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浅析

2019-01-18 05:05陈周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8期
关键词:医疗医院评价

陈周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就医人数不断增长,一方面,产生大量先进医疗设备,给管理带来一定难度;另一方面,随着就医人数增多,对多元化医疗需求也随之增高,进一步加深管理难度[1]。而传统医疗质量管理模式则是基于原有医疗机构规模、就医人数设计的,无法对先进医疗设备、新时代医疗需求进行有效调整,导致医疗质量逐步下降。在现有社会环境下,医疗质量已成为最广为关心的话题之一。现就我院所存在的医疗质量问题及解决途径报道如下。

1 医疗质量管理面临的问题

1.1 医疗质量管理效率偏低

在现阶段,我国有些医院为提高经济效益,将大部分精力投放在医院扩建上,对医疗质量管理存在一定程度疏忽。另外,部分管理人员出身于临床,非管理学专业人士,缺乏良好管理意识。在实际管理工作实施过程中,存在管理层次多、效率低及管理人员能力不够等问题。由于上述原因,当医院发生医疗事故时,往往无法予以最及时、有效处理,导致医疗事故不断发生,形成恶性循环,给医疗质量管理造成严重影响。最后,部分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不能严格遵循管理制度,对医护人员进行有效管理,致使医疗质量下降,影响患者治疗效果,甚至是影响医院良好形象建立[2-3]。

1.2 监管不到位

在我国现有医疗体制下,医疗质量监管始终是薄弱环节之一,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政事不分开、管理机制脱节等。在实际工作中,主要依靠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质量监督。但是,卫生行政部门多把精力集中于资格准入、设备采购等方面的审查,常忽视后期卫生事件检查、医疗行为监督[4-6]。另外,由于历来对监管工作的忽视,在监管人才引进、培养方面也存在不足。例如,监管人员由其他岗位工作人员兼任,对医学知识、医院管理等缺乏深入认识,难以形成统一管理标准,对医疗服务行为形成长期有效监管和约束。

1.3 多元化医疗需求难以满足

近年来,我国各地就医人数均有不同程度增长,由于收入水平、文化水平的差异,导致患者医疗需求也存在不同层次性。例如,低收入患者希望在获得基本医疗的同时减少开销,高收入人群则希望得的更全面、丰富医疗服务,以最大限度保障自身健康。多元化医疗需求给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所带来的难度是全面性的,并非一两个环节的改善所能提升[7-8]。

1.4 评价机制欠缺

不论是哪个行业,完善、准确的评价机制都是重中之重,对提升行业服务质量具有积极意义。而通过有效的评价机制,可更好帮助医疗机构及医护人员明确自身工作优缺点,有利于长远发展。但是,大部分医疗机构,尤其是基层机构,往往缺乏医疗质量评价体系,难以及时、全面总结自身发张状况,缺乏明确发展目标,严重影响医疗质量发展速度。

2 医疗质量所面临的问题解决途径

2.1 强化管理职能

从行政管理、医院管理和运营管理等领域出发,进一步深化和拓展科学管理思想的指导性作用,强化各个环节管理职能。具体到管理工作中,可细分为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几个环节。而通过借鉴工业生产领域中的关键路径法,以规范的文本形式对管理工作中的关键环节和事件加以明确,可避免传统管理模式中只关注结果质量的问题。再者,通过对关键环节的质量控制,可全面丰富和充实医疗质量管理体系,以更好提升医疗质量。另外一方面,通过借助计算机信息技术,可有效加强管理效果,提升管理效率。将计算机信息技术渗透到每个环节中,及时收集并分析相关数据,实现临床管理数字化、智能化,保障医疗质量得到有效控制和持续改进。国外相关研究指出[9],通过计算机信息管理平台,可对变异性信息特征进行分析和收集,为管理工作提供持续改进基础。

2.2 建设有效监督部门

行政管理部门和医院内部加强医疗质量监督机构建设,以全方面提升医疗质量。其中,行政管理部门应按比例增加监督管理人员聘请,建立继续教育机制,为监督管理人员提供在职培训,提升所有监督管理人员工作能力和监督意识。在医院内部成立医疗质量监督小组,对医院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解决已存在的问题,对潜在问题加以警惕。同时,还可以设置适当的奖励机制,以提升管理监督人员工作积极性,提升监督管理效果。

2.3 推动诊疗创新,满足多元化医疗需求

国外相关研究指出[10],通过推动临床路径技术和诊疗创新,可更好为医院获得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我国,临床管理和医疗质量管理起步均较晚,在医疗技术高速发展、临床病种日益多样化的前提下,应该不断创新医疗技术和诊疗模式,满足患者多元化医疗需求,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2.4 完善医疗质量评价体系

在全面分析医院医疗质量所面临的问题基础上,对医院医疗行为实施、步骤及结果信心准确评价,根据医院自身情况设置符合实际的评价指标,确保评价结果真实有效。但是,要注意评价方法做到简单、全面,降低评价过程复杂程度,以避免人为干扰因素过大。除对已发生事件进行评价外,还应设立预测性评估机制,预测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医疗事故,设计针对性解决方案,降低潜在风险,最大限度提升医疗质量。但是,评价体系应具有针对性,不同岗位需予以不同评价方法。国内、外大量研究均指出[11-14],针对医护人员,评价标准应侧重于优化临床路径实施和解决缺陷的贡献程度;而针对信息管理员则应侧重考核信息资料收集完整性、有效性。

3 讨论

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医院内涵建设的突出表现在于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及改善医疗服务。良好的医疗质量是保障医院良好发展的根本,应不遗余力的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力度,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近年来,随着医疗行业快速进步,提高医疗质量已迫在眉睫,成为医院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对现有医疗质量问题的剖析,并一一寻求解决方案,是有效解决问题的途径之一。希望通过本文浅陋分析,对医疗质量管理所面临的问题发现和解决提供有限的参考价值,提升医疗质量及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
医疗医院评价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遇到疾病,如何医疗
萌萌兔医院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认一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