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涌动“浙江潮”

2019-01-18 05:54金典参
信息化建设 2018年12期
关键词:余杭小镇数字

文|金典参

2018年以来,浙江省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在全省数字经济发展大会召开后,省内各地纷纷响应,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热潮涌动,成效斐然。

杭州: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

杭州要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底气从何而来?2014年以来,杭州市数字经济增加值年平均增速22%,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超50%;主营业务收入占全省近60%,为全国提供70%的云计算能力。今年前三季度,数字经济增加值2456亿元,限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7410亿元,全市29家独角兽企业和105家准独角兽企业主中,数字经济领域相关的企业占比近70%。

同时,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城市大脑”入选四大国家级人工智能创新平台并发布2.0版,工信部智能网联车检测中心和仿真实验室落户杭州,阿里云发布了全球领先的新一代云计算操作系统,海康威视高端存储芯片加速产业化进程,建成开通全国规模最大的5G连片组网基站。

目前,杭州形成了以高新区(滨江)为主动力,城西科创大走廊、城东智造大走廊为两翼,特色小镇、众创空间为支撑的创新平台体系。梦想小镇、云栖小镇、基金小镇等引领全国特色小镇建设;数字经济集聚全市80%以上的创新创业企业;之江实验室、阿里达摩院、西湖大学等创新大载体相继落地。2018年以来,杭州已经举办数字经济展会活动20余场次,云栖大会、世界工业设计大会等已成为行业风向标。

杭州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杭州深化“互联网+制造”取得显著成效,已率先走出了一条从“机器换人”到“工厂物联网”再到“企业上云”“ET工业大脑”驱动的智能制造之路。

杭州累计实施“机器换人”项目3300多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114项、工厂物联网试点730余项、企业上云8.08万家。“1+N”工业互联网体系初步形成。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亩均税收36.1万元,居全省第二位;亩均增加值148.6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29.8万元/人·年,均居全省第一位。

得邦照明数字化生产线▼

▲2018年云栖大会现场

与此同时,新模式日新月异。如今,杭州移动支付普及率、覆盖广度、服务深度等均居全国第一位,“盒马鲜生”“淘工厂”等创新模式引领全国;“网易严选”在国内首创ODM模式,以工匠精神带动全产业链的品质制造;迪安派登通过建设数字化工厂打造服装产业生态平台。

杭州吹响了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的号角,下一步的发展重点和思路在哪里?杭州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在着力打造‘五地’目标任务的同时,聚焦产业生态,打造国际一流的数字经济营商环境。”

未来,杭州将以浙江省打造国家数字经济示范省为契机,全面推进“三化融合”:坚持不懈抓数字产业化,持续提升创新能力和产业能级;集中攻坚抓产业数字化,全力推动数字技术与全产业各领域的深入融合;全面系统抓城市数字化,以城市数据资源深度开发利用为支撑,打造多元参与、成果普惠的数字治理“杭州模式”,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努力成为全省数字经济发展领跑者、示范者、带动者。

金华:信息化撬动产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金华市委、市政府把数字经济作为新常态下撬动转型升级、实现赶超发展的“一号产业”来抓,作为重点培育的“五大千亿”产业的第一产业来抓,出台省内首个信息经济空间布局规划,制定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和五年倍增计划。

数据显示,2017年金华信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数达99.1,居全省第二位。2018年前三季度,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主营业务收入401亿元,同比增长11.2%;软件业主营业务收入36亿元,同比增长18.8%,总量居全省前四位。

目前已基本形成磁性材料、电子元器件、电机、电光源制造为主的区域特色产业布局。磁性材料产业经济规模约占全省磁性材料产业60%以上,产业规模居全国之首。龙头骨干企业带动作用突出,横店东磁跻身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和中国电子元件百强企业,得邦、联宜等列入全省电子信息制造业百强企业。以华灿光电、瑞丰光电、木林森照明等企业为代表的义乌光源科技小镇发展势头迅猛,2018年前三季度,义乌电子信息制造业同比增长170%。

据了解,金华数字经济除了电子制造业不断壮大外,软件技术、数字娱乐、网络安全、电子商务、通信服务、大数据云计算服务等业态和模式,也呈多样化发展趋势。

金华市区和东阳横店影视城的泛娱乐产业全国知名,互联网视听产业约占全国市场的30%以上;9158、齐聚科技、熊猫互娱位居全国视频直播行业前列;5173是全国最大的游戏服务商之一,亿博集结号娱乐中心高居全国热门游戏平台下载榜单前列。

同时,金华以数字经济主导产业为重点,鼓励各县(市、区)加快建立各具特色的信息经济园区,目前正着力打造乐乐小镇、菜鸟电商小镇、移动小镇、云谷小镇等30多个市级特色小镇,加快打造“青年创业谷”和电商产业园。

▲中国人工智能小镇(余杭)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金华积极发展线上线下与现代物流相结合的“新零售”商业模式,依托现有的块状经济、专业市场优势,“义乌购”“尚五金”“东作云”、缝配电商、红木电商化交易平台等自建网上交易平台日益发展壮大,加快打造网上网下两个万亿级市场体系步伐。

据统计,2018年1月至9月,全市网络零售额占全省比重的17.2%,居全省第二位;跨境网络零售额占全省比重的52.8%,居全省第一位。连续三年跻身“中国电商发展百佳城市”,7个县(市)全部入围中国电商百佳县榜单。金华发展数字经济的模式,被业内人士认为是中国中小城市实现互联网跨越式发展的样板。

余杭:智造强区初具雏形

近年来,余杭在新兴产业发展以及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双轮驱动”下,数字经济质量效益不断提升,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入融合的智造强区格局初具雏形。

2017年,余杭实现数字经济增加值929.51亿元,列杭州市第一位;增长30.6%,高于全市8.8个百分点;全区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384.96亿元,增长7.6%,创近5年来新高。

2018年上半年,余杭区经济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数字经济实现增加值474.01亿元,增长20.9%,总量、增速分别列杭州市第一位、第二位;全区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202.28亿元,增长9.3%,高于全市2.2个百分点。作为目前省内唯一荣获五个省级示范的县(市、区),同时在杭州市数字经济智慧应用考核中蝉联各县(市、区)首位。

在以阿里为龙头的磁吸效应引领下,余杭挖到了数字经济“首桶金”,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总量规模自2015年以来一直在全省县(市、区)中保持首位。可以看到,从未来科技城(海创园)挂牌,再到成为全国首批“双创”示范基地、城西科创大走廊核心区;从临平新城、良渚新城以城市开发为主,再到分别成为亚洲时尚联合会大会和世界工业设计大会永久会址,余杭全域数字产业格局已形成各区位发展特色优势。

作为全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余杭一直深挖浙大、阿里两座“金矿”资源,着力发展以“2+X”为重点的创新平台建设,之江实验室、阿里达摩院、中国(杭州)国际名校名院名企联合研究院、浙大超重力大科学装置等纷纷落户余杭,全力打造创新驱动策源地。

立足现有数字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在人工智能、量子通信、虚拟现实、区块链、生物技术、5G通信技术等重点前沿领域率先探索布局。同时,中国(杭州)人工智能小镇,区块链产业园、独角兽企业园和孵化园也相继率先开园,吸引了浙大—阿里前沿技术研究中心、百度(杭州)创新中心等17个平台以及钉钉等100余家企业入驻。

余杭区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余杭正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业深度融合,鼓励企业深入开展智能化改造示范建设,促进工业互联网覆盖面持续拓展。在实施余杭特色智能制造路径,坚持两化融合示范引领,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的同时,聚心整合资源,加强城市数字化发展堪称一大亮点。

一方面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契机,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2018年已服务项目200个,项目审批平均提速50%。另一方面以“城市数据大脑”为抓手,拓展城市服务管理新思路。由阿里提供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相关技术,配合余杭区推进城市数据大脑建设,合力推进在交通建设和管理、科创园区管理、平安余杭建设、社会治理等方面的智慧应用,共同打造“城市大脑”升级版。

拉高标杆、扬帆奋进,余杭将以“翻篇”的姿态、“归零”的心态、“奋发”的状态,在杭州市争创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全面推进“三化融合”行动中,坚定不移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争创全国一流的数字经济示范区。

乐清:数字产业集聚发展

近年来,乐清市紧紧围绕“数字技术”,结合“互联网+创新2.0”方式,以打造“管理、生产、服务”等三大数字化板块为依托,深入推进省级工业强市建设,全力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取得明显成效。2018年7月,乐清市通过省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综合性示范区验收。1月至7月,该市规上工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32.56亿元,占温州全市的49.9%,同比增长11.4%。

依托“管理板块”,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基础。一方面,构建“总部型”企业管理体系。目前,正泰、人民电器、天正3个总部型两化融合项目已按期完成。同时建立了一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示范企业,以点带面,有力提升制造业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另一方面,推广“信息化”企业管理技术。截至目前,全市共135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验收,6家通过省绿色企业审核验收。同时,创新“数据式”企业管理平台。目前,系统已采集1.8万多家企业信息,实现76.1%企业数据网上直报。

依托“生产板块”,增强数字经济发展动力。一是实施“自动化”流程。2014年至2017年,“机器换人”技改项目共立项475项,累计投资28.34亿元。目前,乐清市重点企业“机器换人”覆盖率达60%以上。二是创新“智能化”产品。截至目前,该市共有省级优秀工业新产品10个。三是布局“信息化”产业。目前,已形成以汽车电子产业为主体,消费电子为辅助,照明显示、集成电路为新增长点,精密模具、电子商务、信息软件为配套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格局。

▲智慧物流自动驾驶车

依托“服务板块”,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步伐。以电商服务推动“数字化销售”,2017年实现网络销售额149.93亿元。以信息服务推动“数字化企业”。新增390余件嵌入式软件著作权证书,数量同比增长124%。其中金卡智能等3家企业入选温州市首批“企业上云”服务商,正泰电器、正泰仪器仪表、金卡智能3家企业软件收入突破亿元。1月至7月,乐清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7.4亿元,同比增长26%。

同时,以智慧服务推动“数字化园区”。如占地100亩的“互联网+”精密模具产业园,是全国首个集“互联网+”、模具设计生产基地、3D打印于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目前已进驻企业21家;占地面积460亩的乐清海洋经济小微园,以电子信息为主导产业,构建以用户为核心的智慧化服务体系,目前已入驻电子信息类企业20家。

据悉,下一阶段,乐清市将按照省市数字经济五年倍增计划的要求,全面推进重点产业数字化发展,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和深入推进“企业上云”,加快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紧抓新一代数字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关键时点与新机遇,以发展先进制造业为主线,加快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全面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努力把乐清建设成为数字产业集聚发展的领先区和创新发展的先行区。

猜你喜欢
余杭小镇数字
由“链”到“圈”,余杭全力竞逐未来产业
安安静静小镇
“你好亚运!余杭@未来”
“CK小镇”的美好
熊的小镇
杭州余杭 “三位一体”推进殡葬改革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