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全麻手术综合性保温护理的效果观察

2019-01-18 02:53王婷婷
当代临床医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化学发光综合性体温

王婷婷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 合肥 230000)

目前,国际上对于年龄大于65周岁的人定义为老年[1]。由于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自身的身体机能进入衰竭期,自身的免疫功能与自身调节能力下降严重,对自体温度变化幅度控制力不足,容易在全麻手术中出现体温低温现象,体温过低容易造成凝血功能障碍,麻醉恢复慢等现象[2]。因此我们对患者使用了综合性保温护理,效果显著,做出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进行全麻手术的112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患者与研究组56例患者,研究组采用综合性保温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平均年龄(46.81±4.27)岁,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6例;研究组平均年龄(47.29±3.83)岁,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9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基本住院资料基本无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实验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对手术室的室内温度进行恒定控制,范围:23.0~26.9℃。严格执行手术室无菌操作标准流程,做好对患者的基础体温保护护理。观察组在采用对照组的常规护理后再采用红外射线增温器,将红外射线增温器的热敏探头固定在患者的额头上,定位光源与温度探测头对齐,设定温度,低于设定温度进行加温。将患者使用的输入性液体进行液体加温,将输入人体的液体温度控制在36度左右,对于要进行腔体冲洗的老年患者采用恒温箱液体(≈41%)进行腔体冲洗,保护老年患者的体温,防止出现低温现象[3],同时手术台要铺设自动化控温垫,患者覆盖保温被,控制室内湿度。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不同时间点鼻咽温度、术中低体温情况、麻醉情况。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进行综合性保温护理后围手术期不同时间点鼻咽温度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围手术期不同时间点鼻咽温度对比表℃)

研究组患者在进行综合性保温护理后术中低体温情况发生率(32.14%)使小于使用常规保温护理的对照组(85.7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术中低体温情况对比表(%,℃)

研究组患者在进行综合性保温护理后患者麻醉后拔管时间与清醒时间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麻醉情况比对表

在此次研究中,分别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以及放射免疫法对血清T3、T4、TSH标本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显示两组在线性实验、回收实验中均达到相关标准且无显著差异,证明两种方法在这两方面的实际应用效果近似,有良好的相关性。但在精密度测定中,观察组的精密度要显著优于对照组,证明免疫化学发光法的精密度要显著优于放射免疫法。除此之外,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的的试剂保存时间长,可达一年以上,而放射免疫法中的试剂有效期较短,一般为一个月左右[4]。且免疫化学发光法不会出现放射性物质,从而避免了环境污染,易于进行操作。但在同时,进行免疫化学发光法的仪器与试剂价格相对昂贵,在选择时需根据自身能力进行酌情选择[5]。

综上所述,免疫化学发光法对血清T3、T4、TSH的检测精确度高、灵敏度高、重复性好且无污染,在临床上的表现良好,应用价值高,值得进行推广。

猜你喜欢
化学发光综合性体温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体温小问题,引出大学问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定制铺丝新工艺降低成本提高综合性能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
模糊PID在离合器综合性能实验台中的应用
BECKMAN DxI800全自动化学发光仪检测泌乳素的性能验证
梅毒实验诊断中增强化学发光技术与其它血清学比对以及在急诊筛查流程的探讨
抗坏血酸-(荧光素+CTMAB+Cu2+)化学发光检测尿液的尿酸
教师在综合性学习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