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端、十宣放血结合雷火灸治疗化疗后末梢神经损伤28例

2019-01-16 12:44杨志新尤建良
中医外治杂志 2018年5期
关键词:足趾雷火麻木

杨志新,尤建良

(江苏省无锡市中医医院 肿瘤科,江苏 无锡 214071)

化疗药物所致末梢神经损伤是奥沙利铂、紫杉醇、顺铂、卡培他滨、长春新碱等常见的副作用,病理变化为运动神经的周围远端轴索及感觉神经中枢远端轴索同时受累,又称为中枢周围性远端型轴索病。临床表现为感觉运动多发性神经病,四肢对称性手套、袜套样深感觉、浅感觉障碍伴四肢远端肌力减退,重者出现肌肉萎缩甚至瘫痪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但现代医学除营养神经治疗外,尚无其他有效办法,且疗效有限。笔者采用十宣放血加雷火灸的方法治疗化疗后末梢神经损伤,起效迅速,疗效极佳,现将疗效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所选病例均为2016年1月~2018年1月住院及门诊患者,本临床研究采用队列研究。在无锡市中医医院就诊,化疗后出现末梢神经炎症状者即入治疗组,计28例。无锡市人民医院肿瘤科化疗后出现末梢神经炎症状者病例设为对照组,计27例。55例患者均明确为恶性肿瘤且经过化疗患者,治疗组男16例,女12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36岁,平均(56.9±11.6)岁;其中结直肠癌11例,肺癌7例,胃癌6例,乳腺癌4例;化疗方案中含奥沙利铂注射液13例,卡培他滨片6例,紫杉醇5例,顺铂4例;化疗周期自4周期~6周期不等;对照组男15例,女12例;年龄最大74岁,最小36岁,平均(55.7±9.8)岁;其中结直肠癌10例,肺癌5例,胃癌7例,乳腺癌5例;化疗方案中含奥沙利铂注射液11例,卡培他滨7例,紫杉醇6例,顺铂3例;化疗周期4周期~6周期不等。两组间年龄、性别、病种、用药等基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化疗前各入组病例均无患糖尿病、感染、中毒等引起末梢神经炎的原因及临床表现,化疗后出现四肢末端麻木、感觉减退及感觉异常等末梢神经炎的表现。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服甲钴胺片500 μg,每日3次,治疗组脚趾麻木者采用气端放血,伴足底麻木疼痛者可加用足底放血,十指麻木疼痛者采用十宣放血。放血前行75 %酒精严格消毒。取1 mL注射器针头穴位点刺放血,挤出暗红色血2滴~3滴,血液转为红色停止挤压。棉球按压止血。放血结束后,予雷火灸灸双侧解溪穴及双侧阳溪穴。放血隔日1次,雷火灸每日1次。14 d为1疗程。1疗程后评价疗效。

3 疗效分析

3.1 末梢神经炎分级量化表(见表1)

表1 末梢神经炎分级量化表

3.2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对放化疗减毒或增效作用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判定。显著改善:患者感觉障碍消失或症状积分下降大于70 %;有效:症状积分下降大于30 %;无效:感觉障碍改善不明显或症状积分减少不足30 %。

3.3 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 16.0统计分析软件包处理资料,计量资料以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为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

3.4 治疗结果(见表1~表2)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t值为13.55,P<0.001;治疗组与对照组积分差值相比较,t值为7.11,P<0.001,均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

表2 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 例

4 典型病例

过××,女,64岁,胃癌术后13个月。术后病理:“胃窦小弯”溃疡型腺癌(Ⅱ级),局部为黏液腺癌,伴坏死,癌组织侵犯全层达浆膜外纤维脂肪组织,上下切缘未见癌累及,小弯淋巴结(0/13)、大弯淋巴结(0/10)、袋内脂肪组织内淋巴结(0/3)均未见癌转移。术后予(L-OHP+S-1)化疗6周期。药用:L-OHP 150 mg d 1+替吉奥胶囊 上午40 mg,下午40 mg,d 1-14;末次化疗时间为2017年03月14日。第6次化疗后出现双足底及足趾麻木刺痛。口服甲钴胺片等营养神经药物,症状未见明显缓解。2017年10月11日就诊,足趾及足底麻木刺痛,有袜套样改变,予十宣放血,足底麻木处放血,后雷火灸灸双解溪穴、双阳池穴,患者治疗1次后足趾及足底麻木明显减轻,后续治疗7次,足底及足趾麻木症状基本消失。

5 讨 论

虽然现代医学不断进步,但手术、放化疗仍为现代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肿瘤科医生可以说对化疗药是又爱又恨,爱他是因为化疗药有时确实能让肿瘤缩小,病情控制。恨他是因为化疗药的副作用十分严重,除了对患者正气损伤外,化疗后的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让患者异常痛苦。就连化疗后的末梢神经炎这一小的副作用也让患者苦恼异常,而且现代医学针对末梢神经损伤治疗主要是神经营养剂,且疗效有限。现在常用的化疗药中对末梢神经损伤主要有奥沙利铂、紫杉醇、卡培他滨、顺铂、长春新碱等,其中奥沙利铂注射液应用后患者神经毒性发生率可达85 %~95 %。紫杉醇的神经毒性发生率可达 15 %~95 %[1]。而同样是末梢神经损伤患者足趾较手指出现频率更高,患者出现的症状有趾(指)端麻木、疼痛,皮肤苍白发凉,手套、袜套样感觉障碍,四肢远端无力。中医辨证阳虚寒凝血瘀为其发病的主要病机。有报道应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末梢神经损伤取得一定疗效[2]。亦有应用阳和汤治疗末梢神经炎的个案报道[3]。张欣等[4]报道温针灸外关、足三里、八邪、八风治疗末梢神经炎,疗效显著。从以往报道中,可看出应用中药以温经通络、活血祛瘀为法,针刺以温针灸疗效明显。笔者认为,口服中药到达肢体末端局部药量少,疗效不佳。

采用气端放血,有手指麻木者加用十宣放血,后用雷火灸治疗,起效快,疗效更为突出。气端,为经外奇穴。出自《备极千金要方》别名,足十宣。气指经脉之气,元气之气;端,为趾端,足十趾是经脉之气所出之处,也是足三阴经与足三阳经脉交会处。有开窍苏厥、通络止痛之功效。《针灸空穴及其疗法便览》载“气端,奇穴,主治足趾麻痹,脚气。” 十宣穴亦为经外奇穴,《针灸大成>记载:“十宣穴,位于手十指头上,去爪甲一分。”《千金方》记载:“十宣穴;别名鬼城。”十宣穴为手三阴经与手三阳经交会处。气端或十宣穴点刺放血,具有祛瘀生新、通络荣筋之功。化疗后的末梢神经损伤中医辨证当属寒凝血瘀、经络失养,《灵枢·经脉篇》云:“菀陈则除之。”笔者采用气端和十宣放血疗法,使瘀血去,新血生,经脉气血调畅,则可以濡养筋脉、肢节,改善趾(指)功能活动,恢复感觉障碍。且从气端穴的解剖结构上看,分布有足底内侧神经,趾足底总神经的足趾底固有神经和足底外侧神经,并有该神经同名的动静脉伴行。十宣穴局部解剖,有指掌侧固有动、静脉网,布有指掌侧固有神经。气端及十宣点刺放血可以直接作用于末梢神经,改善动静脉血流,增加末梢供血,且有利于损伤末梢神经毒素的排出。从而改善足趾及手指感觉障碍及活动功能,达到通经活络、祛瘀生新、通络荣筋的目的。其刺激强度之大,活血化瘀效果之佳,是其他方法难以替代的。

化疗后末梢神经损伤除有瘀血阻络病机外,还有阳虚寒凝病机存在,故笔者在气端、十宣放血后加用雷火灸灸双侧解溪穴及双侧阳溪穴。艾灸有温经通络、祛寒行瘀之功,而雷火灸温经通络等功效得到进一步的加强。本院采用雷火灸为杨继洲《针灸大成》的处方:沉香、木香、乳香、茵陈、羌活、干姜、穿山甲各三钱,麝香少许,蕲艾二两。雷火灸药力纯厚,具有疏通经络、温阳散寒、活血化瘀、增强免疫力的良效。艾柱燃烧时间长,渗透性更好,持续可达40 min,最高温度可达240 ℃,普通艾柱一般不超过20 min,最高温度仅70 ℃~90 ℃。治疗本病雷火灸起到温经通络、祛风散寒、活血止痛、拔毒泄热之功。在气端、十宣放血及雷火灸灸双侧解溪穴及双侧阳溪穴治疗化疗后末梢神经损伤疗效奇佳,有效率高达92.86 %,与口服弥可保的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该疗法值得进一步大力推广,让更多的患者受益。

猜你喜欢
足趾雷火麻木
麻木
周围性面瘫应用针刺联合雷火灸治疗的效果评价
第1足趾甲皮瓣与第2足趾复合组织组合移植急诊再造拇指的临床应用
雷火灸的临床应用及研究现状
足趾及耳尖放血治疗风热客睑型睑腺炎验案1则
天佑中华·雷火迎春
沼泽地边的雷火与荠叔
不做政治麻木、办事糊涂的昏官
足趾分解移植修复多手指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浮生一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