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传统文化教育在大学生文化自信建设中的意义和路径

2019-01-15 15:55张红梅李木子
山西青年 2019年21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传统大学生

张红梅 李木子

(河北外国语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91)

对于文化自信而言,其主要包括民族文化自信与传统文化自信。自我国改革开放之后,现代文化得到了不断的发展,高校逐渐忽视了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致使许多学生会觉得传统文化非常陌生,再加之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与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强力冲击,许多大学生会对西方文化盲目崇拜,导致其文化自信严重缺失。所以,在新时期的教育背景下,高校必须注重对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通过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强化其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得到文化自信的提升。

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文化自信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文化自信指的是一个人对自己民族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文化传统、文明渊源、价值体系、精神追求等具有强烈的自豪感和认同感,且愿意自觉的传承与发扬。无论是哪一个民族或者国家的文化自信均建立在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开拓之上,所以,文化自信的建立必须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高校是传播与发展传统文化的主要阵地,作为年轻的一代,大学生是未来建设的中坚力量,因此其文化水平与道德素养直接关系着社会的发展,关系着复兴中华民族的梦想是否能够实现。大学生必须不忘“本根”,倘若脱离了民族传统文化就等于切断了文化命脉,进而必将失去民族文化根基和精神特质,更不要说文化自信的建立。传统文化是大学生建立文化自信的根基,文化自信的培养也不能脱离传统文化这片肥沃的土地[1]。

二、传承传统文化,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一)将传统文化贯彻在具体教学活动中

对于大学生而言,其了解传统文化最主要的途径即是接受学校教育,所以,教育部门专门制定了《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现阶段,一些高校过于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且高校中从事专业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师也并不多。高校应该高举弘扬传统文化的旗帜,并清楚的认识到传统文化在学生文化自信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积极完善传统文化课程,做好该课程的教育工作。在高校设置的一些必修课程中,虽然也涉及到了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但却不够系统、全面。现有课程结构与课程设置已无法满足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需求,致使许多学生根本不了解传统文化,更不要说建立文化自信。所以,高校应该开设一些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必修课程,弥补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也可以让一些拥有传统文化知识的教师开设相关选修课程,以此使现有课程得到强化。通过科学、系统地设置传统文化课程,让大学生可以更多地接触传统文化,并对其产生一定的自豪感和认同感[2]。

(二)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活动中

作为高校最基本的一项文化环境,校园文化具有较强的导向性,在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中日益突出,且潜移默化的向学生进行价值引导和文化熏陶。所以,要充分借助校园文化积极宣扬传统文化,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高校应该在校园的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当中充分挖掘传统文化,并将其融入到校园文化活动中。例如,在进行环境建设的时候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在制度文化中增添传统价值理念等。与此同时,高校也可以举办一些与传统文化相关联的校园文化活动,如专业讲座、学生社团等。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的教育背景下,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已成为高校教育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高校应该积极加强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知识和理念的熏陶和培养,从而使其能够建立文化自信,得到全面发展。通过将传统文化贯彻在具体教学中、融入到校园文化中,并借助网络媒体积极宣扬,大学生能够更好地传承并发扬传统文化,从而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奠定扎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传统大学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安徽省巢湖市老年大学校园文化 硕果飘香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