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审计监督发展新思考

2019-01-15 04:21彭国华
现代审计与经济 2019年6期
关键词:机关监督基层

彭国华

新时代背景下,基层审计机关,需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审计监督的新特点,既要看到新形势给审计监督创造的良好机遇,也要看到给审计监督带来的新挑战,才能更好适应新形势新要求,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践行新时代审计机关的历史使命。

创新整合审计资源追求审计联动效应

(一)多纬度整合审计力量。建立社会中介机构、内审机构、国家审计三方合力的三维审计新模式,充分利用社会审计专业优势、被审计单位内部审计本土优势,有效地弥补审计力量不足的短板,节约审计资源,提高工作效率。此外,借助于其它方面的审计力量组成实力综合的审计组,这样有助于审计的深度和审计质量的提升。如南湖区审计在某乡镇进行审计时,审计项目组融入了被审计单位的内审人员和社会中介人员,充分利用社会中介的专业知识和内审人员对本土情况的熟悉进行深入审查。在相互配合相互协作中形成合力,提升审计效率。

(二)多部门联合形成监督合力。国家审计被列为国家行政监督、民主监督、党内监督、人大监督、舆论监督、审计监督、司法监督与社会监督八大监督之一。在基层审计监督中,特别是对领导干部进行审计监督时,可以与纪委监察等其他监督形成合力,审计提出问题既在巡察报告中得以体现,又在审计报告中详细反映,借力巡视工作使审计的来提升审计监督的力量,提高审计监督的质量。进一步提高,审计整改效果明显。如红船启航地审计机关,在年初编排项目时,则与纪委监察部门进行协商,设定部分项目为巡审联动项目,项目启动时,双方共同进驻,相互配合项目合作,成果共享。

(三)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的联动。近些年,省、市上级主管部对于基层审计人员的借用较为频繁,特别是浙江省推行审计系统省以下人财物垂直管理试点后,借用频繁现象尤为凸显。基层审计机关,在人员紧张的情况下,既要完成本局的项目任务,又要配合好上级部门,人员调配捉襟见肘。基层审计机关可以化主动为被动,借用人员配合上级项目的同时,本单位也可以设定类似的项目,这样既完成了上级的任务又可以使用上级的手段、方法、人力来完成本单位设定的项目。

优化审计组织模式提升审计效率

(一)转变审计思维,加强宏观审计。经过审计30多年的发展,以及八项规定、四风等严格执行,基层政府内设职能部门的财经规范意识已经逐步形成,表面上的业务操作、政府采购、帐务处理等已经趋于规范。如果基层审计机关,仍然延续以前的思想和做法,局限于微观单个事项,必然面临着问题老生常谈、审无可审的窘境,这与新时代对于审计的要求背道而驰。需要改变项目审计思路,应该注重整体性,由原先单个项目审计向宏观审计转型,不仅仅局限于单个微观项目审计,而应该注重宏观审计,关注某个事项、现象区域内的整体宏观情况,这种审计分析更能反映出区域内整体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为地方政府提供可靠的决策参考。

(二)加强项目间的纵向和横向联动,触发多级效应。新时代环境下,基层审计机关面临着时间紧、任务重、人手缺的现状,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寻求项目效益的最大化。加强同类型问题的横向联动,同类型的审计项目审计事项分类为共性事项和个性事项,共性事项形成“公式化”的共享模式,这样减少各审计组重复劳动,集中有限的力量攻破个性事项,突出审计的重点,提高审计质量。

(三)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提升审计效能。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出“要善于运用新技术、新手段,坚持科技强审,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大数据审计”,推进审计信息化发展是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的重要举措,也是审计改革、创新的内在要求,是事关审计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性工程。基层审计机关作为国家审计体系的末级神经,人员力量匮乏、数据资源分散等局限,更需要借助与新技术、新手段来增强自身的审计能力。从前期的数据资料的收集、审计项目的实施、后期成果的运用等全方位推进信息化建设。实施前,审计需要的相關数据资料都分散与各个部门主体,缺乏一个统一的收集和整理,因此需要推进信息化平台的建设,让各类数据汇集中到审计数据平台,这样审计人员无需再去寻找数据资源,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实施中,应建立“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查”的大数据审计模式平台,这样节约了人力成本,提高了审计效率。后期,建立审计成果和问题信息平台,收集各个项目的成果,形成成果多次利用、共享机制。

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升审计人员职业素养

(一)加强审计人员的政治意识建设。新时代下,审计的地位和审计方向发展了变化,审计人员应该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事业心引领着基层审计人员前行。以“审计精神立身,增强审计干部队伍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职业荣誉感上下功夫,引导审计人员立足本职、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做“最美审计人”;以创新规范立业,创新审计人才培养、激励、评价和使用机制,综合运用教育培训、交流轮岗、以审代训等多元化方式,提高审计人员专业能力;以自身建设立信,将“依法审计,干净担当”落实在思想和行动上,不碰红线、不踩底线,规矩做人、依法做事,用审计之“信”维护监督权威、维护审计形象。

(二)加强审计人员职业素养建设。一是完善审计人员的准入机制。目前,审计新人的招录都是通过公务员公开招考,与其他岗位的招考方式无差异,而审计机关是相对专业性强、专业胜任能力要求高,新录入人员至少需要3年以上的培养才能独立担当,这种无差异的方式无法遴选合适的专业性人才。此外,新形势下审计机关面对着更高的要求,审计人员仍然采用这种无差别的、低门槛的准入机制,则无法缓解基层审计人员力量不足的矛盾,同时无法长时间的培养即匆匆独立担当项目,不但影响审计质量,还存在审计潜在风险。而且需要拓宽审计人员流动通道,相对于其他部门而言,审计机关干部的流动性比较差,这样容易造成近亲繁殖的后果,审计思想和方法固化。需要让审计干部流动起来,引入新鲜的血液来激活审计多元化的思维和发展。二是扩宽基层审计人员的职业化道路。审计内部职业通道需要拓宽,拓宽职业化道路的职称数量。特别基层审计机关,职称的数量与其他非专业的部门一个标准,这样导致基层审计机关很多专业人员因为名额的限制无法顺畅的职业化道路走下去。需要多方力量,根据本门的特点,因地制宜,拓宽审计人员的职业化道路,让审计职业人在职业道上顺畅的前行。

(作者单位: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审计局)

猜你喜欢
机关监督基层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基层在线
在推进“两个机关”建设中践行新使命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把人大机关建设成为学习型机关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打开机关锁
夯实监督之基
走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