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当代青少年认知特征的博物馆展示设计思考

2019-01-15 15:55杨丽媛
山西青年 2019年21期
关键词:陈列展品形式

杨丽媛

(昆明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云南 昆明 650214)

一、前言

博物馆教育已经成为仅次于学校教育的重要教育形式,作为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承担青少年教育的使命。分析当代青少年的认知特征,有利于针对国内博物馆存在的不足,提出更加合理的展示设计,能够更有效地发挥博物馆的第二教育意义。

二、当代青少年认知特征

(一)具有一定观察力

当代青少年受现代庞大信息化的熏陶,对周围事物更具洞察力,且洞察可持续时间较长,精确性、完整性和系统性方面更突出,对博物馆展品更容易形成自己的看法,但在博物馆参观中仍较依赖成人,仍具有被动型。因此,博物馆的展示中仍需进行引导和启发。

(二)逻辑思维需感性经验支持

随着年龄的增长,当代青少年具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但初中阶段很多成分依赖于经验性,即逻辑思维需要感性经验的支撑。到了高中阶段,逻辑思维能力逐步提升,直至青年期辩证逻辑思维才能更加完善和成熟。因为青少年已经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眼前事物进行抽象概括,因此博物馆的具体展品可以作为青少年的抽象概括结论。

(三)想象力日益丰富

随着知识获取渠道及内容的多样化,当代青少年的想象力也日益丰富,对“自然新知、科技探索”有极度喜爱。随着年龄增长,幻想中的现实性成分越来越高。初中生的幻想多于理想,有的也含有空想部分;高中阶段,学生创造想象力发展更快,开始把创造想象同创造性活动联系起来,对理化实验及某些科技活动逐渐产生浓厚的兴趣与爱好。因此,博物馆展品内容应具有充分历史依据,并创造一定的想象环境。

三、青少年博物馆教育现状

(一)展示主题多为“专家意识”

不论是基本陈列还是临时展览,“主题”是博物馆陈列展示永恒的“灵魂”。然而,我国多数博物馆在展示时,“专家意识”成了博物馆陈列设计的绝对主导,展示学术性较强,通俗性不足,使众多参观者仅能被动认识展品,尤其青少年的逻辑思维能力与“专家意识”距离甚远,远不能达成共识。

(二)展示内容设计不易接收

博物馆教育的使命是吸引各阶层各地方观众进入博物馆参观。但很多博物馆的陈列内容除了展示物便是说明牌,且说明牌仅简单罗列展品的名称、年代、出土地点等基本信息,而语音导览系统介绍的内容多为生涩的专业知识。前来参观的青少年受知识的限制,专业性的欠缺,很难接受陈列内容。

(三)展示形式设计单一

我国博物馆的展示形式单一多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博物馆体系相似,结构刻板;二是限于静态陈列,现代传媒技术没发挥应有应用。而青少年是活跃的群体,仅靠听觉或者视觉掌握知识,虽能产生短时记忆,但不能形成长时记忆,更不能理解知识。

四、基于当代青少年特征的博物馆展示设计思考

(一)展示主题贴近青少年生活

青少年观众好奇心重,但注意力易分散、精力易耗竭。陈列展览不应追求面面俱到,而应该抓住展示重点,并多利用通俗易懂的陈列展览来阐释陈列主题。这样的陈列展览更容易提升青少年群体在参观中获取实物信息与探索引申含义的信心,进而获得青少年观众对博物馆的教育的认可。

(二)展示内容贴近青少年认知

当代青少是个思维活跃、认知丰富的群体,贴近青少年的认知更有利于博物馆教育的发挥。“秦始皇兵马俑全国巡展”在杭州展出时别出心裁运用了卡通画的展示方式,受到了广大青少年群体的好评。应用形式新奇又显活波的方式,更易于青少年接收。

(三)展示形式丰富多样

博物馆教育可以通过丰富的形式来吸引青少年,由被动学院向主动学习升华。博物馆要注重陈列展览的形式的创新。同时,陈列设计应该考虑到青少年观众的思维特点与认知方式,应该结合声、光、电与现代传媒技术等手段吸引青少年观众的关注,并能在短时间迅速有效的传播出博物馆的教育信息。

猜你喜欢
陈列展品形式
中国货币通史陈列
2022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展品展示第2辑
中国货币通史陈列
2022 年本刊可直接使用缩写形式的常用词汇
展品被盗了
毓庆宫惇本殿明间原状陈列的复原
组合与构建
小议过去进行时
气象科普展品创新设计的思考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