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在四肢创面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2019-01-17 11:02李长虹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26期
关键词:供区四肢筋膜

李长虹

415000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常德

在临床中,脚踝、小腿中下段等位置的软组织和皮肤缺损比较常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对四肢创面的修复术已经趋于完善,采用局部皮瓣转移方式或多种游离的方式可以很好地解决创面覆盖问题[1]。但是游离皮瓣移植必须有合适的供区血管,且必须有较强的显微外科基础,同时还会对四肢的主干血管血运造成影响,而局部转移会浪费皮瓣蒂部,且供区的外观不是很理想,一般要在供区进行植皮,且出现臃肿等情况[2]。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的应用很好地解决了此类问题,因为手术操作简单也不会对主干血管造成影响,所以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3]。本次研究将2015年2月-2018年10月收治的四肢均有创面患者39 例作为试验对象,研究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在四肢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5年2月-2018年10月收治四肢均有创面患者39 例,女16 例,男23例;年龄16~71 岁,平均(43.9±6.2)岁;其中电击伤13 例,热压伤9 例,机器绞伤8 例,溃疡5 例,恶性肿瘤4 例;其中有6 例为急诊手术,其余均为后期坏死创面修复术。排除四肢损伤不能修复者,不能配合本次试验者,精神异常者。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①将患者创面的坏死组织进行彻底清洗,并采用双氧水、稀释的碘伏和大量生理盐水浸泡及反复清洗,大概2~3 次即可,每次需要保持15 min,充分地进行消毒和杀菌,同时修复和固定断裂的肌腱,并修复开放的关节囊,将止血带放松后进行止血工作,针对清洁比较困难的创面,可以Ⅰ期采用VAC负压引流进行处理。②皮瓣的设计和切取:观察患者创面具体情况,根据缺损面积和形状,预估蒂的长度,合理设计皮瓣。然后随着皮神经形成皮瓣轴线,解剖标志以皮下静脉为主要标准,再切开和创面距离较远的皮肤,进行游离和解剖,并将皮神经切断,浅静脉进行结扎,按照神经的位置合理调整皮瓣范围和防线,于比较深的筋膜层下将皮瓣掀开显露蒂部,随后将蒂部皮肤切开,沿着皮下进行游离,才能保证皮神经和营养血管在蒂内,保留皮神经两侧0.5~3 cm的皮下组织,才能保证浅静脉、营养血管和皮神经的完整性。最后通过明道或皮下隧道,转移已经游离好的皮瓣至受区,随后缝合供区创面或植皮覆盖。

评价标准:治疗结束后,通过2年随访观察最终应用效果。

统计学方法:数据录入SPSS 19.0 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术后随访2年,39 例患者所有皮瓣转移术均成活,出现皮瓣远端肿胀和淤血5例(12.82%),通过反复换药创口成功愈合;原创面出现溃疡1 例(2.56%),实施局部皮瓣转移修复成功;其余均顺利恢复,皮瓣质地良好,且功能和外形均获得满意效果。

讨 论

20世纪90年代,皮神经营养血管是一种新皮瓣,因为治疗效果显著,逐渐被广泛应用且获得更多的肯定,预示着我国医学技术正在不断发展。人体的四肢和躯干中均分布着皮神经,通常情况下,只要有分布皮神经的位置,均可以将其制作成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3]。

为降低患者创伤,主要是遵循就近原则,也就是选择对患者身体影响较小的位置制成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所以大部分会选择不是特别重要的皮神经作为供区,目的就是将重要皮神经保留[4]。

本次研究中有小部分皮瓣出现远端坏死,可能和静脉回流发生异常有关,因此需要注意手术中浅静脉的处理,因为可以让皮瓣位置的血液回流,让皮瓣血运行变得畅通。在近几年研究中发现[5],浅静脉在设计皮瓣时具有重要的作用,会使皮瓣内的静脉前负荷加重,从而成为皮瓣坏死的主要因素之一,需要重点关注。

综上所述,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转移修复四肢创面,不仅治疗方式简便,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且出现不良反应较少,可以获得满意的外形和功能,可以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供区四肢筋膜
髂腹股沟接力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
三焦“筋膜”说——从筋膜学角度认识三焦
四肢冰凉就是肾虚吗?
跟踪导练(四)
跟踪导练(四)
手足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预防及切开减张术后的护理
趾甲皮瓣移植供区创面处理探讨
隐神经——大隐静脉筋膜皮瓣修复足背部软组织缺损
同一供区两块穿支皮瓣修复多指缺损创面1例
考虑供区约束的地区电网重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