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道德和学术诚信问题研究

2019-01-15 15:55孟庆玲
山西青年 2019年21期
关键词:政策法规不端学者

孟庆玲

(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辽宁 锦州 121000)

坚守学术道德,弘扬学术诚信,抵制学术造假,捍卫学术尊严是每一位学者的基本职责,同时也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所赋予每一位学者的时代使命。因而有关学术道德和学术诚信问题研究显得尤为紧要迫切。

一、明晰学术道德和学术诚信内涵

(一)学术道德内涵

学术道德的涵义指“学者在学术活动中逐渐氤氲化成的自觉遵循的规范和准则”[1]。由此得知学术道德主要内涵三个层次。

(二)学术诚信内涵

我国有关学术诚信的正式定义是:“学术诚信也称为科研诚信或科学诚信,是指学者应实事求是、不欺骗、不弄虚作假,必须恪守科学价值准则、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活动的行为规范”[2]。

(三)学术道德和学术诚信关系

首先,学术道德是学术诚信的基础。

其次,学术诚信是学术道德的体现。

然后,二者的概念是等价的。

最后,二者的关系发展具有时代性。

二、正视学术道德和学术诚信问题

国内外学术界常以“学术不端”来概括学术道德和学术诚信方面出现的问题。

(一)何谓学术不端?

我国科技部、教育部连续几年分别发布了规范学术行为的规定:学术不端行为包括抄袭、剽窃、伪造、篡改等违反学术规范的行为。[3]

(二)学术不端表现

1.捏造篡改

2.抄袭剽窃

3.违反伦理

4.重复发表。

5.不当署名。

6.其它学术不端行为,包括对学术经费、数据、软件、仪器设备、文献资料等的不当占有或损坏,也包括放缓项目的审查,放慢项目的评价时间,或者提出毫无理由的推断,抑或设置重重障碍,通过不正当的途径获取学术荣誉或奖励等[4]。

(三)学术不端成因

1.经济利益驱使。风险成本低,利益收益大,致使其道德沦丧、诚信缺失,学术往往成为达到追逐名利的工具。经济利益驱使成为学术不端产生的根本原因。

2.学术能力不足。学术能力不足容易造成学者抄袭剽窃、篡改数据、低水平研究、论文发表水平有限、力所不及等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学术能力不足是学术不端发生的重要原因。

3.评价机制不完善。目前一些高校和科研院所等以论文发表的数量作为学者职称评定、奖励等级和人才认定的标准,而且论文发表的层次唯“核心期刊”、“SCI”、“EI”等为主,这种盲目追求学术成果数量而不问质量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者的工作压力,很可能导致其为达到目标而引发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

4.监督教育不到位。部分学术共同体学术道德、学术诚信意识不强,而我国对学术不端行为,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教育,增加了学术不端行为发生。

5.政策法规不健全。之所以会出现学术不端,主要原因是缺乏有效制止学术不端行为的政策法规制度,导致部分人胆大妄为,造成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

6.技术和服务滞后。防止学术不端的技术和服务跟不上学术发展的时代需要,查重软件存在着不科学、不完善的特点,不利于学术研究的深入发展。

三、建构学术道德和学术诚信体系

(一)制定学术不端标准

制定科学的学术不端标准,与时俱进,才能够有效地打击和遏制学术不端。

(二)强化学术能力培养

应加强学者学术能力的培养,提升其学术工作的信心。

(三)完善学术评价机制

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应努力推行分类评价和开放评价体系,不再以科研项目、经费数量、专利数量作为评价学术人员的硬性指标。同时建立开放的学术评价机制,还可邀请国外专家会同国内学者联合共同评审。

(四)开展监督诚信教育

首先,开展有效监督。这样学术不端行为很难发生。

其次,开展面向学生的教育。为他们以后走向社会树立良好的道德标杆。

然后,开展针对学术共同体的教育。开展学术诚信专题巡讲,组织学术诚信教育交流研讨,加强师德建设,促使师生、学者摒弃学术不端。

(五)健全学术政策法规

政策法规具有方向性和指导性等特征,学术政策法规内容应范围广泛、做到细致划分。

(六)提升技术服务水准

高校和学术机构等部门应开发更为先进的、统一的、权威的供学术主体共享的查重软件。

四、坚定学术道德和学术诚信理念

学术界拥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学术诚信,才能够端正学术行为、净化学术环境、维护学术秩序、彰显学术公信力。坚守学术道德、弘扬学术诚信,有利于全社会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也有利于我国的自主创新和科技事业的发展,因而我们要始终不渝地坚定学术道德和学术诚信理念,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整个学术界的道德和诚信体系的建成指日可待。

猜你喜欢
政策法规不端学者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关于采用《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的声明
政策法规
论文作者学术不端行为类型
《中国粮油学报》关于学术不端稿件的认定和处理办法
对中药类保健食品的认识及研究开发策略
黔东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法规实施评估研究
学者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