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治淮档案编研工作在淮河水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2019-01-16 04:33
治淮 2019年4期
关键词:编研淮河成果

陈 妮

档案是历史的原始记录,是存储和传播知识的载体,具有天然的文化属性。档案编研是对档案进行再利用的有效途径,档案编研成果能够将档案中蕴含的知识主动、集中、系统地提供给用户,是推动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因此,做好治淮档案编研工作,对推动淮河水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治淮档案编研的内容与特点

档案编研是档案馆(室)以馆(室)藏档案为主要对象,以满足社会需求为主要目的,在研究档案内容的基础上,编写档案参考资料,编辑出版档案史料和文件汇编,参与编史修志,撰写文章和论著。因此,档案编研成果并不是完全依附于原始档案的一种被动的存在,而是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对人类生产和社会生活,特别是文化发展产生影响。

1. 治淮档案编研工作主要内容

治淮档案编研工作就是对淮河治理和开发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档案资源作为研究对象,以开发档案信息价值为内容,满足不同利用群体需要为目的,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收集、加工、研究、输出的过程。在具体工作中,治淮档案编研内容主要包括:一是治淮档案编研选题,立足利用实际,突出治淮特色,这是档案编研工作的起点和出发点;二是确定治淮档案编研工作方案,包括明确参编人员、编研大纲拟定等;三是梳理档案资源,不拘泥于馆藏,根据选题积极查找征集相关档案资料;四是编纂完成初稿;五是反馈、修订完善,根据使用者的意见和建议不断进行修改,以便治淮档案编研成果更加完善。

2. 治淮档案编研工作主要特点

目的性。开展治淮档案编研工作就是为了满足不同利用群体对治淮档案信息的利用需求,因此,治淮档案编研成果的目的性是此项工作的出发点,能够真正体现出治淮档案在生产生活,尤其是在文化建设中的功能和价值。

系统性。治淮档案编研工作成果具有系统性,文件汇编、编史修志或者其他编研成果,在选题、人员配置、资料搜集、内容撰写等各项工作进展需要系统性安排,其最终成果的整体架构、语言组织也需要进行系统性叙述。

研究性。治淮档案编研工作是根据现实需求档案信息内容进行整理、分析、研究、加工、提炼,将原本分散的、相对无序的档案信息经加工形成编研成果,本身就具有学术研究性,新时期治淮工作和淮河文化发展,对档案编研成果的学术研究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淮河水文化定义与建设内容

1. 淮河水文化定义

淮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包括饮食、民居、历史人物及思想、戏曲、舞蹈、文学等各个方面,其中水文化也是淮河文化的重要内容。淮河水文化以淮河为主线,以流域为范围,以水为核心,由人们在与水有关的活动中形成的以水为载体的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淮河水文化受淮河流域自然环境与社会人文环境影响,具有鲜明的淮河流域特点。

2. 淮河水文化建设内容

一是提升水工程与水环境文化品位。把文化元素融入到水利工程中,加大对现有水利工程建筑的时代背景、人文历史以及地方民风民俗的挖掘与整理,赋予其深刻的水文化内涵,丰富文化环境和艺术美感,展现治水兴水的人文关怀和文化魅力,打造优美的水景观和水环境。

二是加强淮河水文化整理研究与开发利用。开展淮河历史水文化的整理与研究,系统收集与规范整理各类反映淮河水文化的资料,建立治淮文化资料库。围绕淮河水文化体系建设,分层次、分领域地开展水文化研究活动,既包括治淮思路、理念、方略、制度设计等非物质性因素研究,也包括淮河水文化理论研究。

三是创作水文化精品作品。深入挖掘、全面概况和科学梳理淮河物质形态、制度形态、精神形态水文化,以淮河水利史志编修为重点,创作一批时代精神鲜明、淮河文化特色浓郁和影响较大的精品水文化作品,开展著作出版、专题片制作、展览陈列等。

四是宣传贯彻普及淮河水文化。开展多种形式的水情宣传教育,将节水、爱水、护水、亲水理念作为淮河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向全社会普及,发挥先进水文化的引导作用。

三、治淮档案编研在淮河水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治淮档案编研工作的性质与特点决定了其在淮河水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具体作用概括为以下三点:

1. 治淮档案编研工作是记录与承载淮河水文化的重要载体

人们在淮河水文化建设过程中形成了浩如烟海的历史记录,通过档案编研工作在治淮档案信息基础上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系统收集整理历史记录,形成反映淮河水文化内涵的文化成果,对于记录与承载淮河水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治淮档案编研工作主要包括年鉴、史志编修及有关档案专题汇编。《治淮汇刊(年鉴)》是全面、系统准确记述上年度治淮主要工作与重要活动的资料性工具书,是反映淮河水文化较为完整、连续的记录。两轮《淮河志》编修及《中国河湖大典·淮河卷》编纂,都是在对档案史料系统整理基础上的二次加工,是系统准确反映淮河水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对反映流域治理思想与历程的古籍档案资料进行整理点校加工形成的《中国水利史典·淮河卷》(共四册),也是治淮档案编研工作服务淮河水文化建设的具体体现。

2. 治淮档案编研工作是淮河水文化研究的基础与保障

淮河水文化研究离不开基础资料的完整、准确、系统与真实。档案编研工作是对历史真实记录的档案进行有效开发利用的方式,在档案真实性、准确性的基础上,围绕某个目的分门别类地开展系统编研,极大提升了档案的针对性与使用效率,为淮河水文化研究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是淮河水文化研究的基础与保障。例如开展治淮组织机构沿革专题编研,可以提供可靠的治淮组织机构史料以供研究使用。

3. 治淮档案编研成果是淮河水文化传播的权威方式

淮河水文化传播方式众多,既有文化大讲堂等形式的宣讲,也有具有淮河文化特色文艺作品的创作,还有淮河水文化成果展览陈列、原址展示、实物复原,以及数字影视作品发行等等,但是最权威的传播方式还是治淮档案编研成果,由于是基于档案开展的二次加工,无论是以淮河水文化学习读本、水情知识教育读本,还是专题编研成果的形式的展现,其真实性、准确性、权威性都毋庸置疑,是社会公众了解淮河水文化的最佳选择■

猜你喜欢
编研淮河成果
淮河
档案资源编研开发的途径探究
第二届淮河文化论坛在阜阳举行
谈谈房地产档案的编研
验收成果
数说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成果
工大成果
科研档案编研工作的新认识
2018数博会4大成果
信息时代档案编研工作开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