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之我见

2019-01-16 20:17张云辉
山西青年 2019年11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思政政治

张云辉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15)

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着其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为此,高校要将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纳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坚持“立德树人”,力求实现全程、全方面育人目标,进而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开创出新的局面。众所周知,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既关系其个人自身的人生走向,又关系着“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样培养人”和“培养怎么样的人”等问题。新形势下,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互联网的普及,存在部分的大学生将自我学习中心从“思想至上”转移到“个人至上”、“科技至上”,导致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面临边缘化的局面。同时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中出现少部分的大学生政治信念淡化、是非观模糊、传统文化缺失、个人独立自主能力低下等现象是不争的事实。为此,有必要加强对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和创新工作,提高对该项工作的关注与重视程度,将其摆在重要位置,做到精准发力、科学施策,强化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引导其修身立德,全面发展,使其成为“德、智、体、美、劳”全方位、综合发展的人才。

一、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现状分析

当前,高校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面临新形势、新挑战,尤其是受网络文化的影响,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难度与日俱增,部分大学生主观意识中的负面内容已经根深蒂固,难以有效转变,加之大学生这个群体普遍具有时代感强但责任意识、使命意识缺乏的特征,受这些因素的叠加影响,导致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问题不断涌现,制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程的推进,同时也不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对此,有必要针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行改革与创新,努力探寻有效推进思政教育工作的新思想、新方法、新途径。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要想取得实效,则必须不断创新,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办学目标和育人目标两个根本加强实践与创新,以做到全面分析、科学把握,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更好、更快的实现发展与进步。以下,笔者基于科学发展观视角,深入探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以进一步促进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取得成功,获得实效。

二、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条件、原则与实践路径

(一)做好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先决条件

高校是我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其所培养出的人才除了需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与专业知识、技能以外,更需具备较高的政治觉悟,能够做到自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情感,主体的思想政治主流情况呈积极向上状。然而,结合以往经验以及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来看,学生思想政治层面中存在积极面与消极面共生共长的现象,同时在自制力、自我认同方面也较弱,自我为中心的现象普遍存在,缺乏责任意识、集体意思和实践意识。造成当前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既有来自于经济全球化形势加剧所带来的多元文化冲击的影响,又有高校大学生主体能力、水平方面的制约。由此可见,全面分析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现状,立足当下,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并将其用于指导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实践,是实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创新的先决条件,也是必然要求。

(二)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应坚持的原则要求

1.确立“以人为本”、“以德为先”的原则

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主要包括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其中德育摆在第一位。高校实施思政教育工作,归根究底在于做人的工作,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是人,教育的对象也是人,为此基于科学发展观下针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进行创新,首先应当确立“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同时在教育培养目标方面,要确立“以德为先”的原则。通过实施“人本教育”、“德育教育”,积极地引导人、鼓舞人、关心人、帮助人,必定能促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科学、有序的推进,同时促进应用型大学生实现综合、全面的发展。

2.坚持全面发展原则

坚持全面发展,即促进大学生素质全面提高。高校是培养地方经济、区域经济应用型专业人才的“主阵地”,高校大学生是地方经济、区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推力。为此,全面促进高校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既符合现代化教育需求,又符合高校人才培养需求。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创新应当以学生素质提升作为着力点,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人格、品质的塑造,做到对学生智力和非智力的双向开发,进而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人才保障。

3.坚持主导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原则

随着市场经济的向前发展,当代大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主体意识,在高校学习、生活中,他们更加渴望民主与平等,对于各类事件的发生,也渴望能够拥有更大的自由来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特别是一些时政新闻热点事件。学生在对这些时政事件进行评论与发表自我看法过程中,难免存在部分与思政教育内容不符、原则相悖之处,但总体状况仍然良好。对此,在针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进行创新过程中,还需要坚持学校主导教育和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不能对学生意见“只堵不疏”,也不能任其发展,而应当在做到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的前提下,一方面通过主导教育为学生理论掌握和言行规范提供规范标准,另一方面积极调动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和积极性,寻求民主协商、对话等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引导其树立起正确的思想观、政治观、价值观,自觉做到言行规范,进而实现从“他律”向“自律”的转变。

4.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我党在经过较长的革命和建设时期已经积累起较为丰富的思政教育宝贵经验,这些宝贵经验对当代乃至今后思政教育工作都具有重要价值,值得继承与发展。然而,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当代大学生的意识、观念趋于多元、复杂,因此对其所实施的思政教育工作也应当有所选择、有所针对。高校在改进思政教育工作当中,要坚持传统继承与改进创新相结合的原则,结合大学生的特点、发展规律以及实际需求等多方面情况,同时借鉴国外思政教育工作先进经验,为实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开辟出一条切实可行、富有特色的创新之路。

(三)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实践路径

结合上述原则和要求,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严格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出高校思政教育管理工作的创新路径。

1.强化思政教育课程建设

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主要是依托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进行的。为有效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和觉悟,以思想政治理论、哲学社会这两门课程作为革新“载体”尤为必要。通过强化课程建设,丰富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同时进一步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采取启发式、交互式教学,引导学生开展实践,进一步激发高校大学生主动参与思政教育课程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创建出极富有中国特色的红色校园。

2.强化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高校教育理念、目标的综合体现,且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还能进一步丰富和高校思政教育文化内涵,增强校园思想政治文化的底蕴。由于高校本身的发展历史较短,与具有较长发展历史的“老牌”高校相比,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为有效发挥校园文化对思政教育工作的促进作用,也为促进和完善校园软件基础建设,强化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至关重要。校园文化的建设一方面需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使校园文化更具有内涵和底蕴,另一方面需结合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需要,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思想政治文化主题教育活动,寓思政教育于校园文化活动之中,创建和谐校园。

3.强化校园网络建设

现今大学生自小就开始接触网络文化,受网络文化熏陶和影响程度较深。然而,由于网络文化参差不齐,加之青年学生自我辨明能力不足等因素影响,使其在长期接触网络文化尤其是网络负面文化影响中,无法准确识别,容易偏听偏信,进而在思想政治层面产生不良的反馈。针对这一问题,就需要从强化校园网络建设角度着手,通过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抢占先机,为大学生接受思政教育扫清障碍。这点对于高校而言尤为重要。为此,高校在推进思政教育工作时,要注意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以正面、积极的导向引导学生重塑正确、文明的思想政治文化观念。

4.强化社会实践

“以实践促进人才”培养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一大特点,因此在进行思政教育工作创新时,也要立足于该特点,带领学生加强社会实践。例如,组织学生参加“三下乡”、“西部支教”等活动,带其深入生活实践去体验不同阶层的生活,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组织学生参加公益劳动去帮助他人,用实践去践行思政教育内容,促使学生在掌握正确的思想政治理论的同时,也能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人格素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高校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工作改革与创新意义深远。只要不断坚持解放思想,高举科学发展观旗帜,从高校发展实际出发,从思政教育内容、原则以及途径等方面着手创新,必定能使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取得突出实效。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思政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大学生党支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
安徽省巢湖市老年大学校园文化 硕果飘香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