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019-01-17 10:53董崇龙
西部论丛 2019年2期
关键词:劳动力转移农业生产特点

摘 要: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是正面的,优化了资源配置,提升了农业产量与农民收入,并优化了劳动力结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农业生产劳动力结构的恶化。通过加大职业农民培育力度、加快农业生产现代化步伐以及完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确保我国农业生产能够行稳致远。

关键词:劳动力转移 农业生产 特点 影响 对策

一、我国劳动力转移的特点

由于我国二元经济结构与人多地少的现实,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大,随着我国东部与南部地区的高速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陆续向这些地区转移,而转移的劳动力多为一些高素质或具有一技之长的人才。

(一)农村向城市转移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主要向二三产业等非农产业转移,其中有很大一部分转移到了第三产业,目前为止我国大部分劳动力已经从农村转移至城市,从农业产业转移至非农业产业,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农业劳动力在我国的比重依然很大。

(二)转移农村劳动力质量高

当前我国转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多为一些高学历人才或者是具有一技之长的青壮年,由于城市二三产业相对丰厚的收入,这些人才选择了在城市打工,其整体素质与学历水平普遍高于在家务农的劳动力。

(三)具有区域性特征

长期以来,我国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发展迅速,城镇化水平较高,就业机会多,大部分农村劳动力相继转移至东部与南部城市,近几年来,随着中西部地区的不断发展,吸引了一部分劳动力开始就近转移,甚至是选择在本地就业。

二、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劳动力转移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多是正面的,不仅优化了农业资源配置,转移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提升了农业产量与农民收入,使劳动力结构趋于合理,但也存在着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农业生产高素质劳动力缺乏,农业生产劳动力结构恶化。

(一)对农业资源配置的影响

劳动力转移能够推动农业生产向着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发展。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工厂转移,转移劳动力所拥有的土地多采取转租转包的方式将土地租赁出去,农村实际人均耕地面积增大,单位土地面积的劳动力数量减少,农业内部过剩资源得以优化,促进土地集中耕作,农业生产开始走向规模化与集约化,有利于农业机械化的实现, 提升了土地利用效率。但是,农村转移的劳动力大都是一些具有高学历与企业家才能的人群,对农业生产而言,无疑是人才的缺失,尤其是在高校持续扩招的大背景下,农村走出去的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这些大学生往往缺乏农业生产经验,毕业后多数留在城市工作,返乡从事农业生产的概率极低,再加之年轻农民工在城市打工时间线的延伸,返乡继承农业生产的概率也越来越小,农业生产劳动力结构将不断恶化。

(二)对农业产量的影响

劳动力转移能够提升农业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是剩余劳动力,而非必须劳动力,劳动力的转移带来的农村人力资源的缺失可以由对应比例的资本要素加以替代,外出打工农民收入的增加,一部分用于优良品种、高品质化肥的引入,或者是使用收割机提升生产效率,资本要素的注入弥补了劳动力的短板,农业产量增加。

(三)对劳动力结构的影响

劳动力转移能够优化劳动力结构,使其向着更为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随着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的加快,人均收入水平提高,社会消费结构开始发生转变,主要是由于收到城镇居民消费方式的影响,转移的劳动力会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健康意识与饮食水平,整体消费水平提高,饮食结构趋于合理,科学的饮食习惯将引导农村劳动力开始尝试水果、蔬菜、海鲜等多元化的农业产品,部分种植业劳动力将转移至林业、畜牧业、养殖业等,劳动力结构得以优化。

(四)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劳动力转移能够增加农民收入。相比于二三产业的高收益率,农业产业的收益率较低,因此很多农民放弃种地,选择去城市打工,家庭收入不断增加,劳动力转移是当下农民家庭增加收入的主要渠道。而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农产品消费结构也随之转变,消费农产品趋于多元化,农村内部产业结构发生改变,农村劳动力开始由过去单一的玉米水稻种植转移至水果、蔬菜种植与水产养殖,这也大大提高了农民收入。

三、促进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的对策

当下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解决好三农问题是促进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的前提,鉴于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可从加大职业农民培育力度、加快农业生产现代化步伐以及完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三个方面展开。

(一)加大职业农民培育力度

提升农村教育投入,培育职业农民,是维持农村劳动力结构平衡、提升农村劳动力水平的有效方式,对稳定农业生产水平、保障农业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对未转移的农村劳动力进行农业生产技能培训,提升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水平,加快体能型劳动力向技能型劳动力的转变,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对转移劳动力进行创收致富培训,提升其返乡创业能力,并通过财政补贴、减免税收、利息补贴、设立农村劳动力创业基金等政策,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以弥补大量劳动力转移给农业生产带来的消极影响。

(二)加快农业生产现代化步伐

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多元化土地转让形式,实现农村土地的长期流转,进一步整合农村土地资源,推進农业生产规模化与集约化,为农业生产机械化、管理现代化奠定基础。同时,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其通过租赁、承包等方式进行规模化生产,推进农村三大产业的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农业产业链的价值。农业生产只有实现现代化,才能提升农业生产效率,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大量劳动力转移给农业生产带来的人力资源不足问题。

(三)完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

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日趋健全能够为农民种地带来基本的保障,土地是农民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只有建设起科学合理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才能给农民吃上定心丸,让农民踏踏实实去种地,以维持农村人力资源的稳定。

参考文献:

[1] 仇童伟. 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会降低农地产出率吗? [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8(5):151-160.

作者简介:董崇龙(1987—),男,汉,山东荣成人,山东省荣成市王连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本科学历。

猜你喜欢
劳动力转移农业生产特点
中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问题研究
浅谈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的问题
基于二元Logistic模型的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生产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探析
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的效应分析
新形势下节水灌溉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