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解毒外洗法在肛周脓肿术后的临床应用

2019-01-16 12:44
中医外治杂志 2018年5期
关键词:肛周换药脓肿

吴 章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北京 100035)

肛周脓肿一旦形成,手术切开引流是有效的办法,但是由于是感染创面,且一般创面大而深,坏死组织多,导致渗出多,恢复时间长,术后患者因长时间换药,术后疼痛、排尿困难等导致生活质量降低,同时肛周脓肿易复发及形成肛瘘。如何促进创面愈合,减轻术后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临床治疗重点。我科用中药外洗方促进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减轻术后疼痛、减少创面渗出,收到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88例患者为2016年5月~2017年5月就诊患者,诊断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排除病例:合并克罗恩病、结核、糖尿病等影响创面愈合的疾病;复发病例。治疗组44例,男34例,女10例;年龄19岁~72岁,平均42.6岁。对照组44例,男26例,女18例;年龄18岁~73岁,平均42.7岁。两组性别、年龄及手术方式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两组病例的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均由同一组手术医师完成,常规静点敏感抗生素3 d左右,两组创面每日常规换药,腔内可填塞朱红纱条引流。治疗组术后在换药前采用中药外洗方坐浴。药用黄芪30 g,黄柏30 g,芒硝30 g,野菊花30 g,蒲公英30 g,丹参30 g,皂角刺30 g,延胡索30 g,紫花地丁30 g。水煎洗剂均由我院制剂室煎治成2 000 mL,分两次外洗,每次1 000 mL。排空大便后先用清水清洗肛周,用外洗液熏蒸肛门10 min~15 min,待外洗药温度合适约40 ℃左右时,坐浴 20 min,使创面和药液充分接触,每日早晚各1次。对照组术后用 1∶5 000 高锰酸钾溶液熏洗20 min,每日早晚各1次。两组在外洗结束后常规换药。

3 疗效分析

3.1 观察指标

①两组患者坠胀疼痛程度:疼痛判定采用VAS视觉模拟评分法,该方法是疼痛强度测量中最敏感的方法,测定值可以精确到小数点后1 位[2],具体评分标准为0到10分区间,疼痛从无到剧烈,0分无疼痛感,1分~3分为轻度疼痛,4分~6分为中度疼痛,7分~8分为重度疼痛,9分以上为剧烈疼痛。②创面恢复时间:指切口完全恢复所需天数。每日换药时通过肉眼观察并做好记录。

3.2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创面平均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疼痛、创面愈合时间比较见表1。术后21 d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及创面愈合时间比较

4 讨 论

肛周脓肿属中医“肛痈”范畴,一旦发生,多需手术治疗[3]。可分为热毒炽盛、火毒蕴结、阴虚毒恋等证型。主要因过食肥甘厚味、辛辣刺激等物,致热毒内生,蕴阻肛门,热毒化火,肉腐为脓而成。手术治疗仅引流脓液,但体内热毒之邪仍在,治当以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活血通络为主。中药熏洗可解毒,化瘀,祛腐生肌,从而减轻疼痛,促进创面愈合。方中黄柏清热解毒,抑制细菌生长[4]。芒硝、野菊花减轻水肿,缓解疼痛,故治疗组术后疼痛评分较对照组减轻,减轻了患者术后疼痛。方中野菊花中含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炎镇痛活性[5]。紫花地丁凉血消肿,清热解毒,有一定的抗炎作用[6]。皂角刺通行经络,消肿溃坚,研究表明,皂角刺提取液能够一定程度抑制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7]。炎症和感染的存在,不利于创面愈合。本组实验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缩短,正是因为外洗方剂中中药具有消炎控制感染的作用。延胡索辛散温通,活血行气止痛;黄芪托毒排脓,补气生肌。总之,中药熏洗疗法能够使药物有效成分直达患处,具有清热解毒、活血通络、消肿止痛及清洗伤口的功效。中药的优势在于围手术期,对于术后恢复期,中医的优势更为明显,不仅可以预防和治疗术后诸多并发症,而且还可以促进伤口愈合,达到现代医学无法达到的效果[8]。

猜你喜欢
肛周换药脓肿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肛周湿疹1例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高位肛周脓肿给予切开挂线引流术的治疗效果
舒适护理在外科门诊换药患者应用效果体会
门诊换药间隔时间对伤口愈合的影响的研究
舒适护理对中度烧伤患者创面换药过程中的影响评价
脑脓肿并肺动静脉瘘2例及文献复习
新生儿腹膜后脓肿2例
右胫骨Brodie脓肿急性发作伴软组织脓肿及窦道形成1例并文献复习
以肛周扁平湿疣为皮肤表现的二期梅毒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