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当代钢琴演奏的观众拓展

2019-01-17 10:53陆惊吶
西部论丛 2019年2期
关键词:钢琴演奏受众

摘 要:钢琴演奏除了需要艺术家的积极创造和实践之外,受众依然是实现其艺术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相关艺术活动中,钢琴演奏的观众拓展行为不可或缺:一方面这是基于艺术传播视野的思量,观众拓展能够扩大钢琴演奏的受众群体,使更多层面的受众可以感受到钢琴艺术的魅力;另一方面又是基于艺术管理的思忖,可以让钢琴演奏者及活动组织者从中获得一些思考,进而在尊重钢琴艺术本真价值的基础上结合更多时代审美、大众审美创作传达出更好的艺术效果,以期让钢琴艺术得以传衍及发展。

关键词:钢琴演奏 观众拓展 艺术鉴赏 艺术传播 受众

一、观众拓展在钢琴演奏中的重要价值

艺术活动中的观众拓展通常是与艺术接受、欣赏或批评密切相关的。“在所有艺术活动中,艺术欣赏还是参与人数最多而最具大中型、群众性的艺术活动……艺术欣赏首先是一种认识活动,这种认识既包含着对艺术作品的形式、风格、艺术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认识和理解;也包含着对作品中的题材意义、主题思想、人生经验、道德判断等的认识和理解;更进一步说,在艺术欣赏中,欣赏者还能铜鼓哦作品深入认识和理解广大的现实世界。其次……艺术欣赏在本质上是一种审美的认识活动,欣赏着是通过感性的形式和形象来理解和把握真理的,而不是通过抽象的概念和范畴。……艺术欣赏的特点还在于它是一种非反思性的审美认识活动:这就是说在艺术欣赏过程中,欣赏主体和欣赏客体——艺术作品——总是处在一种直接的、不间断的脚力和对话之中。” [1]由此可以看出,艺术欣赏不仅能够实现艺术创作的价值,也能够让其价值得到更多拓展和延续——但这样的前提必须是基于受众的,若在艺术传播的过程中能够获得不同审美层次、审美经验、审美结构的受众参与,则可使其艺术价值得到更多发挥,也可使其获得更多关注、实现其更高的艺术价值。

钢琴演奏也是如此。作为一种在中国普及度极高的西方乐器,不仅拥有着极为庞大的受众群体,也在传播的过程中为它的受众提供着内涵丰富、形式多元、情感充沛、感染力强的艺术审美价值。但要注意的是,中国当代钢琴鉴赏即便拥有着这样的优势,其中仍旧存在着一些受众的问题:对于偏重于古典和传统的演奏来说,许多观众似乎还不能很好理解和参与到鉴赏过程之中;受众审美层面分离较为严重,对于一些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和自身缺少艺术训练的观众而言,他们对钢琴演奏仍缺乏足够的审美能力,而普及、推广、解说等相关观众拓展方式又没能在他们的艺术接受过程中发挥足够的作用,导致很难从钢琴演奏里获得更高的艺术价值;在新媒体技术高度发展的几天,钢琴演奏的艺术传播方式及效果仍存在着更多的可能性及上升空间。质言之,对钢琴演奏的观众拓展进行相关研究必不可少,本文将结合四川音乐学院的部分实操案例对其进行分析,以期从中获得一些审思及启示。

二、钢琴演奏的观众群体分类及拓展方式[2]

每个观众都用着属于自己的审美倾向,这取决于其文化修养、艺术经验、生活经历、社会环境、传播导向等复杂因素。根据不同的大致审美倾向可以将不同观众放置于不同的观众群体分类职中,这在艺术传播学上定义为 “分众”(the fragmentation of mass audience)。结合四川音乐学院的部分案例和分众情况统计,可按照接受程度将其观众群体大致划分为如下几个不同类别,并由此可以針对不同的分众群体采用相应的的观众拓展方式:

1.熟悉并热爱钢琴演奏艺术的受众。

他们通常对钢琴艺术有着较深的理解、具有丰富的鉴赏经验和一定的艺术鉴赏能力,艺术接受及理解程度较高,能够在聆听鉴赏中实现更高的艺术价值。同时,这些受众通常保持着较高的鉴赏“黏性”,大致属于“经常参与的观众及忠实观众”[3],他们对于钢琴演奏艺术保持着长期及密切的关注,参与活动十分活跃、积极。这一类别的受众有很多已经对于钢琴演奏拥有极大的参与热忱,一般都保持着多年良好的鉴赏习惯以及较为丰富的鉴赏知识。这些受众大多数都对古典风格的钢琴演奏有着独到的理解,有的初步构建起了自己的审美倾向(如有的人更为喜爱李斯特的乐曲,有的人更喜欢肖邦的风格;有的更容易接受浪漫主义背景的作品,有的则热衷于尝试印象派的演奏曲目)、拥有一定的鉴赏需求,并由此去选择自己偏好的音乐会及演奏家、演奏曲目。当然,不可忽略的是,有一部分受众尤其是年轻受众开始逐渐接受流行音乐趋向或先锋探索趋向的作品,并将其当做审美多元化及审美娱乐价值实现的具体途径。

针对这一受众群体,实操案例中我们将会更为关注两个方面的拓展方式:“增加鉴赏黏性(忠诚度)”及“发挥其意见领袖作用”(“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4])。在四川音乐学院的许多钢琴演奏音乐会之中,这一层面的受众除了自己践行充分的艺术接受行为之外,他们通常也会带动身边的其他受众(其他层面受众群体)一同前去观看,这样做的话不仅可以以“导聆”的身份让其他受众获知钢琴曲目的创作背景、艺术特征以及普及钢琴家的艺术技巧、演奏内涵等信息,使得艺术接受行为获得更好价值,亦可调动不同受众群体的参与热情,让以往部分了解或者毫无了解的受众从中获益,对于钢琴艺术的普及推广而言亦是十分重要的。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该群体的受众因审美经验和经历的要求较高、群体相对人数并不多,但他们仍旧在钢琴演奏鉴赏中担任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结合实操案例来看,针对这一群体的受众拓展方式应当是以巩固以及稳定为主,适当拓展其群体容量。在四川音乐学院部分教学班音乐会中,课题组尝试让这类受众代表参与音乐会拓展活动(比如雅集会、演奏彩排、与演奏家面对面讨论等)以期让他们感受到艺术上的尊重;邀请一些钢琴届的名家(演奏家、作曲家、音乐评论家等)担任音乐会的“导聆”,进而让他们充分发挥其意见领袖作用;等等。

2. 接触过钢琴演奏的一般受众,他们通常拥有一定的钢琴鉴赏经验和演奏体验经历,但大多数并没有建构起自身较高的审美体系、寻找较为规范的审美范式,相较之下他们更能够接受偏重于名曲、名家、偏重于流行风格的作品,主要想通过鉴赏行为完成审美娱乐行为、抒发情感行为,而非实现更多的审美认知、审美教育价值。这一层面的受众较之前者而言缺乏系统的钢琴演奏鉴赏知识,尽管他们对于钢琴演奏活动拥有着一定的参与热情和接受动机,但普遍对于鉴赏的选择往往易受客观因素影响(如意见领袖的审美导向、宣传效果、周围受众的选择、鉴赏环境与氛围、钢琴家的名气等),群体依然不够稳定、缺少参与黏性。

基于四川音乐学院的部分实操案例来看,这类受众占据了参与者的绝大多数比例,对于钢琴演奏有着一定的审美水准和艺术诉求,多数是拥有一定文化背景的民众,譬如高等院校学生(尤其是艺术类与文化类相关的社科学科为甚)等。相对来说,这类受众对相较于前者缺少了系统性和专业性,同时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那么由此可以看出,我们对于这些受众的受众拓展活动方式可以进一步“巩固”和“培养”,增加他们的参与热情,以丰富的交互活动、多元的鉴赏方式、邀请名家导聆等方式让他们对钢琴演奏逐步培养起审美能力、增加审美经验、形成审美范式,让他们对于钢琴演奏艺术形成更强的艺术文化归属感,“在观众打开艺术之门后,就应逐步提高节目的深度,引领观众体验艺术深层的意境、气质与深邃思想” [5],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使得他们更为深入地了解到钢琴艺术的深涵魅力,也能通过对这一群体的稳固培养进而带动周边的一些潜在受众(下文提及的第三类受众群体)参与到艺术活动之中,甚至培养出一些新的“意见领袖”、“导聆”,让钢琴演奏的受众获得更为广阔、深厚的艺术鉴赏体验,也能由此实现钢琴演奏本身的多维度审美价值。

3.其他潜在受众,他们对于钢琴演奏了解并不多,有的甚至没有相关的审美经验、鉴赏技巧,也是观众拓展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潜在受众”。“观众拓展则更关注潜在的受众……在增加参与者数量、有效拓展观众群体范围的同时,还承担着公众艺术普及与教育的责任,以完成艺术审美教化的社会使命。”[6]这类受众尽管拓展难度较大,但其数量众多、发展潜力巨大,更容易受到周围文化舆论导向、宣传效果、意见领袖等方面的影响,所以这一群体尤为需要且值得艺术管理者对其进行深入的发展。

在四川音乐学院的相关案例中,有相当数量的受众群体实则是对于钢琴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的,其中不仅包括有想要带领孩子进行“艺术熏陶”的家长,也包括通过赠票等行为来支持钢琴演奏者的观众,也包括许多渴望了解钢琴艺术并产生强烈兴趣的受众。对于这类来源庞杂的受众群体而言,其拓展方式较为复杂;但毫无疑问对于他们来讲我们更应以多样的宣传吸引到他们,在向他们普及和熟悉之余要逐渐让他们形成对钢琴艺术的审美习惯、形成审美范式、获得审美经验,最终从初步接触受众逐渐过渡到一般参与受众、直至忠实受众。譬如四川音乐学院曾经采取引入钢琴演奏名家进行演出(如著名旅法钢琴家朱晓玫、川音校友李云迪与陈萨)、举办钢琴赛事(如多年在学院举办的钢琴艺术节)、加强与普通受众之间的交互(如采用新媒体立体式宣传、出售音乐专辑等周边产品、发放调查问卷、活动赠票、签售会)、引进意见领袖和艺术导聆(为受众详细讲解如何鉴赏钢琴演奏、演奏家的艺术技法、乐曲的审美特征)等丰富多元的拓展形式,最终让许多潜在受众得以认知到钢琴演奏的艺术魅力,并让他们的审美经历得到丰富,并形成了较好的受众拓展发展态势。

三、余論:部分拓展问题

对于钢琴演奏来说,上述分类及拓展方式尽管在实操案例之中获得了验证,也让相关艺术活动获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但这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譬如受众群体相对固化,许多潜在受众备有很好挖掘出来;很多音乐会仍然是“友情参与”,受众参与热情和黏性都不高;曲目本身缺少亮点、卖点(当然并非一味追求创新而忽略传统作品本身,但也应该思考如何打破传统“自娱”式艺术呈现模式,吸引更多民众参与),宣传推广力度不够;多数倾向于完全院校派、先锋派、艺术派的精英式表达,相对而言缺少面向大众的普及型、娱乐型(需要一定审美底线)音乐会,让普通受众与钢琴艺术产生了隔阂;传统思维聚焦于较小的群体,却忽略了面向社会的审美表达范式;等等。

质言之,受众拓展并非要求直接作用于钢琴演奏本身、使其舍本逐末一味追求市场价值、社会价值,但需要提倡的是,能否在保证其艺术文化价值的同时,让更多受众可以通过这些拓展方式获得更好的艺术体验、对钢琴演奏艺术产生更为强烈的兴趣、营造“精英+大众”式的多维度鉴赏模式,这些都需要艺术管理者与钢琴演奏者、作曲者一起进行深入探索,以期充分展现钢琴演奏的艺术魅力。

注释:

[1] 王宏建主编:《艺术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年第三版,第339—340页

[2] 本节相关分类方法及拓展观点参见陈辉、邓思杭:《非遗保护视阈下当代藏羌原生民歌之观众拓展研究》,音乐创作,2017(07),144—146

[3] 谢大京主编:《艺术管理》,法律出版社,2012,第262页

[4]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189页

[5] 谢大京主编:《艺术管理》,法律出版社,2012,第270页

[6] 谢大京主编:《艺术管理》,法律出版社,2012,第264页

参考文献:

[1] 叶朗:《美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 王宏建主编:《艺术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第三版

[3]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第二版

[4] 谢大京主编:《艺术管理》[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2

[5] 陈辉,邓思杭:《非遗保护视阈下当代藏羌原生民歌之观众拓展研究》[J].音乐创作,2017(07)

作者简介:陆惊吶(1976——),上海人,四川音乐学院钢琴系副教授。研究方向:钢琴演奏、艺术指导。

猜你喜欢
钢琴演奏受众
视唱练耳在钢琴演奏中的实践应用探讨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网络技术对钢琴演奏的影响
钢琴演奏中心理控制的作用
浅述情感与技巧在钢琴演奏中的结合
融媒体生态下广播与受众共赢发展的路径思考
培养钢琴演奏中音乐表现力的途径分析
论网络传播中受众的逆反心理
曲艺受众分析
自媒体环境下受众的“聚合”与“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