项工作法治化。这有利于为我国提高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为建立与完善治理体系提供方向,进而实现社会发展各项目标。对于少数民族人民和民族地区的发展来说,这也是民族地区治理体系不断优化,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动力。

三、法治思维是新时代大学生的必备思维

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民族地区未来建设的主力军。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发展与国家和民族命运息息相关。法治思维除了在国家宏观层面具有重要意义,在微观层面,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培养则更具必要性。

首先,法治思维是一种与时俱进,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思维方式。法治建设与法治化进程是世界发展潮流,是先进生产力的要求。因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而变化发展。法治思维是与时俱进的,不断创新的,是时代发展理念的代表之一。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拥有敏锐的时代洞察力是非常重要的。它能使我们不落后于时代,紧跟社会发展步伐,进而对我们的少数民族自身和民族地区发展和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其次,法治思维是一种理性思维。法治思维要求人们在看待事物的时候,要把事物的外在现象同事物的内在本质相统一。要求我们提高对客观事物的分析鉴别与决断能力。现如今我们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信息化市场化带来的信息爆炸与市场竞争,如何能在纷繁复杂的民族地区利益平衡中做到合理化、科学化,这对我们每一个少数民族大学生来说都是切身的实际问题。因此不断学习法治思维,使我们养成理性思考的习惯,不盲目,不从众,成长为成熟而负责的民族地区社会建设者。

再次,法治思维是一种实践性思维。强调实践是法治思维的内在要求。法治思维不仅要求人们要树立法治信仰和意识,更重要的是将理念付诸于实践。每一次法治化进程的发展,都离不开法治思维的指导,而每一次法治思维的创新,同样也离不开法治实践的进行。因此认真学习法治思维,可以更好锻炼我们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用行动来实现自身的理想和价值,推动本民族的实践发展。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法治民族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我们的民族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少数民族的服装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