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宋代茶器木叶盏的自然观

2019-01-16 22:44刘晓勇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9年11期
关键词:吉州窑茶器木叶

刘晓勇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长沙 410000

中国古代饮茶之风盛行于唐代,至宋代,饮茶更是成为宋人生活的一部分,并从上层的文人雅士、僧人道士普及到民间。陶瓷茶具作为茶文化的主要成分,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早在唐代陆羽《茶经》 中,便有从饮茶角度来鉴赏陶瓷茶具的文字“越州瓷、岳州瓷皆青,青则益茶,…寿州瓷黄,茶色紫;洪州瓷褐,茶色黑,悉不宜茶。”相较于唐代盛行的煎茶法,“点茶”成为宋代饮茶方式的主流。在宋人点茶的一套流程中,茶品、水品、茶器、技巧均具美感,而茶器无疑是点茶意境美的重要因素。宋代瓷器中的“黑盏”,就是崇尚白茶和时兴斗茶的产物。 而在宋代的黑釉瓷盏中吉州窑木叶盏尤为特殊,其工艺特点和艺术风格具有与世俗文化截然相反的出世隐逸价值观和宗教审美色彩,可以肯定的是,具有禅宗美学和象征隐喻色彩的木叶盏,是一种高度发达的文人艺术、宗教意识及其审美理念的抽象创作,也是清新自由的自然哲学产物。

一、自然天成的美学观

自东晋开始,至南北朝时期,青瓷等茶器物的装饰图案比较明显的受到当时佛教的重要影响,多呈现出莲纹为主的装饰面貌。而经过隋朝的过渡演化,莲纹装饰的图样从最初完全具象的装饰特点逐渐演变为带有抽象设计意味的造型特点。到了唐代,而随着茶器装饰文化的开放式发展,来自绘画、书法等形式中的被逐渐引入,甚至还出现了一些来自异域地区的非本民族纹饰图案。及至宋代,由于宋代崇尚道家的思想观念以及禅宗美学的影响,宋代茶器开始追求一种简约雅致的格调、自然天成的趣味和“禅茶一味”的精神境界。吉州窑创烧的木叶盏因其独特而成为这一时期“自然天成、天人合一”的茶盏杰作。

史载,吉州窑始于晚唐,兴于五代、北宋,极盛于南宋,而衰于元末,距今已有 1200多年的历史。吉州窑融和禅学与儒家文化,吸收多种工艺,装饰新颖独特,格调清新质朴,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木叶盏的初始发生,或许只是一次意外的偶然事件,一片枯黄落叶被风恰好吹落在晾坯的黑釉盏中,一并被送入窑烧成成品,出窑后工匠受到启发而逐步掌握其制作烧成工艺。毕竟工艺创发和艺术灵感,主要属于主体精神活动的个性范畴,而非社会性群体性行为。由于史料文献欠缺而无法做更多确证性的追究,我们对宋代吉州窑木叶贴烧法的历史工艺考究,主要还是依靠对窑址出土古样本的观察、分析和工艺仿古法。 制作工序上,属于二道工艺的范式:首先是手工拉坯、利坯制作成素坯,干燥后对素坯通体均匀施以黑釉,再用经过自然干燥或陈腐后的天然叶片,紧贴在上黑色底釉的茶盏上;上釉好的茶盏坯体装入匣钵,最后入龙窑柴烧一次烧成。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在贴叶入窑前在叶子上面浸一层稀薄灰釉的工序,这两种程式也可能是同时存在的。在龙窑不稳定的烧制气氛下使钙碱性地釉的氧化铁等元素烧成纯黑或褐黑的地色,叶脉在高温下彻底烧化、与黑釉溶结为一体,而木叶烧化留下的灰碱质与黑底釉进行化学窑变最终呈现出偏蓝、褐黄、金黄、米黄、米灰、灰白或者夹杂综合色调的木叶形态的纹饰。

先秦经典《考工记》所提出的 “天人合一”语境下的“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的古代制器四要素论,在木叶盏身上也得到了充分体现。木叶盏的艺术表现形式通过大自然与人的智慧相结合,一片普通树叶做装饰经过窑工的巧手,而表现出来的自然美感确实非常打动人。那形状真是千姿百态,有的平铺盏底,有的曲卷折迭,有的横卧盏腹,有的牵越盏口,在在不同。且大小不一,无一片雷同,便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之趣。有的叶相栩栩如生、富有生命的张力;有的则形态折叠、不规则,甚至失去了叶的本貌,只留下枯槁、残缺、破碎、的痕迹,间中隐约可见叶脉斑驳,自然天趣;充分体现出中国哲学道家文化中“自然天成”的美学观。

二、自然轮回的生命观

《道德经》中或大有启发:“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在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里,植物是有灵魂和知觉的生命体。宋代吉州窑木叶盏是世上唯一利用有生命特征的天然有机本体直接作为装饰材料的瓷器。这种独创烧造工艺在世界工艺技术史和美术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木叶盏自带一种自然生命的气机。佛家《心经》有云:“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在这个浮躁的社会, 何谓生死轮回,佛说:死亡,是此期生命形式的消失,生命离开这个世界,却离不开轮回不息的六道,离不开三界。在出离生死之前,生命仍将延续,也将跟随着并影响着人们。纵观吉州窑木叶盏中的木叶,恰恰印证了这句话。生死观,是最能体现众生平等的观念,也是关乎对人类命运的归宿和解脱的共同终极思考与人文关切。木叶盏以自然体在死灭后遗留的不灭印记、在枯寂的意境中表现着幻变动态的手法,既是禅宗万物自具佛性、无需外求的启示,是禅门“打得念头死,许尔法身活”的涅槃之道,也对立却统一的演绎着庄子“杀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的生死奥义。木叶盏中的那一枚亦真亦幻的飘零深秋黄叶,如鸿毛之轻,蕴生命之重,恰合“树凋叶落,体露金风”的禅门机锋,直指“身心脱落”之时,便是色相空无、妄念破灭和了却烦恼的顿悟解脱之际,断烦恼,证菩提;了生死,证涅槃。当我们拿起木叶盏喝茶的时候会感叹,一片枯叶自然生命的结束后在涅槃中实现了重生,我们应该尊重大自然中每一个生命个体。万物生长,轮回四季,岁岁枯荣,生生不息。

综上所述,宋代木叶盏的自然观是中国古代美学和思想的结晶,兼含了儒家的隐逸出世思想和道家“自然天成”的美学观。木叶盏在隐喻意义和文化内容上,有着独一无二的东方文明和禅宗精神的特点。一盏之中,玄黑的寂,枯槁破缺的叶,苦涩微甘的茶,隔绝了世俗的烦嚣,抽离了贪嗔痴的情绪,映照着参禅者的明悟、儒者的理学心学鸿蒙宇宙、道家坐忘心斋的自在超脱和墨家的究极匠心。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构建了一个禅茶的意象审美境界、一个感知自然生命轮回的情感载体。

猜你喜欢
吉州窑茶器木叶
漆工艺在茶器上的应用与研究
吉州窑陶瓷中书法装饰的应用研究
辣木叶水提取物减缓奥氮平诱导的小鼠糖脂代谢紊乱
陶艺茶器设计风格及思想文化体现
千年窑火耀庐陵
——吉州窑传承异彩齐放
疫情下 茶器行业将发生哪些变化
立冬即事二首其一
香港苏富比历年所见吉州窑拍品
吉安市博物馆藏吉州窑黑釉瓷赏析
盏中,木叶似小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