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洲省委时期马克思主义在黑龙江省的传播及影响

2019-01-15 15:55刁习羽
山西青年 2019年21期
关键词:满洲黑龙江抗日

刁习羽

(中共富锦市委党校,黑龙江 佳木斯 156100)

一、满洲省委时期马克思主义在黑龙江省传播的背景

满洲省委时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不仅有1929至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三国际对中国革命指导的国际背景,也有国内大革命失败,日本侵华的国内环境,还有苏联、日本、国民党、共产党等势力的政治较量的省情,均对马克思主义传播构成了重要的影响。

(一)国际:第三国际,经济危机和二战的爆发

十月革命后,成立新的共产国际(第三国际),指导和推动各国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各国共产党成为共产国际的支部,开始领导本国的民主革命。共产国际在东方提出“无产阶级联合农民、小手工业者和资产阶级等一切民族力量,共同建立开展反帝统一战线方针”①以及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1929至1933年爆发了世界性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引起了更为严重的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个国家间的矛盾和争斗日趋激烈,因选择摆脱危机方式的不同,一部分国家选择了法西斯道路,最终导致二战的爆发。危机为人们接受世界性革命做好了思想准备,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供了深厚的社会基础与有利契机。

(二)国内:大革命失败后的东北党组织和日本侵占东三省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鉴于北满地委遭到破坏,党中央于五月召开“东北工作会议”,决定建立党在东北地区的统一领导机构——中共满洲省委,以加强该地区革命斗争的领导。满洲省委成立后,着手恢复党组织,加强党内教育,积极开展工作,领导东北地区工人和农民运动,尝试建立革命武装,并进行反日斗争,利用报刊积极宣传党的主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如《满洲通讯》对党员和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省委的指导工作文章;《满洲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革命思想。“九一八”事变后,同年12月,满洲省委机关被迫迁到哈尔滨,至此黑龙江省成为东北抗日领导中枢。满洲省委积极宣传党的抗日主张,组织民众和抗日救亡团体进行反日斗争,逐步建立了抗日军事统一战线,使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更为广泛。

(三)省情:奉系军阀下的黑龙江和日本殖民时期的黑龙江

黑龙江资源优渥,地处东北亚战略要地,中东铁路干线横贯省内,哈尔滨是重要交通枢纽。1918年张作霖升任东三省巡阅使,1922年巡阅使府和督军府合并,成立东三省保安司令部,黑龙江设立副司令部,实现军民分治,通过文官考试制度和改革行政制度构筑政治体系,加强政治控制力。但张作霖对马克思主义持反对态度,认为其是“赤祸”。1927年6月,日本“东方会议”上提出“为了征服世界,我们必须先征服满蒙,为了征服世界,我们必须先征服中国”②,虽然在1905年日俄战争后,黑龙江划归俄国势力范围,但日本并没有放弃对黑龙江的渗透。俄国远东地区与黑龙江省相邻,俄国实际控制中东铁路以及沿线附近区域,在黑龙江影响甚大。复杂的社会政治环境,各政治势力之间的斗争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供了一定的空间。

二、满洲省委时期马克思主义在黑龙江省传播

马克思主义在黑龙江传播的受众广泛,就其传播受众的主体大致可以分为工农、军队、知识分子三类。

(一)马克思主义在黑龙江工农中的传播

中东铁路的建设,使东北人口大量增加,从1893年至1930年,东北人口从592.6万激增至3008.7万,其中产业工人就有30万,北满占5万。1927年12月,《中共满洲省临委目前工作计划决议案》规定“工人运动……为主要的工作……应即加紧”③。该决议案同时明确必须联合农民,否则,工人或农民孤立的行动,都是危险和没有胜利保障的。在工农中传播马克思主义,主要是在日常的经济和政治斗争中,发动和组织他们争取自身权利利益,开展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传播的主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说、十月革命经验、反日宣传等。马克思主义传播最大的受众群体就是工农,通过日常和政治的斗争,使广大工农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和他们自身的力量,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工农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在黑龙江军队中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在军队中传播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九一八事变”前的兵运工作和事变后的抗日活动。兵运工作主要对象是东北军官兵,1931年4月,满洲省委召开常委会,督促和指导各地成立士兵运动委员会,通过打入军队内部方式工作,进行政治宣传,提高士兵觉悟,开展不许克扣军饷、废止野蛮军纪等日常斗争,进而提出不参加军阀战争等政治要求,揭露士兵痛苦的根源,指明他们的出路,在条件允许的地方组织军队暴动,成立红军。“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1931年9月满洲省委《关于士兵工作紧急决议》指出党要领导和号召士兵开展游击战争抵抗日本侵掠,在黑龙江改编了巴彦游击队,建立了汤原游击队。1932年1月,满洲省委起草了《抗日救国武装人民群众进行游击战争》,满洲省委及其各级党组织对义勇军的反日斗争进行支持,派遣党团员组建和参与义勇军队伍,发挥着骨干模范作用。1933年《一二六指示信》,明确了在东北实行武装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将抗日队伍整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形成了日后东北抗联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在军队中的传播培养了党的军事骨干力量,扩展了马克思主义在军队中的影响。

(三)马克思主义在黑龙江知识分子中的传播

知识分子通过刊授马克思主义著作、办刊物、办学校等方式传播马克思主义,不断拓展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刊授的马克思主义著作主要有:《列宁主义概论》、《一八四八年六月巴黎无产阶级之失败》、《社会主义发展史纲》(即《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社会主义与工团主义》、《社会主义讨论集》、《国家与革命》、《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资本论》等,这些书刊对接受进步思想的青年接受马克思主义,加入党、团组织起到重要作用。办的刊物有《松花江》半月刊、《真理报》、《北满工人》等,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推动革命深入有重要作用。办学校的典型是1930年成立的哈尔滨学院,又称“哈尔滨补习学校”,学院教师多为党团员和进步分子,他们讲授辩证唯物主义、五四运动史等进步内容,培养了大批革命青年。

三、满洲省委时期马克思主义在黑龙江省传播的影响

满洲省委作为党在东北地区开展革命斗争的领导机关,它的革命活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黑龙江的传播,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在黑龙江的影响,从传播史的角度,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实践的角度看,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客观上推动了抗日斗争的发展。

(一)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满洲省委通过政治宣传,领导武装斗争等手段,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不断扩大马克思主义影响,尤其是在“九一八”事变后,这一影响更为明显。“九一八”第二天,满洲省委发表《中共满洲省委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鲜明表明党对“九一八”事变的立场,也在思想上、舆论上推动抗日运动,宣传马克思主义。在《一·二六指示信》发布后,满洲省委积极推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东北抗日联军,使许多非马克思主义武装融入到党的队伍,扩大马克思主义在各类抗日队伍中的影响。满洲省委时期创办多份报纸,如《人民革命报》、《救国报》等报纸宣传抗日救国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思想。

(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传播史

马克思主义在黑龙江的传播,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历史的组成部分,彭真曾说:“中国共产党二十多年的斗争中,有三件最艰苦的事……第三件是活动于东北的抗联的十四年斗争。”④马克思主义在黑龙江的传播,有自己独特的特点,首先,黑龙江是边疆省份,地理上和苏俄接壤,马克思主义在黑龙江的传播受苏俄影响很大;其次,马克思主义在黑龙江传播方式和受众与党的活动密切相连,“九一八”事变前主要是以刊印书籍、报刊,兴办学校等传播方式传播,受众主要是工农和知识分子,“九一八”事变后因为抗日斗争需要,传播方式主要以党领导的武装进行传播,受众除工农外,更多的是在军队中传播;第三,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民族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激励了全国人民抗战热情。马克思主义在黑龙江的传播不仅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更是丰富着马克思主义传播史。

(三)推动了抗日斗争的发展

在满洲省委的领导下,党领导工人在黑龙江省内各地开展大罢工,教育了民众,既扩大了党的影响,更沉重打击了日伪经济,扰乱敌人的法西斯统治。党领导的知识分子和马克思主义的文艺工作者以笔杆为剑、书本为器,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抵制日伪奴化思想,为抗日战争最终胜利奠定思想基础。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是后期黑龙江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核心群体。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在满洲省委领导下,抗日队伍先后组织抗日游击队、东北人民革命军、东北抗日联军。据黑龙江省抗日战争研究会统计,东北抗联对日作战次数约10余万次。据日伪统计机关统计:1935年39105次,1936年3617次;日伪军伤亡人数,据抗联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将军推算:1931—1937年抗联歼敌103500人,牵制日军兵力:1937年20万。

[ 注 释 ]

①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编写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M].北京:人民出版,2017:166.

②龚古今.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帝国主义侵华文件选辑[M].北京:北京三联书店,1958.59.

③《陈为人关于中共满洲省临委工作情况给中央的报告》,1927-12-22.

④金日成.金日成回忆录-与世纪同行(7-8)[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满洲黑龙江抗日
行书张光藻《入黑龙江境》(53cm×36cm)
抗日小英雄杨杨
抗日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Homeless children in India publish newspaper
黑龙江:河湖治理保护成效明显
《竹叶亭杂记》中的满洲萨满遗风
抗日英烈马威龙
横田文子“在满”期间的创作
“满洲”文学与作家探究
爷爷的抗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