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做人的底线

2019-01-15 22:22本刊编辑部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19年9期
关键词:许衡法纪界限

本刊编辑部

“不要突破做人的底线!”这是记者到企业采访经常听到的一句话。记者认为,这句话是对己的自律、对人的忠告,也是向全社会发出的呼唤。

人生在世,做人做事都有最起码的基本准则,这个准则就是底线。底线是做人的基石、做事的警戒线,不能触碰,更不能逾越。跨过去一步,就发生了质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员干部要守住做人做事的底线,并具体指出要守住法律底线、纪律底线、政策底线、道德底线。能不能守住这四条底线,是衡量党员干部合格与不合格的“分水岭”,是做合格党员最起码的标准。

习总书记的指示意在强调党员干部守住底线、要起模范带头作用。但这不能理解为不是党员干部就不需要这么做了。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守住底线的问题。因为人在世上要生存就得遵守生存法则,就得分清是非界限。善与恶、美与丑、正与邪、优与劣等等这些界限原本都是做人的基本常识,它涉及到法律底线、道德底线、行业底线、职业底线,无疑都是必须坚守的底线。但令人痛心的是,当今社会有不少人的这些底线都失守了,贪赃枉法、巧取豪夺、坑蒙拐骗、诚信缺失、荣辱颠倒、投机钻营等等行为,严重破坏着社会风气。呼吁全社会坚守做人的底线时不我待、迫在眉睫。

一个人没有了底线,就会胆大妄为;一个社会没了底线,就会乱象丛生——企业会制假售假,伤天害理;学者会见利忘义,指鹿为马;官员会以权谋私,贪污腐化;警察会刑讯逼供、制造冤案;法院会颠倒是非、草菅人命——底线就是文明社会的生命线。

党有党纪,国有国法,村有村规,民有民约。可有些人就是不把这些法规法纪放在眼里,我行我素,最终走向了违法犯罪的不归路。守住底线,首先要对法纪有敬畏之心。

元代大学者许衡一日外出,因为天气炎热,口渴难耐。正好路边有一棵梨树,行人纷纷去摘梨解渴,只有许衡一个人不动。有人就问他,你为什么不摘梨呢?许衡就说了:“不是自己的梨,怎么可以随便摘呢!”那人就笑他迂腐:“世乱,此无主。”许衡说:“梨虽无主,我心有主。人所遗,一毫弗义弗受也。”这心之主就是做人的底线。

良心是一个人做人的底线,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做人的良心是不应该缺失的。良心不可欺,无论做何种事情,要于人于己问心无愧。不要以为自己的劣行很巧妙,不会有人知道;即使无人知晓,还有自己的良心在悄悄地记着一笔账。一个人应该时时审查自己的良心,做每件事、说每句话都要看看是否伤害了别人。这样一辈子才能活得坦然,否则就会活在良心的不安和自责之中。

崇高境界不一定人人都有,但底线却不能旦夕缺失,因为底线是最后一道防线。你可以不高尚,但不能无耻;你可以不伟大,但不能卑鄙;你可以不高雅,但不能下流;你可以不博学,但不能无知;你可以不奉献,但不能贪占;你可以不做伟人,但你不能不是人。你做不了光芒四射的太阳,但也别做内心阴暗的黑洞;你不必流芳千古,但不能遗臭万年。为人一世,当做一个真正的人,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

猜你喜欢
许衡法纪界限
界限
间隙
过去
浅析法纪理念促精准扶贫工作落实策略探究
加强法纪修养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破次元
区别
试论高职院校学生法纪安全教育的具体实施途径
心中不可无“主”
从“三个结合”入手 扎实搞好法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