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完善县级GDP 核算的探索与思考

2019-01-19 02:29张从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19年6期
关键词:营利性增长速度季度

□张从

县级GDP 核算是我国统计核算系统中的基层单位,在2020 年国家统计局将实施季度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的新形势下,困难与挑战依然存在。本文阐述了台州市当前季度GDP 核算方法,分析了县级GDP 核算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与完善县级GDP 核算的思考,对提高国民经济核算水平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追求经济增长的效益和质量更为关键,地区生产总值(简称GDP)作为最重要的宏观经济统计指标之一,备受社会各界关注。近年来,GDP核算制度不断成熟与完善。当前实行的“下算一级”的统一核算体制,统一规范了核算方法与核算标准,但在具体的核算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问题。2019 年底,国家统计局将实施普查年度地区生产总值(GDP)统一核算,2020 年开始实施季度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确保地区生产总值汇总数据与国内生产总值数据基本衔接。县级GDP 核算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基层核算单位,核算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新的考验。

台州市当前季度GDP 核算方法

台州市现行的核算方法是按照浙江省季度地区GDP 核算方案,在结合台州工作实际基础上,制定的台州市季度地区GDP 核算方案,并适用于各县(市、区)生产法季度GDP 核算。基本核算思路是,先确定基期数,然后利用相关指标的增速,综合使用增加值率法、外推法等方法,核算当期GDP。

(一)不变价增加值核算方法

1.缩减法:指利用相关价格指数直接缩减现价增加值,求得不变价增加值。

2.速度推算法:指利用不变价增加值增长速度乘以上年同期不变价增加值,从而求得当期不变价增加值。其中,不变价增加值增长速度=相关指标不变价增长速度×换算系数。换算系数利用全省上年年度不变价增加值增长速度和上年年度相关指标不变价增长速度计算。

(二)现价增加值核算方法

1.增加值率法:指先核算现价总产出,再根据上年年报资料和当期有关生产情况确定现价增加值率,然后将二者相乘得出增加值。

2.价格指数推算法:指利用当期不变价增加值和价格指数计算当期现价增加值。

核算过程中所用的相关行业的指标权重及基数均根据上年度年报数据确定。核算过程中涉及到的换算系数、价格缩减指数均采用全省统一的换算系数和缩减指数。如果某行业相关指标不变价增长速度为负数时,换算系数采用1。

县级GDP 核算工作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浙江省县级GDP 核算方案不断完善,数据来源日趋规范,并且加了审核评估,可操作性逐步增强。但在县级核算过程中仍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数据衔接方面的问题

1.季度GDP 与年度GDP 数据不衔接。受基础资料来源与核算方法差异的影响,GDP 年度和季度数据难以有效衔接,往往会造成进度与年度部分行业核算数据大起大落。从行业增加值计算取材看,年度GDP 核算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房地产开发经营等行业可直接或间接从一套表平台数据中生成;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和建筑业增加值受数据取材和核算方法限制,一般使用季报数据;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限上的年度数据可以从一套表平台数据取得,限下通过销售额或依据经普数据测算,金融、邮政、电信等按市分劈数等等。当前一般都先公布当年第四季度的累计数,再在次年六、七月份公布年度数据。但由于四季度快报数据时效性较强,使用频率高,社会影响大,所以快报数据与正式公布的年度数据如果差距较大,往往容易造成社会误解,进而影响统计数据的公信力。

2.工业数据核算口径与专业口径不衔接。目前,在季度GDP 核算中,工业增加值的计算方法是根据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和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结合上年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所占比重作为权数加权计算出整个工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然后乘以去年同期工业可比价得出当期可比价,再乘以工业品价格指数计算当期现价。规模以上工业的增长速度是滚动速度,基期是每年变化的;GDP 核算中整个工业的速度是同比速度,是五年一个固定基期。这就导致各县(区)核算中的工业增加值与专业数据存在差距,专业公布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不是核算口径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3.基期数和行业内部增加值比重的使用时期与核算时期不衔接。根据国民经济核算要求,利用年报核实数据对季度数据进行基准化调整,并计算年报中行业内部增加值比重,用于季度GDP 核算。2019 年季度地区GDP 核算中,各行业继续采用综合核算处根据2017年各地区GDP 年报基准化调整后的季度数据和行业内部增加值比重等资料。基期数与行业内部增加值比重调整的滞后性,显然已经不能够准确反映当年调整前季度产业的发展情况。

(二)核算方法方面的问题

1.建筑业:2019 年建筑业增加值核算方法继续调整,具体到县一级,2019 年一季度开始建筑业增加值核算的参考指标调整为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完成额增长速度和省内建筑业总产值增长速度各占一半的加权速度。近几年建筑业增加值核算参考指标变化较频繁,年度内不同季度之间核算方法也有差异,从而会导致季度环比增速的波动较明显,不利于准确反映行业的发展趋势。

2.规模以下工业:目前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实施抽样调查,对国家、省、市来说,抽样调查结果具有代表性,核算结果的准确度较高。但是,对县级代表性不够。规模以下工业样本企业是由收入代替产值作为增加值核算依据,且收入要与税务部门上报数据一致,再结合样本村系数共同推算增加值与增速。县级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往往由市级反馈核算结果,而结果与上报数偏离较大,因此市一级也采取了多种评估办法来控制数据质量,但是这种推算结果始终和实际情况存在偏差,尤其是实绩数无法对外公布。

3.第三产业:对于国家和省级来说,第三产业核算基础资料全面,核算结果的准确性较高。但随着地域范围缩小,核算基础资料取材难度加大,代表性不强,核算结果的误差增大。2019 年第三产业包含的九大行业中县一级核算基础指标共13 个,部分指标被选取作为核算支撑指标仍存有疑义。

房地产业:由于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和物业管理、房屋中介等其他房地产活动的生产经营活动特点区别较大,房地产业核算分类进一步细化为房地产开发经营业、自有房地产经营活动、其他房地产活动三类。目前核算的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先计算房地产单位从业人员工资总额不变价增长速度和从业人员增长速度的算术平均增长速度,再计算其在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速度的算术平均增长速度作为不变价增长速度。其他房地产活动核算使用房地产单位从业人员工资总额不变价增长速度和从业人员增长速度的算术平均增长速度。但房地产单位从业人员工资总额和从业人员的调查单位,不但包含了房地产开发经营业企业,也包括了物业管理与中介等其他房地产活动单位,与行业增加值核算口径其实仍然不一致。

非营利性服务业:2019 年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核算由原来的单一使用财政预算支出中的八项支出合计增速改进为主要使用财政八项支出数据,同时纳入非营利性服务业营利活动营业收入指标。八项支出在其中仍是占有绝对比重,而非营利性服务业占第三产业比重大,对第三产业与GDP 平稳运行影响大。通过拉动八项支出而达到拉动第三产业以及GDP 增长成为各地的常用工作方法,造成八项支出的非理性增长,影响了当地政府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判断与决策基础。

营利性服务业:采用电信业务总量、规模以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营利性服务业营业税和增值税、规模以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等指标核算。其中核算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营利性服务业营业税和增值税、规模以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等三项指标增速的权重分别为70%、20%和10%。对县级而言,这些行业的企业规模较小,能达到规模以上标准的不多。以台州市为例,北三县达规企业仅几家,大部分地区十几二十几家。因此仅用这些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的数据推算难免会被个别企业影响而不能真实反映行业发展的真实情况。

(三)调查制度方面的问题

1.服务业调查制度缺位。第三产业增加值核算大部分依赖于部门数据,而通过与服务业调查的增加值加权推算更有利于提高核算结果的代表性。但近几年服务业调查制度不断调整,2017 年12月开始,台州市统计局服务业统计处取消“台州市服务业调查制度”。如果说季度核算尚有参考指标,那么年度核算中,除了一套表平台可以取数、市级反馈分劈增加值的行业之外,其他行业的增速的评估方法愈发匮乏。参考税务部门税收收入的增速或是劳资专业人数或工资总额,都存在大幅度的波动与差距,科学性不足,给准确核算带来挑战。

2.部分行业基础指标县级无法取数。随着企业集团化、总部经济的发展,部分行业在县级没有独立核算单位,统计制度不够健全,导致县级基础数据无法取数,进而影响到县级对行业发展趋势的预判。一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核算,公路运输占比高达80%以上,使用公路运输总周转量增速进行推算,是由省交通厅直接反馈数据。二是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核算,需要使用电信业务总量增速进行推算;金融业增加值核算,需要使用证券交易额、保险收入增速进行推算,这些单位在县级没有独立核算单位,只能使用全市平均水平进行核算。三是县级核算价格指数,使用全市统一反馈数,没有分县(市、区)的价格指数,因此很难真实准确的反映各地的实际增长情况。

完善县级GDP 核算方法的思考

(一)注重专业联动,建立核算工作机制

为确保GDP 核算工作高效率高质量,必须建立以GDP 核算为中心,各专业联动的GDP 核算工作制度,分专业制定和完善GDP 核算主要基础数据的审核评估制度和办法,及时全面地掌握数据变动情况。加强统计系统内部各专业之间的合作与协调工作,要做到统计系统内部各专业数据及时共享,切实保证GDP 核算所需各项原始数据和基础资料详实可靠。核算人员要认真研究,积极思考,根据核算的需要主动提出工作建议;专业统计人员要学习和掌握核算知识,对本专业“一套表”统计数据质量严格把关,特别是对与增加值核算相关指标要认真审核,对数据波动较大的指标实行重点监控,对基础单位的数据质量进行抽查,做到专业数据与核算结果科学衔接,提高GDP 核算源头数据质量。

(二)加强沟通协作,夯实数据来源基础

核算是否准确、可靠与部门资料息息相关。既要加强与部门的联系和配合,争取支持,也要加大对部门统计工作的指导,促进部门统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及时发现、研究、协调、解决政府统计部门与其他各职能部门之间在统计资料搜集、统计指标口径、统计范围等方面不协调的问题。要切实落实好国民经济核算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协调,畅通部门数据的收集、审核、整理渠道,形成部门合力,共同做全、做准、做扎实基础数据,提高各部门统计质量和效率。

(三)强化核算理念,推进方法制度改革

以核算为龙头,立足核算层面,从专业统计与国民经济核算方法制度上进行衔接,对现有专业报表制度参考国民经济核算的需要进行修改。增设部分指标,尤其是一些反映新业态、新产业和新的商业模式发展的热点指标,满足党政领导和社会公众需求。削减作用不大的指标,以便于逐步从间接核算过渡到直接核算,真正做到核算有据可依;不断加强县级服务业抽样调查的范围和力度,尽快完善服务业的统计调查制度和核算方法体系,利用服务业调查数据推算县级第三产业增长情况,不断加强第三产业核算,从制度上完善县级GDP 核算方法。

猜你喜欢
营利性增长速度季度
多源流理论视野下我国营利性民办大学的政策过程及未来思考
2021年第4季度航天器发射统计
2021年第3季度航天器发射统计
2021年第2季度航天器发射统计
广西:民办校可由营利性转非营利性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与政策架构
企业营业收入增长速度管理问题的分析
民办学校将分类管理
2016年1季度A股各板块涨跌幅前50名
“大多数”商机在哪里?