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思想的发展及在思政教育中的渗透*

2019-01-15 15:55
山西青年 2019年21期
关键词:文明思政生态

肖 明 肖 贵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0)

进入了工业文明时代后,人类比之以往更有力量,也更有自信,依靠当前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将人们带入了更好的时代。但是,如今我们生存的时代,有了更多的生态危机、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问题。在几代领导人的努力下,我们的生态文明战略取得了突出成果,也明晰了人与社会的发展道路,大学生属于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主力军,大学阶段,也是他们生态价值观形成的一个关键时期,因此,对大学生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极为必要。在思政教育中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生态责任、生态技能以及生态素养,让他们努力承担自身应尽的生态责任,共同为生态文明社会的建设而努力。

一、生态文明思想的发展

关于生态文明的理念,最早可以追溯至我国古代的春秋战略时期,到了上世纪70年代,在全球范围内出现生态危机、气候变暖问题,在这一背景下,人们提出“环境教育”理念,在1994年,我国开始倡导从中小学到高等教育中贯彻落实环境教育。在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生态文明”理念,后来,生态文明受到了广泛关注,并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等方面明确了生态文明教育的具体任务和前进方向。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离不开各个领域的协助,其中,教育是其中的关键,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是实现生态文明战略的一个重要举措,在各个阶段,都要以生态文明教育为出发点,有组织、有目的的开展教育工作,在大学阶段的生态文明教育,应该让学生正视生态问题,端正他们的态度,让他们能够通过实践解决生态问题。

二、生态文明思想渗透至思政教育课程的可行性

在工业文明社会中,生态问题日益凸显,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能让学生掌握必备的生态知识,知晓人类、自然、生态之间的关系,如今,社会大众、学者、政府都对生态文明教育持高度重视态度,生态文明教育并非在短期内能完成,在高校中,可以先行一步。关于生态文明的教育内容,涵盖生态自然平衡规律、社会生态现状、生态观教育,还有绿色、健康的生活与生产方式,其内容涉及经济学、生态学、政治学、伦理学等诸多方面,从大的方向来看,是针对学生道德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教育,这与思政教育内容具有异曲同工之妙。思政是各个专业学生的一项必修课程,对此,教育部高度重视,在思政教育上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师资,课时数量多,这便给生态文明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平台,要想对大学生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思政课堂无疑是最理想的一个渠道。

三、生态文明思想在思政教育中的渗透方式

生态问题的产生原因非常多,生态意识的缺乏是一个重要因素,关于生态文明思想在思政教育中的渗透,需要考虑到诸多问题,采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

(一)将思政课堂与专题讲座相结合

在生态文明思想的渗透上,思政课堂无疑是主阵地,在教育环节,要发挥出课堂的作用,挖掘出每门课程的生态文明内容。如,关于“哲学原理”课程内容中,重点放置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从破坏环境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生态环境问题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为学生开展生态道德意识教育、生态知识宣传、法律法规教育;在“毛概”课程中,为学生详细讲解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涵和操作方式;在“形式与政策”内容中,针对全球范围内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环保问题进行详细阐述。通过几个内容的环环相扣,让学生知道该怎样发展、怎样生活。在课堂教学上,方法也不应该是单一的,还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其与生态文明教育结合,利用智能手机、电脑等方式,为生态文明教育赋予更多的创造性和趣味性,如,开设生态文明微博账号、组织网络生态文明精彩活动、开发生态文明小游戏等,将生态文明教育和新型教育手段结合,形成教育合力。

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还要发挥出专题讲座的作用,在讲座中针对生态环境的问题进行系统讲解,让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意识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关系,学会保护生态环境,珍爱地球生物,建立高尚的道德情操,肩负起当代大学生应有的义务和责任。当然,在讲座内容上,除了环保知识之外,更重要的要将重点放置在学生思维方式的转变上,让他们能够具备稳定的习惯和行为。

(二)增加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内容

理论源自于实践,生态文明教育不能是单一的理论教学,否则便会成为纸上谈兵,生态文明教育只有真正落实到实处,才能取得理想的作用。目前,在高校思政生态文明教育上,实践内容不足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尽管学校每年都会组织学生参与环保活动,但是环保活动缺乏针对性,影响力也很小,而理论与实践环节上也缺乏应有的衔接,实践只起着简单的辅导作用,对现实的帮助不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思想品德的养成,需要在真正的交往和实践中形成,因此,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还要增加实践环节,开设多元化的环保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将生态文明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如,可以在学校中设置衣物捐赠箱,让学生将自己不用的旧衣服捐给有需要的人,并设置塑料回收机,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养成节约意识,也能够督促他们养成节能环保的好习惯。同时,针对实践活动作出制度性安排,如:在每年的植树节中,组织学生参与区域植树活动,认养树木,这不仅是很好的实践途径,也能够为学生留下美好的回忆。

(三)开展社团与志愿者活动

生态文明教育如果停留在说教上,很难达到既定的效果,除了实践活动之外,还要紧密依托社团志愿者活动,让学生能够对生态文明产生浓厚的学习热情。多年前,党中央便将生态文明纳入五大建设的重点,在现在与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中,这都是一个重中之重,生态文明建设,不仅要发挥出官方和媒体的力量,还要依靠民间的力量,在高校中,可以成立生态文明社团,组织不同主题的生态文明环保活动,比如“大气污染防范活动”、“资源循环宣讲活动”、“节约水资源从我做起”,这不仅能让学生产生很好的价值体验,也是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

(四)重视校园生态文明文化的建设

文化属于学校发展的灵魂,良好的校园文化对学生品格的塑造具有重要作用,校园文化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却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思政生态文明教育活动中,校园文化的影响也不可忽视,甚至超越了课堂教学。生态文明的建设途径多种多样,课外活动、制度、标语、校训等等都可以,同时,还要构建完善的校园文化生态文明制度,利用制度来规范师生行为,通过评估和考核提高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和生态文明素养,利用刚性制度的约束来促使学生外化行为,丰富自己的科学认知。如,“让绿色校园阳光普照”、“只有一个地球,共同保护我们生活的环境”等标语,常常能起到不可忽视的宣传效果,在建设校园文化时,还可以利用“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植树节”等节日节点,开展活动,并举办以环保为主题的“创新创业竞赛”、“科技竞赛”、“文化艺术竞赛”、“主题绘画竞赛”、“生态征文竞赛”等等,在校园内营造出良好的生态文明氛围。

四、结语

面对当前的社会现状,高校要主动将生态文明融入思政教育中,并转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和理念,创新教学手段,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作为教师,要加强学习,正确对待生态文明教育,提高教育活动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猜你喜欢
文明思政生态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请文明演绎
“生态养生”娱晚年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