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赋能,冰雪产业待破局

2019-01-16 05:36
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2019年9期
关键词:雪场滑雪场滑雪

2015年7月31日,随着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打开信封,念出“Beijing”,来中国看冬奥的邀约正式向世界发出。一晃4年的时间过去了, 随着北京冬奥会筹备工作的进行,借着利好政策的东风,冰雪产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不久前,地处我国南方的两个室内滑雪场——广州花都融创和江苏无锡融创室内滑雪场的开业,吊足了当地民众的胃口,引得数以万计的滑雪爱好者在当天涌入雪场。谁能想到以前在冬季都见不到雪的南方人,现在可以随时随地进入滑雪场滑雪。而这正是2015年7月北京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后,中国冰雪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2018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显示,2000年中国滑雪场总数只有50家,滑雪人次只有30万。但到2018年,滑雪场数量已上升到742家,滑雪总人数高达2113万人次。目前我国滑雪场数量占全球比例已超过1/3。在申办冬奥会的报告中,我国政府曾向国际奥委会作出了“三亿人上冰雪”的庄严承诺。业内人士预计,照此速度发展,距离“三亿人上冰雪”的目标将越来越近。

在北京冬奥会的赋能之下,我国的冰雪产业正经历着一场华丽的蜕变。

北京冬奥会成为我国冰雪产业升温的催化剂。

国外的历史经验成为佐证。美国曾先后3次举办冬奥会,1932年首次举办冬奥会前后,冰上体育场馆的数量显著增加。1960年冬奥会带来美国滑雪产業蓬勃发展,滑雪人次首次突破5000万,占当时美国总人口的27%,并有力推动了美国经济发展。

根据此前公布的信息,2022年北京冬奥会赛事编制的预算规模为15.6亿美元,非组委会场馆预算投资总额为15.1亿美元,将大量引入社会资本,预计会有65%的资金来自社会投入。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冰雪产业可能处在类似于美国冰雪产业高速发展期的前10年,这种高速增长的态势将持续多年。

如果说冬奥会是冰雪产业高增长的诱因,那么,消费升级则是冰雪产业高增长的内因。

体育产业专家鲍明晓认为,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5000美元时将带来运动健身和户外体育市场的增长,超过8000美元时体育运动将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之一。统计显示,2016年我国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已接近5000美元,到2022年预计能达到8000美元。因此,这几年人们冰雪消费能力将出现快速增长。

根据此前发布的《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全国冰雪产业总规模到2020年将达到6000亿元,2025年将达到10 000亿元。

冰雪运动在西方国家一般称为冬季运动,是冬季主流的活动项目。项目通常分为滑雪运动和冰上运动。其中,滑雪运动包括越野滑雪、高山滑雪、跳台滑雪、现代冬季两项等项目;冰上运动则包括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冰球运动等项目。

就目前而言,虽然我国冰雪运动在竞技方面率先起步,自1980年起陆续参加冬奥会,所获奖牌也在稳步增加,但实际上,国内冰雪运动的大众化普及还是稍逊国外一筹,仅仅是在近二十年才开始发展起来的。由此,我国的冰雪产业的体量还比较小,待解的难题也埋在冰山脚下。

纵观国内冰雪配套设施市场,从冰场的浇冰车到滑雪场的索道、魔毯、造雪机、压雪车……中高端市场几乎被国外产品所垄断。

从产业链看,冰雪运动装备的生产及经销在冰雪产业占据上游地位,经济效益尤为可观。目前,一些冰雪产业发展迅速的欧美国家均已建立了冰雪装备制造产业体系,冰雪运动装备制造业非常发达。冰雪装备器材的国际著名品牌也多集中于美国、法国、瑞士、意大利、芬兰等国家,由冰雪装备产品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进而形成了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优势。

以雪场设施为例,雪地摩托是雪场提供救援、娱乐服务的重要设备。目前,国内雪地摩托市场主要被加拿大、日本等国外品牌占据。河北崇礼太舞滑雪场的官网显示,该滑雪场的雪具租赁器材来自奥地利一家知名企业,单板采用了斯洛文尼亚一家世界著名滑雪板制造商,吊椅缆车则来自法国。

从竞技角度来看,国外滑雪装备品牌也是国内滑雪专业运动员的首选。业内人士指出,以滑雪板为例,进口产品技术含量高,具有高耐磨与高耐用性等特点,舒适度与安全性更胜一筹,更能适应运动员的训练强度。

据滑雪服务平台GOSKI的用户喜爱品牌统计,单板前十大品牌全都是国外品牌,双板的情况也基本如此。

冰雪产业的蛋糕越做越大,国产滑雪设备和装备为何备受冷落呢?

首要原因恐怕还是质量问题。一位滑雪圈资深人士透露,国产造雪机虽然便宜,一台的市场售价只要几万元或者十几万元,但是能耗和返修率高。国外的同类产品虽然价格高,但质量有保障,后期维护成本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西部长青景区集团副总经理于秀锋说:“相比国内造雪机和压雪车,国外同类产品一般工作效率更高,性能相对稳定,价格比国产的也贵不了太多。”

此外,本土冰雪装备生产还存在一些技术瓶颈。固安道沃机电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曾反映,他们对自己的产品质量很有信心,但同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卖相”较差,究其原因,是镀锌工艺与国外有差距。

我国冰雪产业快速发展,但整体渗透率仍处于低位。

具体来讲,我国冰雪产业的发展正处于一种“矛盾”状态。一方面滑雪场和滑雪人次数据再创新高。《2018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总滑雪人次达2113万人次,同比增长14.4%。其中滑雪场滑雪人次达1970万人次,同比增长13%。但另一方面渗透率仍处于低位。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滑雪运动渗透率仅为1%,距离发达国家5%以上的滑雪运动渗透率仍有较大差距。

另外还存在严重的供给质量问题——虽然供给端快速增长,但有效供给不足及复滑率低。

虽然我国滑雪市场发展迅速,数量上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但实际上我国的滑雪场更多呈现出规模小、质量低的情况,只有少数的雪场可以与成熟市场的雪场相媲美。一般来说,滑雪场垂直落差及架空索道数量是衡量滑雪场规模和运营效率的重要指标。截至2017年底,在全国703家雪场中,有架空索道的仅有145家;垂直落差小于100米的滑雪场占比高达77%(544家)、垂直落差大于300米的滑雪场仅22家,与瑞士、奥地利等国家相差甚远。

以万科松花湖为例,2018年11月至2019年3月雪季期间,该集团旗下吉林万科松花湖和北京石京龙两个滑雪项目累计到访的客流量超过60万人次,尽管这两年该公司发展迅速,但实际上却仍低于全球主要雪场的标准——每个雪季平均的滑雪人次达到100万次。这从侧面反映出市场的有效供给明显不足,没能更好地挖掘度假休闲和滑雪人群的需求问题。

此外,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发布的《冰雪运动大众参与状况调查报告》也印证了这一点。该报告显示,我国民众冰雪运动的参与强度不足,大多数人只是初次体验,并未实现经常化和习惯化,滑雪市场增量有待挖掘。

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刘成亮说:“从北京申冬奥成功的那一天起,摆在我们面前最大的问题就是人的问题。比如参赛的运动员、教练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官员和裁判员等。推动冰雪运动发展需要大量的冬季项目专业人才,目前这方面人才还远远不够,面临巨大的缺口。”

刘成亮举例说,2015年初,全国注册的冬季项目运动员约有5000人,而夏季项目的一个基础大项,全国注册人数就达两三千人。

按照我国长久以来的冰雪人才输送模式,大都是职业运动员退役之后转型从事冰雪运动的培训或管理工作。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下,仅靠退役运动员来解决我国冰雪运动教练员缺乏的问题无疑是杯水车薪,这种人才供应模式已經跟不上市场的需求。

以普及程度较高、最受青少年欢迎的冰球项目为例,国内仅有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等地能输出冰球教练,人们并没有那么大的挑选教练的余地。

而从市场角度来说,各滑雪场的经营者更能感觉到人才匮乏影响雪场运营所带来的阵痛。按照目前国内一般滑雪场的规模,仅在冰雪机械操作方面,每年需要增加的工程技术人员至少为400人。如果加上冰雪场地的管理与维护、冰雪场地运营、雪场救护等方面需要的专业人才,这个数字还要再翻两番。

北京冬奥会的筹办,为国内冰雪产业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活力,为产业升级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一批国内冰雪企业抓住机遇成为先行者,让“中国制造”驰骋在冰雪场地,成为其追求的目标。北京世纪星滑冰俱乐部董事长范军介绍说,俱乐部在做了20年的冰场运营、滑冰学校之后,已开始涉足冰上设备及装备制造,逐步向产业链的上游和下游延伸。

河钢宣工经过一年多的研发,已成功生产出了全国首台大马力压雪机,完成了核心部分的研发以及关键零部件的自制与国产化。接下来,企业将积极推动国产压雪机生产规范及标准的制订,为实现冰雪产业大型设备的“中国制造”迈出重要的一步。

技术创新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也将同时作用于冬奥备战和项目普及。不久前,工信部、国家体育总局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冰雪装备器材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加快推动冰雪装备器材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将强化顶层设计,着力聚焦冬奥急需的竞技型冰雪装备器材和适合“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大众型冰雪装备器材“两大需求”,推动一批重点冰雪装备器材产品取得突破,推动冰雪产业的科技创新。

近年来,在政府部门积极推进引导下,河北、吉林、黑龙江等多个省份相继出台冰雪产业规划文件,初步拟定了冰雪装备产业园的发展方向和区位规划,冰雪装备器材产业集群化发展初具雏形。

业内专家认为,产业集群可以促进集群内企业间的合作与竞争,消除技术力量分散的掣肘,提升产业整体竞争能力。

即将到来的北京冬奥会不仅带动了装备升级,更带动了人才队伍的全面升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的意见》提出,要广泛开展青少年冰雪运动,鼓励开展以冰雪运动为主题的赛事,大力发展校园冰雪运动,推动中小学、高等学校积极参与冰雪运动,让冰雪运动深入到低龄群体。同时,制订冰雪运动后备人才培养计划,积极引导学校、企业、社会组织共同参与冰雪运动后备人才队伍建设,形成多元化培养模式。

此外,各地纷纷加强冰雪运动人才培养力度,拓宽选才渠道,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出台扶持政策。

乘着北京冬奥会的东风,我国冰雪产业正在腾飞!(本刊综合)※

猜你喜欢
雪场滑雪场滑雪
冬来啦,滑雪去
课外滑雪场
发展滑雪需多方合力
冰雪经济
小熊滑雪记
滑雪场上的狂欢
雪山历险记
滑雪秘籍
新疆3s级滑雪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