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资助育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9-01-16 20:17史亚辉高秀丽
山西青年 2019年11期
关键词:贫困生资助育人

史亚辉 高秀丽

(德州学院,山东 德州 253023)

一、前言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进入大学继续深造的学子也日益增多。由于我国各地经济发展等诸多原因的影响,高校大学生家庭经济贫困状况在一定时期内依旧存在。做好贫困生的资助育人工作,资助由于经济原因无法入学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是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了相关资助政策,加大了财政支持的力度,资助形式也日益多样,形成了“奖、贷、助、补、减、免”的多元化资助体系。这不仅在制度上保证了贫困大学生能继续他们的学业,也促进了高校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二、大学生资助育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高校资助工作进行的过程中,由于贫困生群体越来越多,监督力度不够等原因,资助育人工作在缓解贫困生经济困难,促进校园和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贫困生认定过程缺少必要监督,认定标准不一,认定材料真实性有待商榷

目前高校贫困生评定和贫困等级划分的普遍模式是评定小组根据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调查表进行主观评定,评定方法不够科学和严谨,认定依据存在差异性,主观性较强。学生提交的认定材料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缺乏监督机制和认定机制,存在弄虚作假滥竽充数现象,没有做到精准扶贫。

(二)资助方式存在注重物质扶贫,缺乏育人功能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要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单向的经济帮助和资金发放虽然能解决贫困生的部分经济问题,但不利于培养他们自助、自主、自强品格的形成。此外贫困生易产生贫困自卑、孤僻、焦虑等心理,我们要有针对性的培养他们的积极心态和健全人格,增强贫困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就业能力,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帮助他们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和增强社会竞争力。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饮水思源,常怀感恩之心,回馈家庭、学校和社会,这是资助工作的落脚点和归宿。

(三)资助育人工作师资力量薄弱,思政教育理论水平有待提高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事关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的根本问题,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高校资助育人师资队伍作为思政教育工作最直接的实施者和践行者,其思政理论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能否实现。目前各高校缺乏资助育人方面的专业教师,工作人员一般由其他专业教师兼任,导致思政教育达不到预期效果。

(四)资助育人工作缺乏长效评价机制,工作成效缺乏反馈机制

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资助水平是党中央对资助工作的要求。资助育人工作是一个长期持续过程,对资助效果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和反馈机制。健全工作奖惩机制,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三、完善资助育人工作对策研究

(一)完善资助政策,健全运行监督机制

1.完善国家资助和社会资助政策,健全相应法律法规,加大宣传力度,增加助学贷款比例,创新社会资助的形式。

2.建立信用机制和档案信息库,对学生虚假申请的行为记入诚信档案,同时问责出具虚假信息的民政部门。

3.建立监督审核机构,建立全方位调查和宣传渠道,并成立年级、学院、学校等多级审核机构,同时实行贫困生认定责任制。通过查阅档案、访谈、抽样调查、实地考察以及舆论监督等多种有效手段,完善贫困生认定程序,提高资助的精准度,确保贫困生身份的准确性和全面性[1]。

4.运用网络平台和新媒体等技术,开展学生资助工作,加强管理和监督力度,推动资助育人工作良性发展。

5.实行贫困生动态管理制度,实时了解学生真实情况,对于突发家庭变故的学生及时跟进认定,同时对于家庭经济好转学生取消贫困资助。

6.健全反馈机制,将评选结果进行公示,对于结果有异议的学生可通过多种方式提出意见,进行反馈复核,高校要加强对贫困生的后续管理和思政教育工作,及时把握和跟进他们的思想和学习动态,资助部门应定期抽取贫困生进行走访,了解受助贫困生的资助金使用情况,完善调查反馈机制。

(二)注重资助与育人相结合,加强贫困生感恩诚信教育

1.重视贫困生的感恩教育,高校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更要强化博爱之心,以实际行动服务于社会[2]。

2.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指导,增强综合素质发展,为贫困学生的健康成长搭建人生舞台。

3.注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正向引领作用,将感恩和诚信教育融入思政学科的教学内容中。

4.进行挫折教育,从心理上、思想上、能力上引导和锻炼学生,帮助大学生积极面对生活中的磨难。鼓励学生学会珍惜、自立自强、努力实现人生价值[3]。

(三)增强资助育人队伍建设,提升职业能力

新时期在“互联网+”的背景下,资助工作者要树立新的工作理念,加强思政理论学习,以新兴技术为工具,创新资助管理工作方式。高校要加强工作者的工作技能培训,采用定期进修、远程授课等多种方式提升资助育人工作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组建资助育人工作团队,定期分享经验交流心得体会,打造一支理论知识丰富、业务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在工作过程中要不断转变工作思路,大胆创新,勇于实践,探索切合实际的育人工作模式。

(四)建立长效评价机制,鼓励先进,鞭策后进

完善思政教育评估体系,对资助育人工作建立长效跟踪督察机制,多个指标定期对资助育人工作进行评估。建立以实施情况作为资助育人工作的奖惩机制,高校可每年评选本年度在资助育人工作中成绩突出的院校和工作者,把实践经验予以宣传和推广,提高工作者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对资助事业的主观能动性。

(五)发挥优秀贫困生榜样示范作用,加强舆论宣传导向

树立优秀贫困生典型,开展自强之星、励志之星等评选活动,挖掘优秀成功事迹,强化榜样示范效应,通过校园媒体、微信、宣传栏、报告会等进行宣传报道,彰显先进模范的示范导向作用。发挥朋辈教育作用,引导学生树立坚强品质,在学生中形成赶帮超意识,逐步在校园内营造一种拼搏进取的良好氛围,帮助他们走出贫困阴影,提升资助育人效果。

(六)统筹多方资源,共创全员资助育人体系

马卡连柯说“哪里教师没有结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哪里不可能有统一的教育过程。”国家和社会应有足够的智慧和视野,调动整合多方面、多维度的社会资源,赢得多方支持,形成教育合力,增强资助育人工作的实效性。在校内充分调动任课教师、行政人员等教职员工的责任意识,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学生的教育培养过程中,形成全员育人的新格局。在校外拓宽资助育人渠道,不断和企业形成校企合作等互助模式,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提供校外实习岗位,为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四、结语

高校大学生资助育人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国家、学校、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同时需要资助育人工作者顺应时代发展,创新思路、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把握精准扶贫工作原则,将资助和育人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发掘贫困学生的内在潜能,发展贫困学生的个性,从真正意义上解决贫困大学生的贫困问题,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稳定和谐发展。

猜你喜欢
贫困生资助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遭车祸仍信守资助承诺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