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理论下老人越轨行为研究*

2019-01-15 15:55范颖慧蔡姝豪顾思义
山西青年 2019年21期
关键词:越轨标签群体

陈 琰 范颖慧 蔡姝豪 顾思义 高 洁 王 鑫

(淮阴工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3)

我国目前仍处于老龄化社会阶段,社会转型下的老龄化问题已成为社会热点问题,老年人群体越来越受到关注,老人形象也愈加丰富化。

网络技术的发展促使社会事件传播变得快速,也促进了“参与式社会”下个体成员对社会事件的积极讨论,使得涉老事件在公众视野中一件接着一件出现,老年人形象在舆论中愈发变得负面化、多元化、模糊化。彭宇案是“推倒”老年人形象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此后,一系列“碰瓷讹人”、“公交霸座”、“广场舞扰民”等事件频频引发社会舆论。从尊老敬老的传统价值观到“老人变坏”抑或“坏人变老”的社会讨论,已形成了一种既定的社会现象,这种现象对老人群体乃至社会都会造成较大的影响。

因此,本文以标签理论为研究视角,探究老年人越轨行为的原因以及如何防范老年人越轨行为。

一、老人越轨行为概念的界定

国外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杰克·道格拉斯关于越轨行为的定义,他认为越轨行为是一个违背社会主流价值理念和规矩的行为,主要表现为违法犯罪行为、违反社会规则制度以及规范等个人行为。

国内学者张明德和刘长顺从整体的角度阐述越轨行为的概念,把非理性的社会行为界定为越轨行为,是一种与道德和法律规则相违背的行为。本文结合国内外学者研究以及中国转型期下老人的特殊表现,认为老人越轨行为是违反社会规则或社会习俗的行为,是一种反社会主流价值理念的表达方式。媒体报道的老人事件基本聚焦于老人不道德行为,因此笔者将老人越轨行为界定为老人日常表现的不道德行为。

二、标签理论与越轨行为

标签理论(labeling theory)也被称为社会反应理论,该理论的提出最早是受到了符号互动理论的影响。标签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人们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发展会将一部分人进行标签,并将其视为越轨者。如果这部分群体认为身上存在的标签是正确的,那么他们也会认同自身存在的标签,并且会按照标签做出更多的越轨行为。由此可以看出标签理论下的越轨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群体对于另一部分群体的定义。标签理论提出之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对于越轨行为的研究。在以往的对于越轨者越轨的研究过程中,学者们的研究重点集中在了越轨者本身的行为研究上,而标签理论的提出使人们意识到越轨者越轨的原因不仅仅包含了其自身原因,也会受到外界其他行为人的影响。社会其他群体的行为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越轨者的越轨行为。

除了相关理论的提出外,学者们又进一步研究了越轨行为标签化的产生原因。发现越轨标签之所以会产生,主要源于以下几个原因:首先,是越轨者已经违反了相关的社会规则,社会在对其进行评价时就会对越轨者的行为进行定义,这便会产生标签。其次,当越轨者本身被标上标签之后,其他社会群体会自发的远离这部分已经产生标签的人群,并且会对标签人群周围的人,例如家人、朋友等,也会产生标签。这些并没有违反社会规则的人也会被标上“越轨者的家人”、“越轨者的朋友”等标签。这种标签的产生不仅不会减少社会问题的产生,甚至还会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

三、老年人越轨行为标签化的原因

标签只是结果,并非越轨产生的原因。越轨者之所以会以极端的手段进行越轨,主要原因在于这些人没有办法通过合理合法的手段完成目标,结果出现了非常强烈的负面情绪,结果导致了越轨行为。

(一)老年人地位下降

经济地位下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基尼系数也相对较高,导致贫富差距加大,然而社会保障体系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却相对不够健全,相关福利措施也不能及时到位。一部分老年人担心自己无法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进而引发了老年人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反映到老年人日常行为中时,就会表现出越轨行为。

家庭地位下降。与传统社会相比,现代家庭模式主要是核心家庭,父母与已婚儿女分开生活,由单一的家庭生活转变为家庭与社会生活的互动,然而老年人在这方面却处于弱势地位。一方面老年人社会交往需求增加,如获得尊重、关注、成功,但家庭结构的变化减弱了老年人与子女之间的交往机会;另一方面,已婚子女将精力与心思更多的放在自己子女身上,对于老人的关爱较少。因此,家庭生活中的地位下降往往成为老年人的一大心理隐患,如果在这时出现外界干扰,这种心理隐患很容易被外化为越轨行为。

社会地位下降。随着社会转型,经济的迅速发展对于社会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社会转型的发展过程中,思想道德观念多元性,尊老敬老的社会价值观念日渐弱化。老年人觉得自己没有受到足够的尊重,从而心理不平衡,导致对其他群体的不满,继而产生怨恨心理,诱发越轨行为。

(二)老年人法制观念淡薄

许多老年人由于在成长的过程中缺乏正规的教育,规则意识薄弱,导致他们无法全面系统的对社会形成正确的认知,以至于法律意识淡薄,没有形成正确的法制观念。因此,很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因此老年人会出现很多越轨行为甚至是违法犯罪行为。

当前,我国大力推动法制化社会的建设,不断完善各方面的法律体系,推动法治社会的建成。但是需要承认的是,目前我国的普法工作并不健全,尤其是针对老年群体的普法工作更是处于缺失状态。

(三)老年人话语权缺失

信息化的社会也是一个“全民参与式”的社会,社会媒体的报道方式对人们的形成正确与否的社会认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媒体在互联网平台进行新闻报道的过程中过于集中报道老年人的越轨行为,甚至夸大老年人群体的越轨行为,虽然获得网络群体的关注但导致社会群众对老年人的行为贴上了标签。

由于在网络平台中,主要用户是以年轻群体为主,中老年群体相对较少。尤其是青年群体,网络媒体是他们获取信息,表达想法意见的主要平台,很多年轻人聚集在微博、微信、贴吧、论坛之中阅读新闻,并表达想法。因此在网络媒体平台的新闻报道中,有利于老年人群体的报道相对较少,很多老年人群体由于受到网络鸿沟的影响无法在网络平台上发声,导致老年人群体“被标签化”。

四、老人越轨行为去标签化的建议

老人越轨被过度标签化,给民众带来了一定的错误认知。老人越轨去标签化不仅要从老人自身内部改变,还要塑造好外部环境,预防和规避老人越轨现象。

(一)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在社会群体中,老年人群体属于弱势群体中的一种,他们在生活的过程中个人利益经常遭受侵犯,这也是很多老年人群体产生越轨行为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不断加强社会结构调整,完善保障制度,是老人越轨行为去标签化的重要方式之一。只有老年人自身不产生越轨行为,才能够从根本上摘下“标签”。而在现代社会中,个人行为会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因此要想帮助老年人群体,就要通过经济的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福利问题、生活保障问题、医疗问题都是导致越轨行为的重要原因。所以需要有关部门针对贫困老年人人群给予特殊的帮助,使得他们最起码能保障最基本的生活,是预防这部分人群出现越轨行为的重要基础之一。

(二)坚持司法公正,保障各群体正当利益

老人越轨行为去标签化的另一种重要方式就是坚持司法公正,通过法律对各方人群的合法权益进行保护。在很多起“老人跌倒”后的新闻报道中,会出现双方各执一词的现象。所以,在老人越轨行为去标签化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司法部门的公正性,司法部分要保障各方利益,通过调查取证,明确事情真相后,不冤枉任何一方。对于其他群众而言,我们需要正义感,需要大家为正义发声,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需要保持中立,等待事件明朗之后再发声。

(三)加强媒体自身建设,形成正确舆论导向

在老人越轨行为去标签化的过程中,重点工作便是媒体的报道工作。读者由于受到信息差异的影响,往往只能通过媒体的报道来了解事情发生的经过,如果媒体在报道的过程中,没有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就妄下结论,或者在报道的过程有着较为明显的情感偏向,就到对舆论产生引导。这是一种非常不专业的行为,一旦媒体出现错误的引导,其对当事人造成的负面影响往往是不可逆的,所以在老人越轨行为去标签化的过程时,建议媒体行业应该基于事实进行报道,不随意进行揣测,这样才有利于在新闻报道的过程中传递更多的正能量。

猜你喜欢
越轨标签群体
越轨创新的概念、测量及结果研究
越轨创新的前因、过程与结果研究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无惧标签 Alfa Romeo Giulia 200HP
不害怕撕掉标签的人,都活出了真正的漂亮
让衣柜摆脱“杂乱无章”的标签
科学家的标签
越轨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