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变电站发展与未来

2019-01-16 09:44马浩雍
中国设备工程 2019年5期
关键词:电能变电站电网

马浩雍

(沈阳市辽中区第一私立高级中学,辽宁 沈阳 110000)

目前,我国的电力部门有多种发电方式。智能化系统的出现,将各种发电方式有效整合到一起,不同能源转换成的电能,在智能系统的辅助下,顺利接入大电网。各地区的电力输送效率明显提升,电力部门在资源整合工作上进步很大。可以看出,智能化是目前电网发展的主要研究方向。

1 简要介绍

(1)概念。智能区别于传统的人工操作,其信息采集、数据传输等过程都是依靠先进的技术和自动化程度较高的设备完成。将智能系统运用到变电站当中时,电网调度、分析决策等多项事宜都可以在网上完成。不同地区变电站能够实现信息共享,且在智能化系统的辅助下,信息传输的安全得到保证。变电站的工作效率明显提升,电网处于绿色、高效的环境之下。

(2)系统发展历程。通过对我国变电站的了解,笔者最终将电力系统的发展归结为以下2个方面:变电技术的发展。电能在我国的运用可追溯到上个世纪,发展初期晶体管等分立元件被运用到电力系统当中,利用相应技术可将晶体管冗余到模拟线路当中,这对电网的合理规划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在科技的不断发展之下,微处理器被运用到电网系统当中,此时的电网已经初步具备智能化的雏形,在微处理装置的辅助下,电网可以自动检查故障的位置,并通过分析故障原因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集成化、高效化成为现代变电站的显著特征,每个系统相互独立却又有机的统一在一起,电网监测和故障排查工作联系紧密,当监测到电力系统故障时,智能系统将快速隔离故障位置,确保其他部分的电力传输正常稳定运行。

功能结构的发展。在不断完善之下,变电系统的功能逐渐增多,在传统保护功能的基础上,新增诊断、电压控制等功能。目前我国变电站中,最常用的结构形式包括以下几类:集中式。即设置一个终端管理系统,通过计算机、通信等多种技术将各项控制工作集成到一起。此种结构只需要一个较小的集成电路,所占空间较小,结构紧凑。但不能将各系统的工作分离开来,当某个系统故障,其它系统也会受到影响,安全程度较低;在集中式的基础上,融入分散结构。将测控单元、保护装置分散安装,避免两者相互影响,进而提升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分散式。此种结构将各类装置分散开来,通过智能系统实现信息互通,开关、母线等都有相互独立的单元,其通信过程由串行接口实现。此结构的安全程度较高,且不需要繁琐的人工操作。

(3)现存问题。现阶段,我国电网的智能化还在探索阶段,其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其问题主要包括以下2点:兼容性不高。智能化系统用到的很多零部件,是由不同厂家生产,在没有统一标准的情况下,零件组合到一起可能会出现不兼容的情况,这会严重阻碍正常的信息传输过程;为出台标准化的政策,很多厂家和电力部门在沟通时观点不能达到一致,生产出的系统部件不能满足电网需求。

2 优势概述

对于传统的变电站,融入智能系统的电网具备自动采集数据,传输信息等能力,并且能够实时监测电网的运行情况,自动调整内部电压,保证电网稳定运行。其优势主要表现为:各类系统非常先进,集成化程度高;设备精密,且美观牢固,具有较长的寿命。此外,智能系统该表现出如下更好的技术优势。

(1)精确化程度高。智能变电站可以使用各种光电变压器来克服传统变压器的缺点。灵敏性明显增强,传感装置的整体性能得到优化,可用于高速遥感和遥测系统,如保护和监测。提高测量精度,保证准确率。

(2)实现自动化。智能即为自动化,是指在没有人工看护的情况下,系统能够根据电网的实际情况,作出简单的反应。自动化系统通常和检测系统的工作是同步的,监测装置将电网的实时运行数据向控制终端传输,智能终端通过分析确定电网的实际情况,并根据分析结果向各系统下达相应的调节指令。电网系统在指令的指导下,完成相应的调节转换过程。从数据采集到系统转换,此过程并不需要工作人员手动操作。

(3)提高电网稳定性。目前我国对电能的需求量呈现出连年增长的趋势,为满足人们更高的需求,电力部门将电网的容量不断增加。同时为保证电能传输过程的安全稳定,又新增很多功率承载元件,电力元件的增加使得电力系统产生大量谐波,谐波的存在会降低电能传输的稳定性。在此情况下,智能系统应运而生,有效消减谐波的同时保证电能传输的质量。

(4)通信质量提升。变电站管理过程中融入智能系统,将测量、分析和控制过程集中到一起,系统间的信息传递非常通畅,且将传统信息传输的滞后性缺陷彻底解决。系统能够分析电力传输的实时情况,自动选择最适合的通信通道,保证各个模块之间的信息传递准确、高效,且传输过程不会受到外界电磁波的干扰,信息很少会出现失真现象。

(5)实时监控。智能变电站具有对主电网实时监测,同时收集运行信息,将信息向存储单元和控制终端传递的功能。为优化电能传输质量和设备操作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并可监控电网运行中的每个节点。分析和处理实时发现的故障,并将故障检修过程记录下来,为以后的检修工作提供参考。

(6)兼容性强。随着电能需求量的逐渐增加,风力、太阳能发电技术逐渐成熟,其提供的电能也被接入大电网中,这就要求电网具有较强的兼容性。智能系统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其能够平衡厂商、电厂和用户间的关系,同时将各类电网保持在相对平衡的状态,电网的兼容性明显增强。

3 发展及前景

(1)发展现状。在传统变电站的基础上,融入智能系统,使得现代电网的稳定性明显提升。与其他行业相比,智能变电站非常适应我国现阶段的电力部门发展,因此其推广过程十分顺利。智能电网与传统电网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设备智能。用于电网运行的某些设备,其内部安装有智能芯片,可对电力系统出现的某些故障做出简单的反应。当自身反应机制不能应对故障时,设备会自动断电,处于待机状态,将电力企业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信息传输及时。此过程主要依赖于强大的通信技术,如光纤通信。地区间各变电站之间信息互通,能够实现对电力资源的最优化调度,避免电能浪费;状态监测。监测过程是由各种传感装置完成的,如电压、电流等传感器,设备和电能传输的状态处于实时监测之下,工作人员可根据监测数据预测可能发生的故障,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护措施,减少故障发生的频次。

(2)前景分析。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变电站的智能化改造是电力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基于对现阶段电网运行的考察,笔者对变电站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出以下预测:集成化。传统的机电保护器只包括相应的集成电路。未来,计算机技术将被集成到集成电路中。在测控过程中,计算机会将各项数据记录下来,整理后传输到相应的存储单元。当电网某一部位的运行出现故障时,计算机可充当信息交流的媒介,及时向控制终端反馈故障情况,这对缩短故障维修时间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此外,在相关技术的相互配合下,能够实现对故障的预测,减少电网故障频率,进而降低维修成本。

在智能电网的不断发展之下,我国已经认识到产品标准化、规范化的重要性,并且已经开始着手完善相应的技术规范和标准。相信在对零部件型号、规格等的严格规范下,系统组装后兼容性会有很大提升,电网运行的稳定性、流畅性会大大增加。

4 结语

综上所述,是对变电站智能化的相关介绍,首先对其定义和系统发展历程进行介绍,其次总结了当前智能电网的优势,最后分析了变电站未来的发展方向。从中可以看出智能化在变电站管理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在传感器、通信等多种技术的共同辅助下,人工操作明显减少,数据记录、系统更换等过程误差率降低。

猜你喜欢
电能变电站电网
计及SOC恢复的互联电网火储联合AGC控制策略研究
穿越电网
苹果皮可以产生电能
电能的生产和运输
电网调控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变电站巡检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
海风吹来的电能
关于变电站五防闭锁装置的探讨
澎湃电能 助力“四大攻坚”
超高压变电站运行管理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