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巩固习近平互联网意识形态建设思想的路径

2019-01-16 02:36陈玉婷
时代人物 2019年28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时代建设

□文|陈玉婷

近年来,一些道德败坏的事件不断出现,这是与社会主流的意识形态的背道而驰的。这也为我党敲响了警钟。在我国,互联网的普及已经深深影响到了当今社会的各个方面,对人们的价值观和思想意识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巩固习近平互联网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依靠党的坚强领导。[1]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的思想保障,这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课题。

新媒体时代加强习近平互联网意识形态建设的新机遇

新媒体环境下,各类信息在多媒体平台上进行频繁的互动和交流,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和针对性趋势明显。[2]互联网作为全球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的主要载体,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建设也面临新的机遇。新媒体时代,加强习近平互联网意识形态工作的新机遇,一方面,宣传的内容和方式得到了创新的发展,为我党的宣传的工作注入了全新的血液。另一方面,网络的广泛性是意识形态建设走向更深层次的基础,建设过程中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增加了认同感。但是,建设工作的深入人心不能仅仅靠网络的进步,建设工作还是需要民心,是否能够让人们心悦口服的接受才是关键。

新媒体时代加强习近平互联网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新挑战

掌握意识形态建设主导权的重要意义

意识形态建设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的稳定和安全。意识形态是一个民族共有的精神面貌。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必须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统一推进、统一实施。我们建设网络强国,在全面加强信息化建设、确保信息基础设施安全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构建网络社会治理体系,确保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不断增强网络安全保障能力。”随着21世纪的到来,我国正处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大潮中,人们的价值观和精神诉求也慢慢的受到多元文化因素的影响。近年来,社会丑闻不断爆出,逐渐丧失了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这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应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工作,尤其在互联网背景下加强意识形态监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

在马克思看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市场经济背景下,利益驱动人心,社会道德缺失的现象时有发生。比如,拜金主义、学术造假、学历造假。这些问题发生的根源在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缺少相关经验。因此,为顺应新媒体环境发展的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意识形态建设是党和国家极其重要的工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把意识形态文化建设提上日程,做好互联网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和根本方向。

互联网在意识形态建设方面的消极作用不容忽视

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为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机遇。但也是某些国家和地区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主要工具。互联网的发展对我国意识形态建设产生的不利影响也不容忽视。网络对于建设工作的冲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互联网上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使我国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受到了冲击;第二,西方的霸权主义使得网络的成为重灾区,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无处不在,加大了工作的难点;第三,如何宣传弘扬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使网络意识形态深入人心,尚未找到合适的办法。

互联网背景下加强习近平互联网意识形态建设的对策

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的,加强现在社会的意识形态的建设,首先就是要牢牢掌握话语权、管理权,这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中极其重要的两个方面。

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1.加强对网络言论的监管问题。法律是制止网络意识形态的纷争最终、最有效、最有强制力的工具。它能程序化解决一些问题的争端。新时代的网络,每个人都能成为发言者。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便有明确的条文规定了我们要加强网络有关的立法,完善我们的信息化建设工作,进一步提升网民法律意识,建设完善的网络管理条例,依法对网络违法犯罪进行打击。

2.提高公民个人素质问题。互联网及时性、快捷性的优点使传播变得十分方便。新时期,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主要目的,以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为指导,使网民的价值观与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相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引导和教育工作相结合,建设良好的网络意识形态,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结合网络自身的优点,进一步拓展增强对意识形态的控制权,领导权,使习近平互联网意识形态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思想保障。

建立主流指导性的政府网站

建立一个主导型的政府网站,能够在网络意识形态的建设中起到引领带头的作用。同时,政府网站也要增求自己主流意识的包容性,正确的对待网络上不同的“声音”,政府网站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完善的网络管理制度,在抵御外来意识形态的侵入的同时也要拿住话筒掌握舆论主导地位。监管的同时也要对破环主流意识形态的言论进行实时的管控,增强自我意识形态的吸引力,使民众内心能达到一种共鸣,更能让他们去接受主流意识形态。保证内容和宣传形式上能紧跟时代步伐。

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舆论范围增创新

加强网络宣传工作首先要进一步的提升网络舆论的范围,加大舆论的深度。作为新时代的主要作战阵地,利用新媒体自发、主动学习、探讨马克思主义的现象越来越多。[3]加强网络上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建设,将网络话语控制权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上,加强舆论的同时,主流意识形态建构中要充分的吸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4]政府网站要第一时间引导舆论的主导权。在建设中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加强主流意识形态。我国主流媒体应适时进行变革,信息传播的同时是自己的“战斗工具”,要充分利用更广阔的互联网平台,保持高度积极的主动回击的姿态,在一些突发问题上要敢于发声、勇于斗争,要树立主动意识和掌握意识。

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宣传环境建设

新时期在国际化的大背景下,要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进一步完善创新,良好的宣传环境为宣传工作添砖加瓦,习近平在全国的宣传工作上曾发表过谈话。除了经济方面的建设要落实,人民的精神文化建设也要提上日程,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齐头并进,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蒸蒸日上。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阶层表现出了自己的诉求,需要党和国家在建设过程中落实意识形态的包容性,需要我党在建设过程中不断的进行改革创新。同时,我党必须不忘初心,坚守自己的历史使命。

实现优良传统和新时代的有机融合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我们党和国家一系列加强思想文化意识形态工作措施的出台和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已经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但还要看到,中华民族五千年积淀下来的优良传统对加强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当前我国的许多优良传统不断被忽视。这一时代的年轻人缺少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成为其他意识形态的主要攻击对象,容易受其影响成为侵蚀目标。所以,新时代要以马克思思想为主,中国优良传统为辅,进一步强化意识形态的建设工作。

综上所述,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决定了新时期加强习近平互联网意识形态建设的个性和特征。随着信息媒介传播方式的发展改变,进一步加强和巩固新时期的意识形态工作,真正意义上实现意识形态的深入人心,讲人民听得懂的话,说人民明白的话,真正让习近平互联网意识形态占据主导地位,真正能使网络为我们的意识形态建设的助推器。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时代建设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