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黑水间的抗日英雄周保中

2019-01-15 21:12张宇琪
时代人物 2019年32期
关键词:游击战争斗争抗日

□文|张宇琪

(作者单位:吉林省长春理工大学)

周保中的一生,充满了光辉与传奇,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他远赴东北领导抗战,九死一生,经历了完整的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并且看到抗战获得最终成功和新中国成立。

在东北抗联的十四年苦斗中,中国共产党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领导中国人民在白山黑水间,与日本侵略者对抗到底,书写了一部艰苦卓绝、可歌可泣的斗争史,并带领人民群众取得最后的成功。在东北抗联的十四年斗争中,周保中等一大批共产党为抗日战争的最后成功,发挥了不可缺少的作用。毛泽东对周保中给予高度评价:“保中同志在东北十四年抗日救国斗争中写下了可歌可泣的诗篇。”[1]

救国之志的萌芽时期

周保中,白族,云南大理人,由于家境贫寒,早早就辍学,在目睹了封建军阀和地主欺压贫苦百姓,他敢于挺身而出,声张正义。1917年周保中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影响,参加了“靖国护法战争”。此时的周保中在思想上形成共产主义,他的脑海里充满着“军国主义”、“从军出头”的想法。直到 1919 年,周保中的思想悄悄发生了变化,他开始对现实政治不满。究其原因,是当时军阀割据混战,环境复杂,广大劳苦群众被剥削和压迫,周保中开始渴望渴望民主自由、独立解放。“同时,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新的苏维埃制度也在鼓动着我。”[2]1926年7月周保中参加国民革命第六军,在北伐期间参加并指挥了许多斗争,如攻打长沙、占领南昌、突袭雨花台等,积累了丰富的战斗指挥经验。1927 年 4 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肆意屠杀共产党人和一心向党的革命群众,大革命走向低潮。三个月后,汪精卫发起“七·一五”反革命政变,这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大革命失败,国民党开始在全国各地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大量意志不坚定的共产党人退党、退组织,以求活命,在这种紧急、危险的关头下,周保中却在第六军的政治指导员郭德昭的介绍下,义无返顾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8 年,党中共中央遣派周保中赴苏联的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军事理论,在苏联学习时期,周保中不仅加深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理解,还在党内的多次斗争中选择了正确的路,禁受住诸多政治考验。在1930年的反托洛茨基斗争和“清党”运动中,周保中被打成“托派分子”,并被革除党籍,送到工厂劳动,但他并未屈从,坚决不妥协,同王明宗派的错误观点做斗争,上书斯大林和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申诉,通过不懈努力,最终沉冤昭雪,取得平反。

日本帝国主义妄图灭亡中国的野心蓄谋已久,在1931 年发动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大规模入侵中国,短短几个月之内,东北地区的主要城市落入敌手,东北人民掀起抗日浪潮,周保中在中共驻共产国际的指示下回到祖国。中共中央发表声明,严厉谴责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为,誓将维护民族利益。并提出组织东北人民开展游击战争、共御外侮。周保中具有丰富的革命战斗指挥且受到过马克思主义的熏陶,是一名意志坚定的革命战士,中共中央军委决议将他派往东北战场,去领导和组织东北抗日游击战。所以说周保中来到东北,这是一种现实选择,从此,开始了长达十四年的抗日游击战争。

提出“小群游击队活动”和“游击根据地之建立”概念

周保中在总结游击战争实际经验基础上,提出“小群游击队活动”和“游击根据地之建立”的概念。“小群游击队活动”,是指我方军事力量与敌方军事力量相差悬殊,且强于敌方军事力量时,可以采取普通意义上的游击战来攻打敌方的弱点,而当敌方军事力量强于我方军力量时,则可以运用“小群游击队活动”,这种游击战争的方式十分灵活,在化零为整和化整为零中彼此相互转换,灵便地应对敌方,开展斗争。而“游击根据地之建立”是周保中从实际状况出发,认真研究了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性质及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原始森林面积大的自然地理环境,两方面相结合,对东北抗日游击战争具有指导意义。东北地域的抗日军队力量在不断壮大,敌人的围剿愈发频繁,要想建立起长期的、稳固的根据地几乎是不可能的,而“游击根据地”的特点就是:不固定,要从敌人的实际动向出发,侦查和判断敌人的动向,一旦敌人向我方发动攻击,及时撤离,敌动我动,建立起小块、临时的根据地。在后面周保中去领导吉东地区的游击战争时,也同样采取了这种战略方针,使东北游击战可以长期坚持下去。

重视士兵教育和干部培养

在抗日战争中,周保中注重对士兵的政治教育。在同盟军各部队中,设立了政治指导员制度,从制度上加强政治教育。在部分部队里成立识字小组、政治研究班等。并建立了士兵代表大会、士兵委员会等组织,力求从政治上、文化上、思想上等多方面增强部队工作。在周保中的不懈努力下,一方面使队伍制度更加完整,另一方面提升了整个部队的战斗素质,使他们的革命态度更加坚定,矢志不渝的冲在抗日的第一线上。

此外,他经常教育士兵,要时刻保持气节,随时做好为民族解放而献出生命的准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坚持革命的态度,时刻记住自己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怕苦不怕难。在战地日常生活中,周保中从不以长官的身份自局,不搞特殊化,以身作则,与士兵们同甘共苦。他经常鼓励士兵们,不要放弃,克服困难,争取抗战的最终胜利。

对于干部,周保中的要求更严格,主要进行军事教育。为了提高干部的作战水平,周保中经常进行战略教育、战术教育、射击等。 1942 年 8 月1日,经共产国际批示,抗联教导旅组成,周保中任旅长。在政治上,周保中带领抗联将士们开展文化知识学习和娱乐活动,如进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游击战经验教训总结、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教育,促进战士知识水平提高和政治学习进步。在军事上,周保中会提前定制好训练计划,指导教导旅进行系统化、现代化的军事训练,同时注重细节方面的训练,他要求抗联战士们学习射击原理和法则,掌握步枪、手枪、迫击炮等的内部结构和机能。周保中组织的军事训练比较全面,分普通训练和特殊技能训练。普通军事训练为侦查、射击、爆破、刺杀、投弹等传统基础项目。特殊技能训练,主要是跳伞和滑雪。周保中身先士卒,多次以普通士兵的身份亲自参加跳伞训练,起到带头作用。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3年 1 月 26 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共中央的名义发出了《“一·二六”指示信》,指示信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左”倾关门主义的负面影响,指出由于日本侵略东北,东北的民族矛盾迅速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应当在东北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总策略。[3]

东北党组织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通抵御日本侵略者,建立起最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尽最大可能推进东北地区抗日斗争局势的开展。

周保中作为东北抗日斗争的重要领导人,他始终毫不动摇地推动马克思主义传播,执行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克服党内出现的困难,团结和争取其他抗日力量,用宣传的手段来激发东北地区人民大众的抗日激情,共同抗日。

为了贯彻党的抗日统一战线战略,周保中通过实际举动积极联结各方武装力量。为此,他冒着生命危险,成功进入自卫军内部,向自卫军的头领们提出切实可行的抗日政策,从实践出发,分析自卫军与敌人的军事情况,提出主动出击的建议。除此之外,并做了很多宣传工作,极力修复自卫军与群众的关系,减轻民众负担,发动民众抗日,实行统一战线共同御敌。1932年7、8月间进入到救国军后,周保中亲自制定抗敌计划,并率领救国军在对抗日伪军的作战中取得了多次胜利,救国军的战士们清楚地认识到周保中坚定的救国决心、出色的军事才能,而且他从心底关怀士兵、维护群众,很快就博得了他们的信赖和拥戴,使共产党在救国军和人民群众中的影响扩大。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有心分化和离间中,自卫军与救国军矛盾激化,而周保中在两军之间起“桥梁”的作用,做了许多联结团结的工作,促进了两军在抗日的基础上联合起来,使敌人的阴谋瓦解,使抗日统一战线工作成功展开。

周保中在十四年艰苦卓绝的东北抗日斗争中,不忘初心,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彻并执行党的路线,毫不动摇,始终扩大抗日武装力量,以东北战场实际与马克思主义向结合,为东北解放奠定了基础,并且为东北抗战的成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猜你喜欢
游击战争斗争抗日
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胜利暨新四军组建8855周年论文评选揭晓
抗日小英雄杨杨
抗日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强迫症患者的孤独斗争
革命者的斗争精神
以斗争精神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正当防卫正当斗争
东北抗日联军遭遇重大挫折的客观性分析
抗日英烈马威龙
爷爷的抗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