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肠镜下钛夹联合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大肠息肉的效果观察

2019-01-15 22:13王波辽宁省大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医院内三科辽宁大连116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2期
关键词:肠镜大肠穿孔

王波 辽宁省大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医院 内三科 (辽宁 大连 116000)

内容提要: 目的:探究大肠息肉患者在高频电凝电切除术基础上实施钛夹辅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共收集88例大肠息肉患者参与研究,所有患者均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入院,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4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取无痛肠镜视野下的高频电凝电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基于对照组治疗方案加行钛夹治疗,对两组患者出血、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出血、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息肉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治疗采取无痛肠镜下联合应用钛夹、高频电凝电切除术效果理想,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情况,规避复发风险。

大肠息肉是临床常见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较高。该疾病是所有向肠腔突出的赘生物的统称,可分为肿瘤性和非肿瘤性两种类型,前者是癌前病变的提示,与癌症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与癌发生关系密切,是癌前期病变的提示,是患者健康的安全隐患之一,因此对其进行有效治疗意义重大[1,2]。高频电凝电切除术是现阶段该疾病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案,但是该种方案易引发出血、穿孔等并发症,为有效规避此类并发症的发生率,本院在术中采取金属钛夹进行止血处理,效果显著,现做出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共收集88例大肠息肉患者参与研究,所有患者均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入院,并伴有不同程度下腹闷痛、肛门坠胀、便秘、血便等临床症状及体征[3]。研究已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对研究知情,且已自愿签署同意书。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4例患者。对照组中男31例,女13例,年龄22~71岁,平均(47.6±3.5)岁,观察组中男28例,女16例,年龄23~73岁,平均(48.1±3.3)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计算无显著差异,即可开展对照研究(P>0.05)。

1.2 方法

观察组行无痛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除术联合钛夹治疗,术前行常规血液、肝肾功能、心功能以及凝血功能检查,阿司匹林、非甾体抗感染药物、抗血小板凝聚药物患者术前需停药至少一周,术前1d饮食以半流质食物为主,并口服温开水与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混合物共2000mL进行肠道清理,保证手术视野。术前至少禁饮6h。

手术具体操作:帮助患者呈左侧卧位,双腿呈屈曲状,经鼻给氧,实施心电监护,行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静脉全身麻醉,在无痛肠镜视野下对息肉大小、位置进行明确,根据不同类型息肉实施不同手术处理:①广基息肉,首先注射肾上腺素及生理盐水与于其黏膜下方,息肉完全抬起后使用高频电凝电切实施切除处理;②带蒂息肉,直接对息肉进行圈套并行高频电凝电切切除。切除息肉后,经由肠镜活检孔在患者肠腔内放置金属钛夹,待钛夹到达指定位置并合理张开后使用推送器调整方向,将钛夹两臂在正常黏膜上进行固定,保证钛夹垂直于黏膜,按压负压吸引设备以及钳柄将钛夹收紧,闭合创面。

术后患者需卧床休息,同时应禁食24h,常规静脉给药保证抑酸、补液、预防出血。患者术后不可进行剧烈运动。对患者术后是否发生腹痛、腹胀、血便等情况进行观察。

对照组患者术前准备及高频电凝电切除术操作同观察组,本组不实施钛夹辅助治疗方案。两组患者术后均行3个月随访。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出血情况、并发症以及术后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过程中择取17.0版本的统计学软件SPSS对研究中涉及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对比,计数资料(%)行为χ2检验,P<0.05时,判定本次实验统计学意义成立。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术中严重出血2例,术后便血4例,迟发性出血2例,共发生出血情况8例,发生率18.18%;观察组患者无术中严重出血和术后便血,仅1例迟发性出血,共发生出血情况1例,发生率2.27%,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647,P<0.05)。

对照组术后肠道穿孔6例,感染4例,并发症共10例,发生率22.73%,观察组术后无肠道穿孔,感染1例,并发症共1例,发生率2.27%,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156,P<0.05)。

对照组术后经3个月随访息肉复发6例,复发率为13.64%;观察组术后经3个月随访无息肉复发,复发率为0,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390,P<0.05)。

3. 讨论

大肠息肉在我国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其发病与家族遗传、炎性增生等因素有关,同时不良的环境以及饮食习惯也是引发该疾病的相关因素[4]。部分大肠息肉是癌前病变的一种显示,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患者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有些患者因伴有其他疾病,导致常规外科手术治疗难度较高,影响了临床疗效。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以及医疗水平的提升,高频电凝电切除术逐渐发展成熟,其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在临床中的应用愈加广泛,当前该种治疗方法在大肠息肉的临床治疗中得到普及,效果显著,发展前景良好,但是该种治疗方案的缺点是易造成患者肠道穿孔或出血,对手术效果产生了不良影响[5]。这就需要针对其缺点进行研究和弥补,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穿孔及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钛夹是预防高频电凝电切除术后穿孔、出血等并发症的有效方案,钛夹的应用能够夹紧出血部位的小血管以及周边组织,阻断血液在此处的流通,该种止血方案对患者机体功能无伤害,且术后2周内会因为局部组织肉芽的形成为自然脱落,并经由患者肠道排出。但是为了最大程度的发挥钛夹的作用,需要注意以下事项:①做好术前准备工作,保证肠道清洁度;②医务人员必须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明确高频电凝电切除术和钛夹的操作方法和功能;③控制好电凝时间,保证电切效果;④钛夹应用的数量以患者电切后创面、残蒂面积为依据,面积小可使用1枚钛夹,面积过大可使用2枚及以上钛夹。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高频电凝电切除术基础上使用钛夹止血,该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钛夹可有效预防出血情况的发生,对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大肠息肉患者实施高频电凝电切除术联合金属钛夹治疗效果理想,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还可有效降低息肉复发率,有利于患者健康的恢复,因此该种治疗方案可在临床中进行应用和普及。

猜你喜欢
肠镜大肠穿孔
大肠癌高危人群肠镜依从性的护理干预模式与效果分析
和爽联合莫沙必利在肠镜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效果
无痛肠镜下高频电凝切除结合黏膜下注射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效果分析
大肠憩室是什么病
外伤性鼓膜穿孔的护理效果
大肠变懒了
大肠变懒 了
鼻石致鼻中隔巨大穿孔1例
頤和園十七孔橋再現“金光穿孔”景象
做肠镜其实并没有那么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