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面临的困境与路径选择

2019-01-15 15:22段连敏
山西青年 2019年1期
关键词:缺位现代化主体

段连敏

(辽宁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我国第一次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作为国家治理内容的一项重大发展战略,这一发展战略得到党和国家密切关注。更好地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对于中国的政治发展、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面临的困境

(一)政府在现实中的缺位

政府治理机制固化,难以构建完善有效的制度体系。一方面是受计划经济时期政府治理行为两种倾向形成的管理型治理模式的影响,造成政府在治理现代化中的缺位。另一方面,不同利益集团诉求不同,每个利益集团都希望其在治理现代化过程中尽可能谋求有利的地位。政府在权衡利弊之后,往往选择的政策波动性不会太大,这就导致政策缺乏创新性,政府的这一行为,既降低其的行政成本,也维护了现有的制度机制体系。这两方面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政府治理机制僵化,政府在现实中的缺位。

(二)社会——市场——政府三者关系契合度较低

当前,“社会——市场——政府”三者之间的关系不能够更好协调有序的发展。在治理主体的过程中,每个主体都承载着不同的责任。社会作为主体之一,在制度中的权力不清晰,导致社会参与不健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主体地位不明确,自身的活动领域划分不明显,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程度低。政府是国家的象征,是由公民让渡而来的公共权力的合法行使者[1],因此,政府作为合理的制度制定者,可以充分保证制度的合法性、强制性,但周期性和延续性较差。对于当前中国来说,清晰主体间权责界限、明确主体角色定位是完备、稳定及有效的制度环境的重中之重。

(三)主流价值的认同危机

中国文化同西方文化之间的冲突,本质就是意识形态的冲突。首先,全球化浪潮使得各国的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中西方文化不断交融、碰撞。由于各国经济发展程度有差异,导致各国文化的输出战略也不尽相同。发达国家利用先进的文化传播技术将本国文化灌输,甚至渗透到发展中国家内部,对发展中国家的主流价值、文化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其次,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发展上升期,对外来新鲜文化表示好奇,这样就出现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的分别,这严重挑衅中国的传统文化价值观。最后,西方国家不断地进行“文化演变”、“文化渗透”,必然会对主流意识形态地领导地位造成不利影响,文化冲突不可避免。

二、中国国家治理现代的实现路径

(一)构建完善有效的制度体系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有效实现离不开政府职能的转变,而且能够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同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政府的作用由主导转变为引导,防止职能“越位”“缺位”,要深化政务公开、深化制度改革、积极地建设公共服务平台,要把提高政府办事效率、规范政府行为与优化全社会环境结合起来,进而促进政府服务的法治化、公开化、规范化,加快政府部门运转有序、高效,完善决策机制。

(二)加强政府、市场、社会协调发展

政府、市场与社会协调的发展。要以政府、市场和社会为出发点,理清三者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这三者的作用,达到国家治理的最佳效果。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就是建立政府、市场、社会三位一体的现代国家治理模式,[2]构建一个与当前经济基础相适应的上层建筑的治理模式。为了实现这一国家治理模式,政府应积极引导市场,通过优化所有制结构实现对资源的有效配置,着手提高自身公共服务能力;市场应该发挥其决定性作用,构建有效的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其引导的功能,对社会进行有效的整合;社会作为国家治理的“稳定器”,有效的对各方利益进行整合,构建利益整合型公民社会。

(三)深化主流意识,促进多元文化融合

一方面,深化主流意识形态内容。在当代,中国要深化主流意识形态,就要将意识形态的发展与时代相适应。积极融入全球化,具备包容性和开放性心态。科学吸收人类文明成果。除此之外,就要有全球化视角,在政治治理方面,西方部分国家在国家治理方面有较早的尝试,早于中国且日趋成熟,政治国家治理具有法制化,制度化和民主化的特点,这就为我们提供了一系列相关理论与实践的借鉴。另一方面,要一切从我国当前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们在接受外来文化的同时,要牢记把握中国的文化,国家治理者也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制度治理国家,[3]要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广泛地吸收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

猜你喜欢
缺位现代化主体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抉择
论碳审计主体
家校协同育人中的缺位、越位与归位
保证学生睡眠,学校家庭社会都不能缺位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农业现代化研究》第五届编委会
监督“裸官”,监察法何时不再缺位?
何谓“主体间性”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