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性格看功业:刘邦与项羽

2019-01-15 15:22
山西青年 2019年1期
关键词:项王项羽刘邦

袁 虹

(山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0)

一个是悲剧英雄项羽,一个是“流氓大亨”刘邦。对于刘邦项羽的性格和功业研究由来已久,最早就有西汉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刘邦项羽的对比和分析,司马迁对二人的评价带有个人情感判断的主观色彩。之后的史学家对于刘邦项羽的研究多集中于对个体的人物性格特点的研究。本论文从刘邦项羽两人的性格和成败的联系对比出发,引用心理学和政治学的理论作为论证依据,进一步分析造成二人性格迥异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深层原因。

一、出身不同,性格各异

项羽是项氏名将之后,性格中武将的骁勇和耿直受到严谨家庭教育的极大影响,并且这种贵族家教环境引导着他形成高度道德主义,毫不妥协和桀骜不驯的人格特质。刘邦出身微寒,世代农民出身的他努力想要改变自己的现状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豪迈情怀的刘邦加上他市井平民无赖的一面,使得他的性格中多了审时度势和善于变通的基因。凭借自己超凡的交际能力达到了步步高升的政治目的。

二、行为处事不同

(一)勇而寡谋与审时度势

项羽是将才,懂得用兵打仗,只会斗力不懂斗智。战场上的巨人,政治中的矮子。他的残暴杀戮和勇而寡谋一路上为自己培养了不少敌人。但刘邦不同,他懂得为大益舍小利,隐忍自持。刘邦入关咸阳之后,为了笼络人心塑造自己的仁义君主形象,与诸县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刘邦的这种与人为善的做法抓住了社会需要的核心力量。

(二)优柔寡断与决断如流

鸿门宴上“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项羽的软弱和妇人之仁,他做不来帝王之术中的为达目的,无所不用其极。刘邦在面对项羽大军进攻讨伐的时候,能够把握时机,决断如流。鸿门宴上,反被动为主动,刘邦的容忍力,战斗力自律方面有巨大的潜力。面对唾手可得的利益,刘邦毅然的选择了放弃据守关中。

三、用人策略不同

(一)嫉贤妒才与知人善任

项羽不能够礼贤下士,虚心受教。表现出对下属更大程度的控制欲,这也正是他的短板。他对儒生的偏见让他无法忍受自己的意见遭到读书人的驳斥。刘邦出身寒微,性格中的外向性,亲和性,使他善于建立与他人的密切关系。他不仅有出色的人际关系,而且有卓越感知力把每个人放到自己的合适的位置上发挥他们的才能。他为自己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智囊团:前线有韩信,后勤有萧何,军中参谋有张良;冲锋陷阵有樊哙。软实力的强大也是他最终夺取天下的重要筹码。

(二)重武轻儒与赏罚分明

项羽弃文从武,多年征战沙场,他认为男儿有志应该征战沙场,入咸阳称霸分封之时,将大部分的要地都分给了身边的武官,而谋臣则很少。曾有儒生劝他称霸关中,项王闻之,烹说者。对儒生施以暴行引起了众人的不满,团队集体里最怕的就是持久而普遍的泄恨,矛盾自然越积越多。刘邦是一个卓越的政治家,他懂得如何管理这个庞大的用人单位。用人不计前嫌,赏罚分明。彭城大败后刘邦逃亡,险些死于季布刀下,但是季布后来归于刘邦麾下,并且“拜为郎中”。刘邦赢得了下属的信任感,也避免了团队内部的矛盾。

四、性格决定命运

(一)性格导致不同的政治思维

项羽尚武的特质使得他在政治上寡谋轻信,刚愎自用。但刘邦长期处在社会底层,世故老成。项羽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家,他少了政治家的运筹帷幄,小不忍则乱大谋。他没有领悟到“留的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道理,最后自刎乌江。而刘邦收买人心、隐忍奋起、礼贤下士,多年的处事之道教会他凡事不到必要时刻不冲动鲁莽。

(二)性格导致不同的目标定位

项羽胸有大志但是志不在帝王,只想要成为一个光明磊落的英雄,他要的不是万人之上的尊荣,而是家国振新和敬仰尊重。刘邦出身微贱遭受家人的冷眼,他看到极高地位的无限尊荣,无限向往,他想要实现的是至高无上的帝王梦。性格导致的目标差异,造成了他们不同的选择和不同的结局。

五、结语

刘邦是成功的枭雄,项羽是失败的英雄。历史皆有各自的评说,客观的来看待这段历史,打败了我们对历史成败的刻板印象。“时势造英雄”这个时代造就了他们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性格导致他们不同的命运。通过对时代人物的人格对比探究,为以后的历史人物研究提供政治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研究方法和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项王项羽刘邦
外黄小儿说服项羽
项羽为什么不肯定都关中
刘邦:我的脚丫子呀
项羽虞姬
《史记·项羽本纪》(节选)
四面楚歌
刘邦记嫂之恨
刘邦斩丁公
梦遇项羽
亚父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