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代南七公乡扫盲运动总结

2019-01-15 15:22宋楠楠
山西青年 2019年1期
关键词:全乡文盲生产

宋楠楠>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 济南 250353)

经过全民整风以后,随着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和生产大跃进的高潮,群众的生产学习积极性更加高涨。在生产跃进和技术改革中,他们深深感觉到没有文化的困难,因此他们提出:每户千门孙,技术要加强,如果没文化,样样赶不上。根据群众对文化的迫切要求和国务院陈毅副总理提出的要在扫盲工作中“来一个原子爆炸”的精神,乡党委会研究确定,立即动员全党全民,开展一个规模壮阔的扫盲突击运动,提出了“一肩担文化,一肩担生产,鏖战一百天,保证七一,小麦产量跨江南,全乡文盲睁开眼”、“生产文化双跃进,经济文化齐丰收”等战斗口号,于是仅三天的时间就发动全乡506名文盲全部入了学,造成了田野工地是课堂,到处听到读书声的新气象,在这三个多月的时间里,连续掀起了三次高潮,最后来了个大突击。经过全面测验有127名青年文盲在五月里睁开了眼,非文盲达到了青年总数的85%,比原计划六月一日提前半月实现了青年文化乡。由此同时我们又向全党全民发出了一个戒骄戒躁,乘胜前进,鼓足干劲,力争上游,保证“七一”,突甩文化乡的战斗,经过一个多月的全面大突击,终于在六月十五日扫除了最后的一批文盲共80人,非文盲共计838人,占全乡青壮年总数的81%,基本上扫除了全乡的青壮年文盲,实现了文化革命的第一步,我乡不仅学习出现高潮,而社员在生产方面的干劲也冲破天,全体社员经过七个月的鏖战、苦干、实干,终于打响了今年丰收的第一炮。超过原定亩产327斤的指标。全乡4145亩大小麦平均亩产达到了390斤,光麦季每个劳动月平均分五斤。五十多岁的社员李提云高兴的说:我今年是双喜进门,过去大字不识,现在识了字,能记工算账了,麦子又比前一年分得多,这要不是共产党的领导,真是做梦想不到的事。

这几年来南七公乡的扫盲工作,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实际工作中,也曾遇到了很多问题,但由于其认识到这是党交给的任务,一定决心完成,因而多方面想办法,使问题都及时的得到解决。过去有的干部,对扫除文盲的重大意义认识不足,缺乏领导对这一工作的信心,像干部张青海认为:“扫盲工作不搞可以,生产工作不搞不行”。由于这种思想的存在,因而曾一度放弃村民校的领导,对于这个问题在党委会议上作了专题研究,通过组长以上的干部会议,向下再次作了布置,反复贯彻了扫盲方针政策,着重说明了随着合作化的发展,各方面都需要设置干部和技术人员,就于北七公农业社,在规划合作化领导骨干的情况来看,除了要从有生产经营骨干中选出,区副设置管理委员、区副队长,像组记工员、技术员,再加上合作社举办的民校,俱乐部等所需要的人员,就是120多人,可是合作社除31名高小毕业生能担任一定工作外,还需要90多名,这样全乡就得培养385名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通过教育,扭转了部分干部对扫盲工作的消极保守情绪,他们不但积极领导扫盲工作,而且也实际参加学习,像贾村支书袁进才带头报名入了学,支宣张国彦也动员自己儿子当了民师,这些事实都在群众中造下了良好的影响,使扫盲工作很快的得到发展。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学习时间与中心工作会议的矛盾又发生了争执,有的认为要学习,就别开会和工作。也有的主张干脆别学习。为此,为了妥善安排时间,首先把各种会议进行了分类排队:(一)比较定期性的会议,如党、团生活,社队生产会等,安排在星期六或星期日进行,其余五个晚上或中午休息时间学习,作为一个制度,大家遵守。(二)临时性的紧急会议,研究带有突击性的工作或带有时间性的重大问题,采取两种办法:①先学习后开会,缩短学习时间。②把学习挪到星期六,互相调换。另外有临时需要同大家传达的事情,可占用课前课后进行,不另开会。干部因紧急工作和会议所误的课,就利用工作空隙时间补课,这样保证了学习时间。除此以外,南七公乡还把如何随着农忙季节变更学习组织形式和学习时间作了研究,因而使民校坚持了经常。另外在民校经费的筹措上,南七公乡根据上级提出勤俭办社精神,发动学员拔草养校,并提出了生产回家背筐草的口号,这样在学员的积极努力下取得不小的成绩。南七公乡一个村的干草1655斤,卖给了社里得收入33.1元,解决了民校经费不足的困难,使民校坚持了常年学习。

近几个月来,南七公乡深刻体会到群众没文化阻碍了生产的发展。特别是党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以后,形势的发展使南七公乡不得不放弃加速扫除文盲以适应工农业生产大跃进的需要,进一步满足广大干部群众为开展技术革命而渴望的文化知识。为此南七公乡采取了积极的措施,经乡党委研究,确定一定要做到书记挂帅,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加强领导,统一安排。在具体做法上,首先组成了扫盲跃进指挥部,书记亲自出马挂帅,具体掌握,其他乡脱产干部分包社、社包队、队包人,识字人包不识字人,从乡党委到村支部,从农业社到农业生产队,层层有专人负责,每五天碰头一次,有问题就地解决。把生产和学习作了五统一:统一领导、统一安排、统一汇报、统一检查、统一评比,使生产和学习做到密切结合,互相推动。生产队长也要做到两编制,像组成扫盲组,并选出了组长,进一步启发各社队,争先进,比干劲。如北七公村就是支部书记挂帅亲自出征,团书队长打先锋,文教干部当参谋,教师学生突围攻,领导干部带头学,党员团员做保证的积极行动口号的鼓励下,于五月二十日建立文化村,一马当先向县报了捷。

其次北七公乡结合着当地具体情况,分析了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的关系,并以“发展生产首先需要文化”和“怎样实现生产文化双跃进”为题,展开辩论,批判了右倾保守思想。在提高思想的基础上,摸出文盲识字的底码,制定出扫盲规划,具体写出每个人参加学习的形式和扫除的时间。并将扫盲规划通过群众讨论,贴出公布,这样即使文化人和文盲明确了奋斗目标,也便于群众监督执行。通过这样层层规划,摸清了全乡青壮年文盲和文化力量。除此以外北七公还结合当地没有文化遭遇到困难的实例和学了文化对实现技术革命的重要关系,采用了文盲诉苦、辩论会,个别事用小型座谈等方法,启发群众学习积极性,如北七公村五十多岁的金老板,经过诉苦会坚定了学习信心,她说:“过去(指旧社会)吃不上,穿不上,挨饥受饿,哪能上当呢?如今这多年的睁眼瞎子受到的苦处是无法说了,我一定听共产党的话,下苦心学习摘了我这老文盲帽子。”另外,为促进扫盲任务早日完成,北七公还召开了几次五六百人的扫盲跃进誓师大会,当场各村为“七一”实现文化乡展开了立擂、打擂写决心书,并当场向党表决心“七一”完成任务。374名文化人向党写了保证教好文盲的决心书,这样就鼓起了大家的干劲。

社组织发动起群众以后,就进一步加强了教学和巩固提高工作。首先在学习组织形式方面开展了因人制宜的多种多样的学习形式。按生产队(组)编成54个班组,99人按工作性质,组织了干部组,工地组,炕头组,并将307名学习条件差的包教包学,采用包教牌的办法,将包教小先生和文盲的姓名,写在社木牌上钉在大门口,这样任务明确,便于检查。在农忙时还采用了集中突击,分散复习,地头突击,回家复习等办法,这样不但使学习巩固,而且紧密的结合了生产。在动员一切社会力量这方面,除发挥了共青团,妇会的组织作用外,乡,社党政干部都以身作则的参加了扫盲的具体工作,如党委副书记张礼造亲自给学员上课,南七公支委订立了包教合同,并随身带课本见人就教,这一行动给广大识字人起到带头作用,因此全乡所有小学教师、学生、中、高小毕业生,结业学员1420名都根据各种不同形式的教学,组成了一支宏伟的扫盲大军,其中14名小学教师分担着六个青年班,121人的教学,还组织了19个红领巾包教突击队,283人包教着141名文盲。215名散兵团利用放学回家进行包教。

另外,南七公乡对生产好,技术好,学习好的先进人物也及时通过黑板报、跃进台、光荣匾等办法给予表扬。对已扫除文盲的家庭、社、队,及时发给了文化翻身光荣榜、光荣牌、光荣记等,这样也大大鼓舞了教员学的积极性。

再者南七公乡还组织了全乡干部教师,到北七公村进行了现场参观,通过参观扭转了有的干部教师认为分散学习不顶事的保守思想。同时还展开了三比(比干劲、比钻劲、比创造),四看(一看教文盲数,二看教学质量,三看推动生产,四看服务态度),以此掀起了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的高潮,推动了扫盲运动的顺利开展。

在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发动了民师献计。提出大胆创新,大胆创造,干劲加钻劲,改变教学上三五观点的老一套。通过人人献计,创造了既快又速,又能保证质量的教学方法,①采取单元教学法,小单元扩成大单员,利用同音字以熟带生的办法,集中突击生字,分散复习巩固,这样每天能突五大课,比原来提高四倍。②分散突击生字,隔日集中讲课,这样不但对小先生的教学进行检查,还促使了学员学习的积极性。③对学习进度差的,格外编组,由专业队进行突击,人人负责辅导的方法,提高了识字效率。④除学习省、县编印的教材,还根据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原则,结合本地政治,生产技术,限时编写了补充材料。如讲卫生、抗旱、收麦等,收麦一课,男女社员拔麦干的欢,看谁争模范,精收要细打,颗粒要还家。这种教材很受群众欢迎。他们说:“好懂、好学、好记,不但能识字,生产也能教干劲”。⑤到处布满学习环境,所有农具、家具、村里、村外、屋里、院内,每户门口都能挂满清楚整齐的识字牌和见图识字的小黑板,使人低头抬头都是字,社员们碰头互问、互考已成了见面礼。这样就大大促使了学员们写和练的机会。

随着技术革命的迅速发展,新技术的广泛使用,必然促使群众进一步学习文化科学的知识。为此,对扫盲结业的学员一方面提出读百本书,练千万字,巩固扫盲成果,另一方面还组织了131名结业学员转入了三合一学校(即学政治、技术、文化)继续深造,以适应技术革命的需要。

另外,还在乡所在地以乡为主的建立了一处学校,学员140名,共分三个班,有动力组、农业技术组、会计班,他们现在都热情高涨的每天坚持着学习。

以上是南七公乡1950年代扫盲工作的概括情况。

猜你喜欢
全乡文盲生产
让安全生产执法真正发挥震慑作用
《假文盲》的启示
“新文盲时代”
用旧的生产新的!
下河乡:视察调研全乡重点项目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明证
全民扫盲
用汗水浇灌脚下的土地
微生物发酵生产DHA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